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重点研报回顾(0907-0913)

一周重点研报回顾(0907-0913)
2024年09月14日 07:30 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信达证券(15.830, -0.17, -1.06%)研究)

总量重点报告

【策略】策略深度报告:建议增配左侧弹性板块——行业配置主线探讨(樊继拓)

【宏观】宏观专题报告:价格上涨背后的趋势(解运亮)

【固收】债券专题报告:如何看待存单与短端利率的分化(李一爽)

行业重点报告

【交运】行业深度报告:空铁客运各有优势,长期发展仍有空间(匡培钦)

【银行】行业月报:“固收+”产品收益率逐步修复(张晓辉)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电子行业2024年半年报综述——Q2业绩同环比增长,AI驱动基本面持续向好(莫文宇)

【交运】行业专题报告:2024年中报总结——业绩整体稳健,快递略超预期(匡培钦)

【传媒互联网及海外】游戏行业24H1中报总结报告:大厂游戏H1先发已进入业绩贡献期,A股游戏H2有望开启新游上线期(冯翠婷)

【化工】轮胎行业专题报告:美国进口需求稳健,运费持续回落(张燕生)

个股重点报告

【交运】招商港口(18.890, -0.33, -1.72%)(001872)公司深度报告:央企港口投资运营平台,海内外布局协同并进(匡培钦)

如需查看报告全文

请联系对口销售或点击进入信达研究小程序

总量重点报告

策略:樊继拓

首席分析师

S1500521060001

策略深度报告:建议增配左侧弹性板块——行业配置主线探讨

核心结论:经济指标继续磨底,中报业绩总量层面亮点不多,中报指引下行业层面盈利边际改善线索有:上游周期盈利边际修复,非银金融盈利改善存在亮点,TMT业绩兑现整体排序居前但尚未实现趋势性改善。上游周期虽然2024年H1净利润仍负增,但相较2024年Q1改善较大,有望逐步确认ROE中枢存在提升,若商品价格企稳可能进入估值二次抬升期。非银金融盈利改善幅度较大,地产市场下行对银行盈利影响的担忧可能逐步缓和。TMT板块业绩兑现整体排序居前,但尚未实现趋势性改善。出海相关板块整体景气度仍较高。消费板块业绩增速绝对水平高,但波动较小,较难出现明显改善。从PB-ROE角度看,我们认为盈利磨底阶段PB比ROE更重要,建议关注ROE边际改善或下滑速度放缓,但PB低估程度仍较大的行业,如上游周期、消费电子、保险等。

未来3个月配置建议:上游周期(产能格局好+全球库存周期有望回升)>传媒互联网&消费电子(ROE相对稳定+估值抬升空间大)>金融地产(价值风格大趋势+估值修复)>出海(海外通胀问题未根本性解决+全球库存周期有望回升)>新能源(库存周期可能接近底部+产能仍有释放压力)>消费(基本面利多有限)

上游周期:当前处于新一轮商品牛市早期,等待商品价格企稳。历史上商品牛市底部可能会出现领先需求回升(GDP、库存周期)1-2个季度的情况。但商品价格较难在1年以上维度和GDP走势背离,后续大概率需要需求接力。根据历史经验,一轮商品牛市轮动顺序通常为:黄金(对利率敏感,危机中最先见底)->工业金属(“铜博士”是领先指标)->原油(需求偏中上游)->农产品(6.160, -0.22, -3.45%)(需求偏下游),我们认为目前刚从黄金轮动到工业金属。

金融地产:我们认为房地产板块需要最终确认ROE风险可控,确认信号是地产二手房销售数据中枢提升,若板块盈利恢复常态,则我们认为1年内可能有较大行情。我们认为年初以来银行板块的上涨是估值偏离ROE长期趋势后的估值修复。非银金融板块中,保险的估值修复弹性或大于券商。

