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翠鸟资本
11月8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浙江汽车零部件“小巨人”——浙江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鸿万立”)当日上会获得通过,保荐机构为东方证券。
按照IPO规划,泰鸿万立计划募资11.5亿元,将用于年产360万套汽车功能软及车身焊接分总成件建设项目(二期)、河北望都汽车冲压焊接分总成件扩产建设项目、浙江台州汽车冲压焊接分总成件扩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泰鸿万立IPO之路并不平坦,异常融资、过于依赖大客户以及大股东获巨额资金仍欲募资补流等相关问题,或是其潜在的风险点。
异常融资存疑
首先引起关注的就是泰鸿万立违规融资的相关问题。
2020-2022年,泰鸿万立通过转贷和票据贴现的方式共计获得了6.77亿元资金。这两笔资金均是通过公司之间的转移实现的。
具体操作如下,泰鸿万立存在所获银行贷款通过子公司进行资金流转并最终转让公司用作营运资金的情形。2020-2022年,贷款金额分别为24160万元、13450万元、7518万元,子公司转回暨转贷金额分别为19330万元、12411.66万元、6001.98万元,共计3.77亿元。同样在同一时间段内,泰鸿万立通过向子公司济南泰鸿、保定泰鸿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并将其贴现后用作营运资金,贴现金额分别为8771.49万元、8000万元、13182.67万元,合计3亿元。
这种异常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问询。
交易所在审核问询函中要求泰鸿万立说明公司转贷和票据融资行为的具体金额和时间节点,以及相关贷款和票据偿还或兑付的时间节点,资金往来的实际流向和使用情况,是否存在通过体外资金循环粉饰业绩的情形等。
此外,该公司的应收票据问题更是被上交所两次问询。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还要求泰鸿万立说明2020年信用级别较高银行承兑的票据的开具主体、金额较高的原因。
尽管泰鸿万立在回复中则提供了相关的财务数据和解释,以证明其资金操作的合理性,不构成票据欺诈,但开具的票据均无真实交易背景,违反了《票据法》。目前这些解释和承诺是否能打消市场的疑虑,仍有待观察。
招股书中,泰鸿万立在其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然,在这些报告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公司存在通过体外资金循环来粉饰业绩的行为。但从近年业绩的突然失速不得不令人存疑。
泰鸿万立2021年度的业绩增速还是非常可观的,但2022-2023年度泰鸿万立的业绩成长性处于一个下滑趋势中。2023年泰鸿万立营收增长4.5%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接近停滞状态,而2024年度过半,其营收还未及2023年度的一半。
对此,公司是否存在通过体外资金循环来粉饰业绩,以达到掩盖真的财务状况行为的可能?
大客户依赖严重
六成收入靠吉利和长城
招股书显示,泰鸿万立主营业务为汽车结构件、功能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客户为整车厂商及部分配套零部件供应商,其中超6成收入靠长城、吉利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占比分别为97.01%、95.37%、94.36%和89.02%。吉利集团连续三年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对吉利集团的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金额的比例分别为35.91%、46.11%、38.71%和33.62%,长城汽车则位居第二,占比在30%以上。这种高度的客户集中度不仅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还可能导致公司在议价能力上的弱势地位。
截至2022年末,泰鸿万立对吉利集团的应收账款达到2.6亿、长城汽车达到1.5亿,合计占比高达79.88%。
值得一提的是,泰鸿万立与吉利汽车的关系很深。
2010年5月,应正才将其持有的泰鸿有限(泰鸿万立前身)501.6万元出资额计9.5%的股权以506.825万元价格转让给吉利零部件投资泰鸿万立。2014年9月,吉利零部件又将其持泰鸿有限173.56万元出资额计1.12%的股权以227.68万元转让至上海甄信,328.04万元出资额以430.32万元转让给应正才之子应灵敏,合计套现658万元,投资回报率30%。
按照泰鸿万立解释,因为吉利零部件退出对供应商的持股,转让价格则是参考吉利零部件的入股成本及30%的投资回报率并经相关方协商确定。
然而,吉利零部件要求30%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泰鸿万立是否因为要满足吉利零部件的要求才按照这一些标准参考制定转让价格?
吉利是泰鸿万立第一大客户,后续退出泰鸿万立股东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代持或者其他利益输送?泰鸿万立是否对吉利存在重大依赖?
资金短缺下两次大额分红
本次IPO前,泰鸿万立共有18名自然人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应正才和应灵敏。应正才持有30.49%的股份,应灵敏持有6.85%股份,二人合计持有37.35%的股份,应正才与应灵敏是父子关系。
泰鸿万立一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2022年底,泰鸿万立的货币资金为1.04亿元,而短期借款达6.02亿元,资金缺口接近5亿元。2023年,财务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明显的资金缺口。当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为1.88亿元,短期借款为3.94亿元,资金缺口依然较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泰鸿万立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1.68亿元,而短期借款达3.44亿元。
然而,在公司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泰鸿万立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进行了两次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4000万元,这些分红最终主要流向了公司实际控制人应正才父子。同一时期,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24万元和8330万元。也就是说,泰鸿万立将2020年的净利润基本分光,2021年约一半净利润也分掉了。
公司本身却现金流压力巨大,这种大手笔分红真的合适吗?
那钱从哪里来呢?答案无需多言。按照本次IPO规划,泰鸿万立拟将3.1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所以,大手笔分红后又利用募资补仓现金流是否合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