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斯瑞生物
章方良 博士,金斯瑞生物科技(GenScript Biotech Corp.)集团共同创办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南京市人大代表及劳动模范。
▌ 面对恶意做空,从容不迫
2018年9月27日上午,刚过完16岁生日不久的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碰到了她成长道路上的一次波折——恶意做空。香港一家不明身份的恶意沽空机构发布报告,肆意抹黑金斯瑞,扰乱资本市场正常秩序,造成金斯瑞当日股价出现很大波动。收到公司被恶意做空消息时,金斯瑞CEO章方良正准备出差。突如其来的消息,并没有改变他原有计划,他从容不迫的拉着行李登上了高铁。高铁上电话不断响起,高管们问他:接下来怎么办?“把公司发展的真实情况,按照正规程序,向市场公告。”章方良镇定自若地向高管们交代。熟悉章方良的人,会觉得这个答复在他们的意料之中——脚踏实地做事,诚心实意帮人是章方良本人的风格,也是创办金斯瑞的信念。而章方良本人朴实、甚至面对闪光灯有些拘谨的形象在记者看来更像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拥有两千余名员工上市公司的老总。
▌ 不畏艰难,坚定求学
章方良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崇阳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条件使得这个县在当时很难有经济上的发展,大多数的人们都挣扎在贫困线上。章方良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只有父母两个成年劳动力,家庭情况更是可想而知。“我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省下布票来保证我们穿好穿暖,自己却一件衣服穿上几年不舍得做新的,三九严寒时也只穿着破旧的单衣劳作。”街坊四邻也不断有小孩子停止学业回家务农,章方良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够读书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小小的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走出大山给父母给家乡的人们带来更好一些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我先去放2小时的牛,然后再跑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放学后也要先把明天的猪草打好才能再看会儿书。”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章方良绝不放松学习。
但当时整个社会并不太看重上学,学校老师在重重压力下对于教授课业也多应付了事。这些并没有动摇章方良的决心,反而促进他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自学比起老师教授来说要花上更多的时间,从不懂到开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是一旦开悟了,所得到的能力比老师直接传授的能力要强的多。人也更善于反思、总结。”章方良这样评价自学的感悟。
1980年,因为高考发挥不佳,高中时年年第一的章方良来到了成都理工大学,家里人都引以为傲。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章方良很是郁闷,觉得自己没考上清华、北大,以后就不会有好的前途了。“当时就觉得这辈子就这样完蛋了”,章方良笑着说。
进入大学后,能自由安排的时间也多了起来,由于身体不太好,除了学习外章方良开始跑步。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跑5千米。“刚开始跑一会儿,就觉得脚疼腿酸,想放弃。又觉得自己高考没考好,跑步目标也完成不了,太没用。不行!必须跑!”就这样,1千米、2千米……5千米,章方良风雨无阻的坚持了下来。坚持跑步的过程中,他时常反思,意识到高考、大学只是人生中很短的一段经历,很多人没有清华、北大的毕业文凭照样有所成就。“只要一个人有毅力、脚踏实地做事,总能成功。”章方良重拾信心,发挥善于自学的优势,在并不优良的师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于1984年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硕士。
经过三年的学习,1987年章方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进入武汉华中理工大学任教。大家都认为他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最后当上教授,因为从山区出来的孩子能够在全国著名大学里当上老师,已经是很不错的发展了。但章方良却决定走出国门去留学,“当时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技术就这么发达,为什么美国人就这么有钱?我一定要出去看看!”章方良说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当然,还有一个更为实际的原因,当老师工资太低,我饭量又大,一个月工资还不够管我自己,还得找家里要粮票,就想着去美国了经济上能对家里帮助大一些。”
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章方良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务实地申请了阿肯色州的一所不知名的学校,就因为学校不需要报名费,而其他大学都要40-50美金的报名费。由于学校不大,化学系与生物系设在一起,对于一直学化学的章方良来说“我都当过化学老师了,化学就太简单了,于是我开始学习生物,越钻研越觉得生物有意思,甚至感到一种亲切感,像是找到了自己天生就喜欢的东西一样!”学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学校教授的东西满足不了自己了,于是他在1991年转学到杜克大学继续学习,并在1995年获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 事业有成,创业报国
从杜克大学毕业后,1995年到2002年章方良作为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的主要科研人员,在肿瘤、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药物开发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先灵葆雅任职期间他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其中包括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成功克隆人类geranyl转移酶,也因其突出成就荣获了先灵葆雅授予的总裁奖。
在美国住着花园洋房,享受着荣誉和高薪,但章方良的内心并不平静。“在先灵葆雅,超过三成的研发人员是中国人。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人的研发能力是很强的,但为什么没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我不服气!”他说。掌握着世界顶尖的生物科技知识,却只能在外国企业中做加速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为什么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
