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雷公山脚下,几十个菌菇种植大棚依次排列,这里便是台江县排羊乡贵州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万隆公司”)的菌菇产业园区,同时亦是中国平安首个“振兴保”产业帮扶项目所在地。
“受益于中国平安‘振兴保’的帮扶,近几年我们的产品款式开始增多并且成功销往全国各地,品牌知名度逐步显现。”2024年11月18日,万隆公司负责人吴斯敏在该菌菇产业园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不但给当地带来稳定的就业,而且可以有效巩固了此前的脱贫攻坚成果。
同样在11月18日当天,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平安在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开展“支持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并正式发布“中国平安2025-2027年服务贵州乡村振兴计划”。
根据计划,中国平安将持续升级、加大服务贵州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包括为贵州省提供农业发展贷款发放超10亿元、提供农业产业风险保障超1200亿元、为脱贫地区和边缘户减免农险保费约5500万元等。
“振兴保”助力,小菌菇走出深山、畅销全国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富集,是全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2016年,在打响脱贫攻坚战时期,作为贵州省经济较为落后的贫困县之一,台江县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希望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此前在浙江老家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吴斯敏因此来到了台江县,并在雷公山脚下设立了万隆公司,主营灰树花及香菇的研发、生产、加工与销售。
灰树花,俗称“舞茸”,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抗癌作用,是食、药兼用的菌菇。但菌菇种植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而灰树花对水质更是极为挑剔。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脚下这片净土,其水质纯净,是台江县的饮用水源地,为灰树花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吴斯敏看来,灰树花同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很高的药用价值,只要解决了种植环境问题,企业发展自然不用愁。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更骨感。2017年,当灰树花的市场效益尚未反哺企业之时,吴斯敏初期投入的几百万资金已经几乎耗尽;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刚刚成立没有抵押资产、也没有流水,正常途径下根本贷不了款。正当万隆公司陷入“融资难”的关键时刻,中国平安如及时雨般出现了。
2017年9月,台江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产险签订《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万隆公司作为当地食用菌产业代表,经政府推荐,成为中国平安首个免息、免担保的“振兴保”落地企业。
“振兴保”是中国平安在金融保险行业率先创造的全周期乡村产业帮扶、振兴模式,其主要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信用保证险提供担保,弥补农村信贷空白,帮助企业获取资金,并通过贷款贴息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同时将企业与村民签约捆绑,通过企业发放生产农资到农户,农户通过订单制劳动确保收入。
具体来看,平安产险为万隆公司定制了一整套 “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帮扶方案。在产前,平安产险依托信用保证保险,撬动超50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解决了融资难问题;在产中,通过后端科技助力,打造一揽子保险方案,分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以及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解决企业生产的后顾之忧;在产后,平安通过工会采购、平台协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力企业打开销路,打通产业帮扶最后一公里。
在中国平安的帮扶下,加上万隆公司通过农户技术指导以及保底回收,使得食用菌种植产量逐年提升,吴斯敏的“小菌棚”渐成“大基地”,先后获得省级农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黔东南州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
截至2023年,万隆公司总计带动100余户农户从事菌菇种植,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人次,共计发放分红资金900万元,惠及农户600余户3000余人,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实现企业、农户双丰收,使食用菌种植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一张“产业”名片。
“中国平安对我们公司的帮助有多大?可以通过一组数据对比来清晰显现。比如此前台江县像我们这类型的企业有20多家,现在只剩下两家。目前来看,另外那家的规模产量不到我们四分之一,其产品只有鲜品单一一款,而我们则有干品、即食品等共计十多款产品在销售。”吴斯敏表示,正是有了中国平安的帮助,公司的产品才得以走向全国各地,并提高品牌知名度。“随着我们企业的做大做强,将会给当地带来稳定就业,从而反过来巩固了中国平安的脱贫攻坚成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据介绍,万隆公司在其食用菌产业取得大发展的同时,始终铭记感恩,并秉承中国平安乡村振兴发展理念,成立万隆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根据公司每年经营情况定期回馈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截至目前,累计向排羊乡老百姓发放慰问物资10万余元,并开展大学生资助、青年参军、老年人慰问等公益活动。
一针一线,亦可使当地致富增收
在万隆公司秉承中国平安乡村振兴发展理念、定期回馈当地乡村振兴事业之时,黔东南州的另一家企业贵州台江翁你河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苗文化公司”)亦在中国平安的帮扶下,成功带动了当地苗族妇女利用苗族刺绣手工艺实现就业和致富增收。
台江县总人口17.30万人,居住有汉、苗、侗、土家、布依等23个民族,民族文化多彩;其中苗族人口占98%,有各具特色的9个苗族支系,有苗族姊妹节、苗族独木龙舟节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和“中国苗绣之乡”。
王建明是台江县土生土长的苗族人,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出去大城市“闯世界”,而是回到家乡进行创业。2019年4月,王建明成立了贵州苗文化公司,主要致力于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技艺”的发掘、传承和发展。