出海:长期逻辑强,短期逻辑主要靠库存周期回升。海外高通胀不结束,出海的逻辑大概率还会持续偏强。我们认为贸易冲突的影响是其次的。

成长:盈利仍在磨底,关注估值有空间的消费电子和传媒。

消费:整体估值抬升空间不大,局部(家电)受益于出海板块可能有机会。

一级行业具体配置方向:(1)上游周期: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上游+产能格局好);(2)金融地产:保险(长端利率触底,投资端弹性大)、银行(高股息+估值修复)、房地产(估值低赔率高、政策变化胜率在提高);(3)出海:汽车汽零、家电、机械设备;(4)成长:传媒&消费电子(成长中估值优势明显的板块)。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风险。

宏观:解运亮

首席分析师

S1500521040002

宏观专题报告:价格上涨背后的趋势

8月CPI看似进一步上涨,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需要重视的趋势。

8月CPI上升是极端天气引起的暂时性上涨。8月CPI同比小幅上升至0.6%,主要是受到食品价格的提振,但猪周期并非此次进一步回升的主要原因。8月猪肉CPI同比涨幅出现回落,消费品同比涨幅在扩大,显示食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并非猪周期。我们认为,提振8月CPI的主要是高温极端天气带来的果蔬价格暂时性上涨,而极端天气引起的暂时性上涨较难以形成持续的支撑力。

背后的趋势是核心CPI连降且环比为近十年来同期的最低水平。近三个月,CPI同比“升”和核心CPI同比“降”的趋势一直延续到8月。不仅如此,服务和消费品CPI、食品和非食品CPI也呈现出相同的走势,8月核心CPI环比更是2015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这显示出当前内需暂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由于极端天气引起的暂时性上涨较难形成持续的支撑力,我们认为,后续核心CPI同比数据或将持续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全年来看,我们认为2024年累计CPI或仍处在0.6%左右。

年内PPI转正的阻力明显增大。8月PMI呈现出经济存在的多重结构性问题,这些结构性问题也映射在PPI价格中。受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拖累,8月PPI明显回落,是基础原材料行业(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弱的映射,而且8月PPI的弱势在制造业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和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中已有迹可循。尽管市场已对PPI回落有了预期,但8月PPI的同比表现依旧低于市场预期,这反映出年内PPI转正的阻力明显增大。

风险因素:地缘政治风险,国际油价上涨超预期等。

固收:李一爽

首席分析师

S1500520050002

债券专题报告:如何看待存单与短端利率的分化

随着资金面回归平稳,赎回反馈的担忧减弱,上周债券收益率再度回落,中短端利率债表现尤其强势,3-5年国债收益率甚至创下近年新低。但存单利率仍然维持高位,这也限制了信用债的修复空间。这样的分化背后逻辑如何,后续又将如何演绎呢?

从4月禁止手工补息以来,短端利率债与存单利率几乎是同步回落的,与资金利差均大幅压缩,7月降息带来的乐观预期驱动二者均在8月初创下新低。但随着1年存单利差与资金价格接近倒挂,对于货基等产品买入存单从静态的角度不如趴账或是逆回购融出,非银机构存单需求已明显走低,此后大行开始卖出长期国债,叠加债券交易监管的加强,又使得市场情绪受到较大冲击,叠加资金面的波动加大,部分非银机构的负债受到冲击,这又加剧了存单与短久期信用债的调整。

在市场调整之初,1Y期国债与政金债收益率也跟随存单向上,但随着大行开始大规模买入短期国债,1Y期国债利率在8月20日后开始见顶回落,相当于为短端债券提供了重要的定价锚,这可能也是后续赎回反馈未能持续发酵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8月末资金面的逐步缓和,信用债的抛售态势明显缓解,其与存单利率都有所回落。但在跨月后9月初资金面并未明显转松,非银实际融资成本仍然维持在1.8%上方,这就使得存单利率仍然居高不下,1Y期存单利率仍然维持在1.96%附近。这就使中短端利率与存单的分化加剧。

从短期来看,在短期赎回压力减弱后非银机构负债的企稳可能需要一段恢复的过程,9月降准降息的概率有限,上周OMO的大规模净回笼显示当前的资金价格可能仍在央行合意的范围之内,而当前银行吸收同业存款的成本可能仍然偏高,非银机构的融出意愿受限,短期非银资金价格显著回落的概率相对有限,这仍将对非银机构对存单的需求带来限制。但央行对资金面的整体态度尚未改变,在DR007超过OMO利率10BP以上时通常会加大对冲力度,近期央行在跨月与跨季等特殊时点会更加重视控制资金面波动的幅度。因此,非银融资成本大幅抬升的概率同样不大。