除了不服气,还有一种情绪一直弥漫在他心间。海外留学毕业后章方良首先想到的是回国,但当时的中国却很少有企业招聘留学人员,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国内工作,只能留在美国。“中国留学生那么多,而且个个成绩都很优秀,为什么都留在美国工作?我觉得这是整个国家的悲哀,我必须做点什么,即使是稍微做点什么也好。”
作为60年代生人,章方良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谈起想回国的念头,他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穷,但舅舅家条件还不错,逢年过节到舅舅家玩,舅妈总是想方设法的留我们多住几天。住在舅舅家,顿顿能吃肉,舅妈还经常买糖果给我们小孩子。我虽然也很开心能吃肉吃糖,但心里总觉得这不是自己的家,待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不安稳。最后总是催着弟弟妹妹们回家。也许我从小就是一个恋家的人吧,中国对于身在美国的我来说就是我的家,我想回去。”
于是,他决定“折腾”——下海创业!2002年,他离开先灵葆雅,靠5000美元白手起家,与两个朋友在美国合作创立了GenScript(金斯瑞)公司。站稳脚跟后,章方良开始谋划回国创业,为祖国填补生物科技行业空白。
章方良曾经在南京大学求学,对南京有深厚的感情。他认为南京高校云集,交通便利,优势明显,而且江苏省各项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比较完善,“特别是南京的文化,我觉得南京是一个开放、包容,对于创新接受度很高的城市”。于是在2004年回到南京注册成立了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大学里淘汰的实验台成为他在国内“垦荒”的领土。就这样金斯瑞生物有限公司开张了。
创业初期,金斯瑞主要做医药研发外包。随着业务的发展成熟,公司在基因合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逐渐凸显,且报价比同类公司低30%,使得业绩飞速增长。2008年,金斯瑞拥有员工800人,这一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肆虐全球,但是对金斯瑞影响甚微,公司业绩以极高的增长率逆势上扬。2009年6月,著名风投公司凯鹏华盈和贝祥医疗健康投资集团主动提出投资1500万美元。章方良并没有用这笔风险投资圈地扩张,而是用来完善实验室设施、聘用高级人才、添置设备,其中对高级人才的引进费用占据了主要部分。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内的资源及人才,也为了吸引更多留学海外的专家归国,章方良也在国内建立了研发中心。2012年,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宁的新研发中心一期投入运营。金斯瑞在他的带领下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基因合成服务供应商,中国最具规模的生物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之一,产品热销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这一段公司的发展,章方良谦虚地用了“幸运”两个字来概括,他说:“公司很幸运,在CRO业务上发展的很顺利,成长也很迅速,但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所做的还只是在帮助科研变得更容易,我们能不能再多做一点?”
▌ 以己推人,心怀大爱
当他还在寻找问题的答案时,2013年4月,章方良的父亲被诊断为胃癌。由于工作太忙,父亲觉得身体不舒服后还是妹妹陪同去武汉同济医院做的诊断。得知确诊消息后,章方良心里很难受,背着家人掉过不知道多少眼泪,内疚于自己疏于照顾父母。“我的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只要身体撑得住就闲不下来,不管天热天冷,都下田劳作,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我出国后包括现在每个月寄给他的钱,他都舍不得花,一笔笔的存着,就没有真正享过儿子的福。我希望用我所学所知让他得到好的治疗。”
因为自己做过癌症方面的工作,章方良在父亲的治疗上没有首先选择传统的化疗及手术手段,因为了解到默克当时正在美国做临床试验,于是他希望拿到默克的PD1临床试验机会,希望父亲能依靠创新的科研技术获得救治,但由于种种限制,最终没能得到这个机会。
提起父亲,章方良一度哽咽,采访谈话中断了几次。父亲的病故对于他的影响是巨大的,看着最亲的亲人遭受病痛的折磨,“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一个病人的背后是整个家庭的幸福,谁家没个生病的人呢,谁不想自己的亲人朋友能被很好的医治。”
抱着这个想法,在经过各方面的评估及研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章方良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金斯瑞要做创新的药物研发,并将目标锁定在细胞疗法上。因为当时支撑细胞疗法的三大核心技术中,金斯瑞在抗体技术及DNA即基因合成及编辑技术上已具备强大的自有平台。但当时的高管团队还是提出了他们的担忧:由于细胞疗法目前还是一个定制化的治疗手段,且不像化疗需要长期施用,未来的市场和收益会有多大,目前还不明确。
面对高管们提出的客观问题,章方良沉默了,但一想到父亲以及千千万万和父亲一样的人在等待生命的希望,他毫不犹豫地说:“做!必须做!单纯地追求赚钱不是我们想要的,金斯瑞要做帮助人、服务人的企业,不管赚多少,我们心安理得。”金斯瑞高管团队都被他这番言论打动,金斯瑞也将公司的使命定为——用生物技术使人和自然更健康。而纵观金斯瑞近年的发展,全体员工都坚定地秉持这个信念,相信他们所作的每一点工作都是在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和幸福。
▌ 怀抱梦想,笑对挫折
金斯瑞办公楼的会议室里都悬挂着屠呦呦的画像与故事,提及于此,每个金斯瑞员工都会自豪地说“老板希望并且相信金斯瑞以后一定会有人以中国人的身份得诺贝尔奖”。章方良很感动于员工对于他的理解和支持,他说:“诺贝尔奖源于我中学时的一个梦想,当时国家意识到科技强国,媒体经常宣传杨振宁、李政道这些华人荣获诺贝尔奖。我一个中学生很疑惑,华人前面还有美籍两个字,那其实还是美国人,拿美国人获奖来激励中国学生,我很不服气。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拿掉这两个字,有真正的中国人获奖?金斯瑞的员工们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能用中国人来激励一代代中国人!”
“当然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金斯瑞在发展的路上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挫折和困难会让公司更好地成长。这就像我们跑步一样,如果还没遇到把自己的肚子、腿跑疼的情况,那证明你还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限,还没有机会成长到更高的一个阶段。只要坚持住,熬过肚子疼、腿疼,突破这一阶段的极限,继续跑就是另外一种享受!”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