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作为国有保险公司及头部险资,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9月30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中长期资金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对于克服市场短期波动、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来看,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持仓占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将缓解险资投资目标与考核周期不匹配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4.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17%提升至22.2%。截至2024年6月末,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规模为2.08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3.15%;同期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合计达3.78万亿元,较2019年初水平提升96.8%。
《指导意见》提出,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保险类中长期资金意义重大。首先,优化长期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缓解以险资为核心的中长期资金长期投资目标与短期考核周期不匹配的问题。
“受限于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偿付能力等方面要求,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还面临一定现实制约因素,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距离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坦言。
《指导意见》还提出,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企业年金差异化投资将开启探索之路。在当前的企业年金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制定了统一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运作,但是执行时难以兼顾不同风险偏好的群体,最终结果普遍倾向于低风险偏好、低波动容忍,在资产配置上体现为相对较低的权益资产比例。
“若开放企业年金的个人投资选择,将有利于其在投资过程中充分反映资金所有者的风险偏好,实现以客需为导向的个性化资产配置,有助于职工充分发挥长期投资带来的时间红利,提升风险类资产配置,实现跨周期稳健回报。”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言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
《指导意见》表示,要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
“比如支持险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私募基金参与股票市场投资并追加私募基金规模。”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私募基金进行长期股票投资,将明显缓解短期股价波动对于保险公司当期盈利及净资产的扰动,有助于保险资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进一步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优化完善偿付能力相关投资风险因子。当前偿二代二期中权益投资的最低资本计算系数仍然较高,若能细分权益投资领域和持有期限,针对长期持有的标的适度降低投资风险因子,将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配置意愿。
“另一方面要优化完善保险长期投资权益资产的会计记账标准。”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增大了保险公司的利润波动,若能优化保险公司长期投资会计记账标准,将进一步鼓励保险公司长期持有优质权益资产。
此外,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还建议,取消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限制性规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