更重要的是,央行在卖出长期国债的同时更大规模地买入短期国债实现了净买入,这使得短期国债利率维持低位,在比价效应的影响下,农商行与城商行对于存单的净买入规模也出现了显著回升,这在非银需求偏弱状态下仍然限制了存单利率的回升幅度,1Y政金债收益率甚至稳中有降。考虑央行买入短债的过程还在持续,我们认为短期内这样的格局或仍将延续。1.9%-2%可能是存单利率短期的均衡水平。

过去几年存单利率在8-9月的季节性抬升使部分投资者担忧其短期风险,但2022或是2023年存单利率的超调都发生在资金利率中枢的系统性抬升,随后触发了银行负债压力的增大或是非银负债的赎回反馈。而当前央行仍然强调维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我们认为后续大概率不会通过收紧流动性来限制长端利率的过快下行,更重要的是当前非银机构的规模扩张更多来源于居民与企业的存款搬家,央行同业监管措施的强化对此直接影响相对有限。尽管金融脱媒从4月快变量逐步转变为慢变量,但其反方向逆转的概率不高,8月的赎回现象主要发生在同业链条末端的公募层面,我们认为更多还是预防性的,后续进一步发酵的概率有限。

另一方面,前期部分银行在禁止手工补息的影响下负债端面临一定的摩擦,政府债大规模发行可能加剧部分银行的资产负债错配,因此同业存款利率可能维持高位,上周存单仍在提价发行,实现了超过5000亿的净融资。但与5月不同,8月存单利率回升的过程中,其上行幅度也弱于短久期信用债,也显示主要矛盾还是在需求端。

在8月政府债净融资创下1.84万亿的历史新高后,9月政府债净融资的规模可能也会达到1.27万亿。如果根据年初赤字目标推算,四季度月均政府债净融资或降至约5400亿元,明显低于Q3的月均超1.2万亿。即便在Q4国债增发1万亿,也不会造成政府债净融资规模的显著上升。因此,也不排除8-9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的大幅抬升有为Q4增发国债的考虑,这需要关注本周人大常委会的表述。但即便如此,考虑信贷需求偏弱,尤其是财政支出的进度较快,可能不会出现类似于2023年Q4财政存款持续位于高位的情况,如果央行无意使DR007持续高于OMO利率,后续存单一级大幅提价带动二级利率持续走高的概率不高。

更重要的是,尽管9月降准降息等政策落地的概率不高,但如果增发国债的计划出炉,也不排除降准提前落地的可能;考虑基本面偏弱的状态仍在延续,若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也将为国内货币政策打开空间,Q4降息政策仍有较大概率落地的可能。从这个角度看,尽管短期内存单利率大概率仍将维持震荡格局,但如果资金面维持平稳,非银需求逐步修复,叠加后续潜在的降准降息可能,存单利率仍有逐步走低的可能。

上周中短端利率的快速回落一度也点燃了市场对于长期国债的交易热情,长端利率一度逼近前低,但央行在8月29日现券买断的24续作特别国债01的卖盘出现使得市场再度调整,这也显示央行限制长端利率过快下行的目标并未改变,长端利率短期的震荡格局可能也难以打破,但从利差的角度看,长端利率的性价比无疑更高。因此震荡格局中,我们仍然建议维持哑铃型的投资策略,建立1年政金债与20年或30年国债的组合,保持一定的组合久期。同时,考虑如果非银需求逐步恢复,在央行持续买入的背景下,3Y左右的政金债与二级债利差还有压缩的空间,投资者也可以把握其中的交易性机会。

风险因素:货币政策不及预期、资金面波动超预期。

行业重点报告

交运:匡培钦

首席分析师

S1500524070004

交运行业深度报告:空铁客运各有优势,长期发展仍有空间

铁路及民航出行已成为国内中长途最主要的客运出行方式。综合1978~2023年,总客运周转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6.4%,其中铁路/民航周转量增速分别为5.9%/14.0%。铁路中的高铁出行在2008~2019年旅客周转量年均复合增速高达75.8%,远高于同期铁路增速6.0%。客运量占比上,2012年起铁路客运量占比迅速提升,由5.0%增至41.4%;民航客运量占比仅有6.7%。周转量占比上,至2023年,铁路周转量占比增至51.5%居首位,民航占比提升至第二,达到36.0%。

