华鑫证券发布研报称,随着国内政策的支持重视,“十四五”等浆站规划逐步落地,浆站建设加快,我国采浆规模将持续提升,2023年采浆量超12079吨,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18.6%。血制品属于刚需性药品,整个行业是持牌业务,决定其天然的高政策壁垒特点。采浆规模、血浆综合利用率、血浆盈利能力是核心因素,采浆规模直接决定企业规模,现有品种数量以及在研产品是判断血浆综合利用率、血浆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逐渐凸显,行业整合将继续加速,血制品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华鑫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血制品具有高政策壁垒特点,随着行业并购整合加速以及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凸显,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血制品属于刚需性药品,整个行业是持牌业务,决定其天然的高政策壁垒特点。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并购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国内血制品行业现仅存28家企业。目前已形成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为行业第一梯队千吨级大型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格局。随着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逐渐凸显,行业整合将继续加速,血制品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处于稳健发展期,未来血制品成长空间广阔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处于稳健发展期,据统计,2016年国内血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68亿元,之后持续扩容,2022年达512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速CAGR为11.39%。和国外相比,我国人均用量血制品远低于发达国家,白蛋白、静丙和凝血因子Ⅷ的人均用量分别约为美国的50%、10%和7%,我国各品种的人均量均有大幅提升空间。此外,国外能够生产20多种产品,我国目前主要血液制品企业共能生产15种产品,血浆利用率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新产品的市场空白依然存在。适应症方面,国内血制品如静丙等的应用相对局限,适应症范围有待拓展。综合看来,我国血制品成长空间仍然广阔。
国内政策支持供给端向好,疫情拉动国内需求端持续增长,供需同步提升,驱动行业长期发展
供给端,随着国内政策的支持重视,“十四五”等浆站规划逐步落地,浆站建设加快,我国采浆规模将持续提升,2023年采浆量超12079吨,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18.6%。
需求端,白蛋白、静丙等主流品种在国内长期供不应求,各品种在医院端销售额规模持续增长,国内样本医院销售数据显示,白蛋白、静丙、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和纤维蛋白原2019-2023年期间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CAGR分别达到12.0%、13.8%、15.8%和22.4%。疫后血制品销售仍保持增长,提示疫情将医生和患者对血制品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同步提升,将驱动血制品行业长期发展。
集采政策温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陆续获批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经营利润
终端价格方面,由于血制品的稀缺属性和目前国内产能不足,血液制品虽然已经历三轮集采,价格降幅总体温和。同时,随着国产重组因子Ⅷ、10%高浓度静丙等高毛利品种的陆续获批,有助于优化现有的产品结构,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和经营利润。
推荐标的:派林生物(000403.SZ)、博雅生物(300294.SZ),建议重点关注天坛生物(600161.SH)、上海莱士(002252.SZ)、华兰生物(002007.SZ)、卫光生物(002880.SZ)、博晖创新(300318.SZ)和神州细胞(688520.SH)。
风险提示:浆站获批和建设不及预期风险、血制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和上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安全性风险、医药行业集采等政策风险、推荐公司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