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养老金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确保民众的养老钱长期稳健增值,穿越经济周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第一财经近期举办的“2024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金融峰会”上,多名业内专家在主题为“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互动机制优化”的圆桌论坛中,就养老金投资如何穿越周期及入市比例的话题展开了热议。
综合圆桌论坛嘉宾观点,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需要具备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及大类资产配置来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并保持流动性充足。同时,作为耐心资本,虽然目前国内养老金权益投资比例低于部分海外市场,但这是基于综合考虑下合理的风险偏好体现,提高权益配置比例需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也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养老金投资如何穿越周期?
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养老金投资也会面对不少挑战。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黄涛在圆桌讨论中列举了养老金投资目前所面临的几大挑战:首先,养老金产品负债的平均久期比普通的保险产品还要长好几年,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周期中,利差损风险加大;其次,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对养老金的配置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流动性风险也在考验养老金机构的管理能力。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黄涛)
面对这些挑战,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其投资策略需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
“只有把自己做成优秀的机构,才能在长周期里很好地兑付老百姓交给你的养老金,不停地提高收益,并降低外部风险对一家商业机构带来的影响。”黄涛表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黄涛建议养老金管理公司要做好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保持战略上的定力,并留有余地以应对不确定性的变化。同时,要管好自身的流动性,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健地运营。
汇华理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茜则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养老金配置的策略。她分析称,养老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收益累积期、风险资产减少期,以及尽量保障本金并进行分红等不同的阶段,以实现生命周期的管理。此外,从全球经验来看,大类资产配置也是做好养老金配置的重要环节,其中,全球多元大类资产配置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汇华理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茜)
尽管当前低利率环境给养老金配置带来了压力,但王茜认为,通过在各个市场发现机会,仍然可以获得确定性机会。例如,近期,欧洲市场利率的下行趋势为欧债投资提供了机会。另外,海外部分市场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在同一个产品里的记账规则是有所区别的,这样的设计能给产品更长更好的运作空间。“部分境外养老金市场对于短期波动关注较少,因为这类产品太长期了,是基于对管理人的信任来进行的。”王茜说。
私募基金公司紫阁投资董事长王欢则提到,与养老金性质类似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成功案例表明,长期资金在资产配置上可以更加灵活。资料显示,耶鲁捐赠基金成立于1718年,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高校捐赠基金的“标杆”之一。公开信息显示,1999~2019年,耶鲁捐赠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1.4%,期间穿越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经济危机。
(私募基金公司紫阁投资董事长王欢)
“耶鲁基金的资产配置中,私募股权、另类资产等配置较多。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配置,和资金的长期性是有关系的。如果像养老金这样的长期资金对波动能有更高的承受力,为了追求相对高一点的收益,在配置上就可以做得更加灵活一些。”王欢认为,私募基金、另类资产等资产未来可以在长期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中体现更大的作用,虽然短期波动率可能较高,但如果将期限拉长,能有效提升资产组合的回报。
养老金入市比例如何提高?
近两年,政策层面一直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养老金进一步支持资本市场被寄予厚望。
但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仍大致维持在10%至20%的范围内,有些时段甚至降到10%以下,而在国际上,养老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为30%至50%。
不过,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均认为,国内养老金的权益投资比例与海外市场并不能简单对比。
“国内外养老金市场入市比例的差异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监管约束、老百姓对回报和波动率的诉求,以及税务制度安排等等。”黄涛说。
今后怎样才能提高养老金这样的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我们也一直在琢磨耐心资本这四个字的含义。”黄涛说,“耐心资本也需要有耐心的机构。从机构来说,养老金公司也应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做耐心的投资者,做相对智慧的投资者。”黄涛表示,在政策上,期待更适合养老金投资的估值方法、信息披露周期等新规出台,同时希望监管能进一步改善机构的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
王茜则呼吁进一步提升养老产品的丰富度,以便于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选择。
“例如,在部分海外市场指数配置的养老产品中,可以让投资者自己选择指数组合,如果投资者在年轻阶段,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权益占比较高的指数,这自然而然就会把入市比例提高。”同时,王茜表示,考核周期的拉长对于养老产品回归其本质属性至关重要,也有利于更多资金配置到权益市场。
事实上,对于引导养老金在内的长期资金进一步入市,监管近期密集出台政策,其中也多处呼应了业内人士反复提及的建议。例如,在9月27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就像《指导意见》中提到的目标,嘉宾们也都认为养老金入市比例提高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要有一定的耐心。
“为什么现在监管要引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入市?因为有了长期资本,能有效地降低资本市场的波动率。而市场波动率低一点之后,长期资本可能又更有勇气入市。”王欢分析称,“海外成熟市场用了近百年才逐步形成这样的市场模式、监管方式、税务体系等,我们要有学习和追赶的过程。随着近期的政策调整,期待市场波动率进一步降低,也期待像养老金这样的长期资金和资本市场的互相促进能够更进一步。”
个人如何配置养老金产品?
“过去几十年,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很了不起,汇华理财外方股东东方汇理资管集团非常坚定地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王茜说。
在此前提下,她认为,个人投资者可以更有信心,对养老金产品增加关注;而从机构角度则要为个人投资者创造条件,建立好的基础设施,让他们能够获得专业机构带来的红利。
具体到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黄涛称,个人养老金试点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从个人来讲,应该积极参加个人养老金,享受节税政策。据测算,参与个人养老金最大的节税额度每年可达5400元。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到,截至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已增至836个,其中理财类产品26个,储蓄类产品466个,保险类产品144个,基金类产品200个。黄涛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池丰富度已大幅提升,个人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年龄结构选择不同的配置,例如,40岁离退休还有20年左右,在配置上就可以选择波动性相对较高,能够承受一定风险的产品;但如果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则建议配置保本型的产品,或短期内收益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的产品,例如保险产品。
王欢则表示,未来经济环境复杂且不确定,个人资产配置目标需进行调整,以保住财富不缩水并取得相对合理的收益作为首要目标,以此和外部环境、宏观周期相匹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建议,个人进行资产配置时,除了考虑养老金产品外,也可以关注固定收益、另类数字资产等多元化投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