铁路客运概况:路网规模不断完善,量价均有增长空间。

1)产业结构:铁路网络运营及管理高度集中,高铁网络持续扩大。铁路产业由政府部门主导,国家铁路局(行政职能)和铁路总公司(企业职能,即国铁集团)共同规划安排铁路客运工作,铁路的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大多由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负责。铁路网络则是四纵四横构建高铁客运网络主骨架,连接主要城市,2021年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密成型,高铁已覆盖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2)票价机制:铁路时速提高,票价市场化持续。国内高铁线路可分为主干线、区域连接线和其他城际铁路三类,时速300~350km的线路多为长途线路,连接众多省会及大城市群;时速200~250km的线路多为区域城际线。2016年起高铁动车组客运票价定价权由政府部门转交至原铁路总公司,逐渐实施浮动票价机制,但整体票价水平仍然较低。

3)客流需求:铁路网络密度仍有提升空间,高铁承运量高增速有望持续。铁路路网密度上,以2021年情况为例,中国铁路线路密度约10~25km/1000平方公里,密度小于日韩及欧洲地区。客流密度上,国内高铁客流总体平均密度已从2008年的223万人次增至超2300万人次,约为欧洲高铁客流密度的两倍,但还只是日本新干线系统全网客流密度的三分之二。

4)建造成本:国内高铁建造平均成本较国外水平更低,投资额保持高基数。高铁供应链多由国有企业负责,时速越高的线路建造成本越高;2019年前铁路年均总固投额基本保持在8000亿。高铁线路建造成本上,时速350公里的双向轨道高铁线路平均成本约为1.39亿元/公里,比欧洲的建造成本至少低40%。同一条线路,采用时速350公里的轨道标准成本要比时速250公里的成本高出10%~30%。

航空客运概况:票价市场化程度较高,后续旅客量增长潜力深厚。

1)产业结构: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民航领域的发展规划,监管航司、机场。中国民航产业结构包括航空运输、服务、制造、基建等多方面。中国民用航空局主管民用航空事务,对国内民用航空活动进行规划、监管与服务。三大航等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服务,控股多家地方航司;航空制造商有国有企业、海外制造商,且海外制造商产业供应链相对成熟。

2)票价机制:航空票价市场化改革持续,机票已经过多轮提价。自2004年起,国内票价管控放开,越来越多航线开始实施市场化定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航线比例提升,航线全票价上涨幅度明显。2014年12月至2020年11月,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航线占当年全部国内航线的比例由13.8%增至36.2%。从具体航线价格情况看,2017-2023年,经过多轮提价,主要商务干线航线票价累计涨幅均超过70%,票价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

3)需求空间:航空旅客量后续增长潜力大。2006~2019年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由1.60亿人次增至6.60亿人次,年均增长率高达11.5%。根据空客发布的《全球市场预测(2023-2042)》,未来20年全球客运需求年均增速预计+3.6%,中国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2%,为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同时,预计中国的人均乘机次数将由2019年的0.5次增至2042年的1.7次。(2019年,我国人均乘机次数仅为0.47次。对比世界平均值0.87次、美国2.48次)。

4)扩张成本:机场平均造价水平低于高铁线路。机场造价方面,按照地理位置、机场规模、设计标准等价格有所不同。新建机场中,北京大兴机场民航部分投资达到1167亿人民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造价约750亿元;西部地区单个机场投资约为10亿元,相当于10多公里高铁的价格。飞机购买价方面,航司采购价通常有相应折扣,参考三大航以往购买飞机公告,购买A320neo的平均价格约1.28亿美元/架,折合人民币约8.8亿元。

铁路客运及航空客运核心因素对比

1)盈利模式对比:铁路客运公司收入及成本可控性较强,相对稳定;航空客运公司收入及成本影响因素较多。

2)出行里程是铁路及航空竞争优势划分的核心因素:中国高铁出行影响距离可超1000公里,150~800公里路段基本由高铁出行方式主导;800~1200公里区间,民航和高铁则存在较激烈竞争关系;1200公里以上距离,则以民航出行主导。

