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时,华润置地曾进行过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核心是对城市公司进行合并,将华东大区整合为6大城市公司。
近期,这家央企又有大动作,对多个城市负责人之间的换防和调整,并对部分城市公司进行整合。
具体如下:
华东大区苏州公司总经理邱中桂调任置地总部工程管理部总经理,苏州公司由原无锡项目总经理张勇接管;
华西大区兰州总经理迟海调任华南大区广西公司总经理,兰州总经理由原大连公司工程总马国栋接管;
东北大区长春总经理冯伟调任华南大区福建公司总经理,同时福建与厦门公司合并;
东北大区长春公司与哈尔滨公司合并,由原哈尔滨总经理李荣勇担任长春总经理。
据华润置地官网披露,其七大区下属的分公司也由去年的40个调整为目前的32个。
图片来源:华润置地官网
自2019年以来,房企都在频繁对总部区域和城市进行组织架构的优化和调整。
相较于以往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民企来讲,头部地产国央企的组织架构还是极为稳定的。但是近一年多来,包括保利、招商、中海等在内,具备较高市场化程度的头部央企们也都顺应时势进行了不小的调整,华润的调整动作也算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华润就重新明确了各级组织定位,强调按照“总部做专、大区做精、城市做实”的模式,推动管理扁平化、极强授权力度,来增强组织效率,今年的几次动作算是对这个模式的延续和进一步落实。
图片来源:华润置地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一年多来的行业深度调整期中,除了直接的组织和内部高量级人才的调整,这家头部央企也有了诸多新变化。
1、人才招聘端:外部招聘比重放大
都说央企重内部提拔、轻外部招聘,但今时不同往日,央企们对待外部招聘的态度也发生了近乎180度的大转弯。
去年年底开始,华润就启动了“置胜计划”,前后几期相继从万科、龙湖、旭辉、融创、中海等主流企业引入了营销总、投资总、设计总、项目总等优质人才,并提出善于打硬仗,具备攻坚克难经历的需求口号,截止目前来看显然是非常成功的。
可以发现,如今的华润比过往要来得更开放包容与市场化,对于拥有TOP房企背景的人来说,也有了更多机遇。
2、融资端:进一步拓宽渠道、资产轻量化
10月底至11月16日期间,大半个月内,华润接连出让了包括北京清河万象汇项目公司在内的多个子公司股权,“卖卖卖”的状态也一度让人怀疑华润是不是也缺钱了?
但事实上,这算是华润融资的新手段。
所谓的“卖卖卖”大多都是为了将项目作为底层资产,做类REITs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手段。
今年10月时,华润也曾成功发行了市场上第一单10年期的CMBS“石家庄万象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同样也是以商业项目为底层资产,并以物业未来收入来还本付息。
可以看出,在商业赛道上,华润在内地房企中还是处于相当领先的地位,甚至已经可以通过这一类资产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而更深层次来看,这是华润在进一步探索商业地产的轻资产转型,为存量商业项目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
显而易见,虽同样处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但作为央企的华润,展现出的面貌却是在持续向好的。
3、投资端:霸榜拿地,强势进军香港市场
今年华润卖资产的消息之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另一层面在于:今年的华润,在土拍市场上实在是太猛了!
据中指院统计,1-11月,华润非常强势地霸榜了一众拿地相关榜单,权益拿地金额、权益拿地面积、全口径新增货值、权益新增货值,均位列第一。
前11月,华润实现了权益销售额1736.7亿元,按819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算,拿地销售比约47%。
去年,华润置地新获取项目61个,权益拿地金额约989亿元、权益销售额约2174亿元,拿地销售比为45.5%。
均超过了40%的红线。
不难看出,近两年来,华润置地在土拍市场上展现了不同以往的姿态,杀伐果决,甚至是在踩着红线拿地补仓,可见其对于规模和市场占位或许还有一定的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还在今年10月同恒基地产、嘉华国际、新世界发展、信德集团四家港资签订了《战略合作》,将针对具体潜在的目标土地资源及地产项目,尤其是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项目,商讨及研究共同合作发展之可行性,以增加双方在内地和香港的相关业务投资和影响力。
换句话说,在去年9月28日正式成立香港平台公司后,华润正式就进一步拓展香港市场吹响了号角。
不过直到去年10月中旬,这家央企在港的项目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成功获取的住宅项目、加上当时还在跟进的两个在途项目,也一共只有5个。
所以华润一次性牵手四家港资也算是一个战略思维的转变,寻求同优质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4、销售端:
上述这些向好变化的反面,是华润在销售端有所有承压。
2022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210.4亿,同比下降26.6%;销售面积5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
这样的销售表现,是2017年以来的最低位。
同样出现疲软的还有华润置地的利润水平。
今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实现净利润126.8亿元,同比下降18.6%;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19.2%;毛利润196.4亿元,同比下降15%。
此外,华润置地的毛利率、净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均处于低位。
这实则是全行业的共性问题。有不少国央企的朋友在近期“三支箭”齐射后告诉艳姐,事实上,现在大部分企业融资的需求并不那么强烈,除了股权融资等,类似信贷开放形式大于意义,大家更多的不是没钱借,而是销售端跟不上,C端需求不足才是当下最为严峻的问题。
而华润也不可避免地收到了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影响,但这也是它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或许也正是因为销售端的承压变化,才进一步促使了华润近年来的其他调整动作。
结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个行业不管兴衰,总有失意者,亦会有得意者。即便是在更倾向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产行业,因为那不会消亡的10万亿市场,也总有人能够笑到最后。
往年,我们常常感叹,国央企规矩太多,不如民企来得开放灵活,虽然稳健,却少了些向上发展的活力。
但事实证明,优质的国央企也在被时代裹挟着前进,不断发展进化,也在不断主动变革、塑造一个更开放向上的组织。
而不管未来的地产格局如何,像华润这样“逆势之下的变革者们”,都势必会拥有一席之地。
本文为粉丝东野投稿,感谢作者授权转载本文章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