“我从小就是看着妈妈和邻居们在农闲时做针线活长大的,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个非常感兴趣。读大学时,我选择的专业就是民族编织、苗绣设计等专业。”王建明认为,苗族刺绣手工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需要有人去传承,否则就会丢失;另一方面,留在家乡带小孩的妇女缺少收入来源,这也是当地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原因。“既可以传承文化,也可以为当地的妈妈们增加收入,这就是我创立贵州苗文化公司的初衷。”
但创业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贵州苗文化公司一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就在最迷茫的时候,2023年初,我们很有幸入选成为中国平安集团、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艺术与设计杂志社共同发起的‘妈妈的针线活’项目资助的企业,并于当年6月在台江县长滩村挂牌成立台江橙色工坊,不但使得公司渡过了难关,并由此驶往了发展的快车道。”王建明说。
“妈妈的针线活”是由中国平安、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中国服饰报社、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等组织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主要聚焦中国边远地区基层家庭妇女创收、妇女就业、民族文化及非遗传承等内容;并通过资金支持、商品设计赋能、产品制作工艺培训、项目宣传推广等方式,“以销定产”,打造低收入妇女创业增收试点样板,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在进入台江之前,“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已在云南、新疆、湖南、四川等地有成功的运营案例。“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全面落地台江后,主要通过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市场导入、平台搭建、技能培训等五项举措,对台江橙色工坊提供支持,赋能困境女性增能增收。
“比如,资助台江橙色工坊35名低收入妇女进行5天技能培训,添置8万余元生产设备;同时出品苗绣非遗公益产品,通过上线平安e采平台、壹钱包及线下销售推广。”据王建明介绍,截至今天,“妈妈的针线活”已累计助力其产品销售四千余件,直接帮扶台江绣娘60余人,人均增收约4000元。
而在“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帮扶下,贵州苗文化公司创新采用“一社多坊众创”产业振兴方式,公司职工25人,灵活就业绣娘332人,形成“1公司15工坊”经营模式的一家新型手工企业,实现“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并成功带动当地苗族妇女利用苗族刺绣手工艺实现就业和致富增收。
今年40多岁的李大姐,正是这332名灵活就业绣娘中的一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大姐表示,她此前是跟丈夫一起在大城市务工;后来由于小孩需要回老家读书,而自己又不放心他成为留守儿童,所以也跟随回老家进行照顾。“按照以往的情形,回家照看小孩是不可能有什么收入的,只靠老公在外打工,所以生活难免困难。但自从有了‘妈妈绣’(指王建明公司的灵活就业工作)这个活后,一切都有改观。”
据她介绍,“妈妈绣”这个活不用固定上班,可以领回家做针线,利用空闲时间赚点钱帮补家用,“每月收入多少全看你付出多少,做得小的几百元,做得多的能有几千元,可以分担老公的压力。对此,我是很满足的了,且有成就感”。
“三村工程”再接力:新一期“服务贵州乡村振兴计划”出炉
无论是万隆公司还是贵州苗文化公司,在他们受扶助成长的背后,则是中国平安实施“三村工程”逐渐摸索出一套覆盖产前扶智培训、产中产业造血、产后产销赋能的全产业帮扶长效机制,并在帮助中国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2018年落地实施“三村工程”以来,在这六年时间里,中国平安以“保险下乡、金融下乡、医疗健康下乡”为抓手,聚焦重点地区“产业、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问题,持续推动村业、村医、村教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累计发放帮扶资金(含信贷、发债)1492.88亿元,直接带动(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5.02万人,惠及帮扶地区人口超90万人,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开展消费帮扶超8.5亿元,为20个省166个县培训致富带头人超8万名。其中,仅仅2024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便已通过 “振兴保”“助农贷”等金融服务撬动产业振兴帮扶资金170.24亿元。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11月18日,由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及平安产险、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带队,中国平安在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开展“支持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其间,谢永林一行走访了万隆公司,并与当地致富带头人、驻村干部及帮扶农户举行座谈会,吴斯敏和王建明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亦参与其中。
在座谈交流会期间,谢永林表示,台江“振兴保”产业帮扶模式是平安“三村工程”产业帮扶的起点,也是保险业领先“振兴保”项目,现已复制推广到全国,成为平安产业帮扶的一大特色亮点;并对万隆公司以及贵州苗文化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指出,“妈妈绣”很好的实现了对中国特色文化传统的传承,“妈妈的针线活”项目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且可以往更大的方向去尝试、去深挖;至于菌菇种植扶持方面,还将继续为万隆公司和当地种植农户提供20万元延续性免息贷款。
谢永林进一步指出,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大计,平安深感责任在肩。在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平安始终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持续发挥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双重优势 ,把金融、医疗、科技等资源,带到乡村一线,实施精准帮扶,切实为乡村振兴贡献平安力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从外部‘输血’全面转型为内部‘造血’,是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谢永林强调称。
调研期间,中国平安正式发布“中国平安2025-2027年服务贵州乡村振兴计划”,宣布将通过产业帮扶、人才培养、乡村治理、和美乡村建设四大举措,持续升级、加大服务贵州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包括为贵州省提供农业发展贷款发放超10亿元,提供农业产业风险保障超1200亿元,为脱贫地区和边缘户减免农险保费5500万元等。
对此,吴斯敏激动地向记者表示,随着这个振兴计划的实施,相信贵州的乡村经济将会越来越好。“因为我坚信,中国平安的实力是NO1的,只要它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也一定会做得到。”
邹永勤/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