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
2024年10月13日 09:43 泰科钢铁

“用最少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实现最多和最好的金属产出效益”。这是扎根“有色金属王国”30余年来,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的目标。聚焦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王华把冶金炉窑热过程强化技术做到“炉火纯青”,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喷枪设计和高端材料均匀精准加热的技术垄断,推动我国冶金节能减排技术走向国际。日前,他获得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王华(右)。杨婧瑶摄王华(右)。杨婧瑶摄

在冶金行业大熔炉里淬火成金

王华和冶金行业的缘分可以追溯到40年前。

1983年,18岁的他考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开启冶金热能工程专业之路。

我国是金属生产大国,从金属提炼到产品深加工,冶金炉窑热过程强化技术水平决定着金属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是金属材料性能及炉窑节能增效的关键,也是节能减排领域亟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和重大技术需求之一。

“冶金炉窑种类多,其中熔池熔炼炉和加热炉最为典型。”王华领衔的研发团队成员肖清泰博士介绍,传统加热技术仅依靠增加燃料供应量强化供热,会带来诸多问题,如熔池熔炼炉搅拌过度导致喷溅冲刷严重,影响炉体寿命;加热炉加热温度不均匀,导致能耗高、金属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高端使用要求、成材率低等。

聚焦冶金炉窑强化供热过程不均匀、不精准这一典型关键共性科技难题,王华带领团队提出冶金炉窑动量—质量—热量传递过程非线性协同强化学术思想,建立冶金炉窑全时空最低燃耗强化供热理论模型,创新冶金热过程混沌流非线性强化与节能降碳基础理论及技术,研发冶金炉窑旋流混沌强化供热系列技术。在熔池熔炼炉强化供热领域,突破喷枪的自主设计难题,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先后构建熔池气泡搅拌和氧组元定向传递协同调控机制,研发的旋流混沌强化供热系列工程技术与装备,实现用最小能源消耗获得最大富氧气泡搅拌动能,从而达到强化热质传递、减小喷溅、提高富氧利用率和炉窑设备寿命的目标。在王华团队的努力下,冶金炉窑炉体寿命和喷枪寿命大幅提高、炉渣中金属含量和能耗显著下降。

同时,他还带领团队独创高镁型复杂镍钴铜矿“闪速炉—顶吹炉—自热炉”三炉系联动的冶炼新工艺及其冶金炉体系,建成世界首座全氧顶吹自热炼铜炉及富氧顶吹炼镍炉,攻克该类资源铜镍分离的世界性冶炼技术难题,实现国家战略金属资源利用的综合化。

王华带领团队攻克的多项技术不但打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而且反向实现成果出口,部分技术及设备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提升了我国冶金炉窑节能减排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技术推广累计新增产值超2000亿元

1987年,王华成为云南省及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热能学科方向招收的第一名硕士研究生;1996年,王华在我国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科学奠基人戴永年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从日本学成归国后,王华放弃日本和国内发达地区的高薪聘请与优厚待遇投身云南,坚定了推动西南边陲人才培养和行业产业技术创新的信念。

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的云南,如何才能把国家急需的战略金属高效清洁地提炼出来?1987年进入昆明工学院后,王华跟随蔡乔方教授开启冶金节能减排专业之路。

“我喜欢去企业,一方面可以推广节能理念、节能技术,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掌握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王华在云南铜业、云南锡业、云南铝业、昆明钢铁等很多传统冶金企业都驻点过,面对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投资疑虑时,他反复解释沟通,并采用“小步快跑”“分步逼近”巧思,在企业一步步试验,革新突破,让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逐步打消投资疑虑。

边服务实践,边学习研究,当时年仅30岁的青年科研人员王华,从蔡乔方教授手中接下工业炉窑节能科研的接力棒,带领团队系统深入地开展冶金节能减排新理论和新技术研究,研发了第一代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并在留学期间坚持技术创新研究,将电饭煲煮饭的“火候”与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问题类比,发现一条实现冶金炉窑热量精准强化供给的新路径,研发了冶金炉窑强化供热系列技术与装备。

“通过迭代升级并应用相关技术,我们服务的冶金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由一吨标煤降低至一百四五十公斤标煤,当年实现返本,而且厂房上空能看见蓝天白云。”王华介绍,“我们就是要让企业家相信,依靠科学技术可以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王华团队系列相关技术也顺势推广到国内外知名企业,累计新增产值超2000亿元、利润近百亿元,减碳3000余万吨,累计减碳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单年减碳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促进西部地区复杂难处理战略有色金属资源的低碳高效综合利用,为我国镍钴铜战略金属资源的供给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助力国家实现冶金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实验室里,王华对研发设备如数家珍。早在2014年,他就领衔创建全省第一个依托高校建设的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创建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并依托创新型平台,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保障国家有色金属资源和能源供给安全。

目前,平台汇聚了具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的专业技术人才40余名及300余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累计为国家培养该领域学科带头人、大型企业高管150余人。

多年来,王华及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112件,发表SCI论文215篇、SCI他引7170 次。王华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王华表示,他作为一名冶金节能减排领域科技工作者,将继续深耕专业领域,紧扣冶金工业节能减排需求,以科技创新驱动改善能源结构,完善节能减排创新链,用科技的力量把云南有色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助力国家实现冶金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昆明日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21.23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