3)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影响着出行方式的选择。受到收入水平限制,出行距离较远的旅客可能会愿意牺牲较长出行时长来换取更实惠的出行花费,且这一因素对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影响程度较大。

核心结论:当前铁路客运发展快于空运,中长期航空客运发展空间或更广阔

投资建议:看好航空及高铁出行的持续复苏,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国航(7.110, 0.02, 0.28%)南方航空(5.800, -0.05, -0.85%)春秋航空(52.270, -0.20, -0.38%)吉祥航空(12.990, -0.12, -0.92%)中国东航(3.810, 0.00, 0.00%)京沪高铁(5.470, -0.06, -1.08%)

风险因素:出行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国际航线恢复不及预期,油价大幅上涨风险,人民币大幅贬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银行:张晓辉

分析师

S1500523080008

银行行业月报:“固收+”产品收益率逐步修复

破净及达基率情况:

1)破净率呈现上升趋势:截至8月底,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率为4.15%,环比上升1.06个百分点;2)理财产品达基率相对稳定:截至8月末,封闭式理财产品达基率为84.63%,开放式产品达基率为47.03%。

净值型产品存续情况及净值变动:

1)净值型产品数量相对稳定:截至8月底,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计1.91万只,较上月环比下降1.56%;2)净值波动压力缓解:8月净值相对前期下跌的产品8338只,占比15.96%;8月31日净值相对前期下跌的产品数量为145只,占比3.61%。

发行市场情况:8月最后一周(8.26-8.30)产品发行总数784款:

1)收益类型:发行理财产品784款,非保本型产品784款,市场占比100%;

2)期限类型:3-6个月期限产品发行量占比上升。

到期市场情况:8月最后一周(8.26-8.30)理财产品到期754款:

1)收益类型:非保本型到期产品较前一周占比上升;2)期限类型:6-12个月期限到期产品较前一周占比上升;3)基础资产:与前一周相比,除股票类、票据类、信贷资产类和商品类到期产品外,各基础资产类型到期产品占比均上升。

理财收益情况:

截至2024年8月31日,全市场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周2.40%、1个月2.35%、3个月2.63%、6个月2.77%、1年3.17%,与前值相比上升。

理财公司产品:

1)发行节奏边际加快:2024年8月,共31家理财公司新发行了理财产品合计2983只,较上月增加69只。其中,交银理财较上月增加49只,徽银理财新发产品数量较上月增加33只。2)兴银理财存续产品数量领先:截至2024年8月末,31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共55267只。其中,兴银理财最多,占比10.31%。

“固收+”及FOF型理财产品动态:

1)“固收+”基金收益率逐步修复:2019年末至2024年8月末,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二级基金累计收益率分别为12.96%、19.39%、12.87%。7月“固收+”产品超4.7万款,理财公司“固收+”占比73.46%。7月全市场“固收+”理财共计47833款,其中,多种资产类别最多,为39931款,占比83.5%。非标、基金、衍生金融工具占比分别为5.70%、7.50%、0.90%。7月理财公司发行“固收+”产品最多,占比73.46%。城商行和农商行其次,分别占比17.22%和9.17%。

2)农银理财、工银理财FOF产品数量领先:截至2024年8月31日,理财子公司存续的FOF型产品共有192;农银理财、工银理财FOF型产品数目最多,分别为41只、39只。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1)可以重点关注国企改革背景下,基本功扎实+低估值,且理财业务具备规模效应的全国性银行:邮储银行(5.260, -0.05, -0.94%)农业银行(5.110, -0.03, -0.58%)中信银行(6.480, -0.07, -1.07%)。2)长期高业绩景气/区域新亮点/小微复苏优质区域行,理财业务持续发力,齐鲁银行(5.890, 0.01, 0.17%)宁波银行(23.910, -0.49, -2.01%)等。3)风险缓释有望带来估值修复、活跃资本市场下具备财富管理优势的招商银行(41.030, -0.24, -0.58%)等。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部分银行理财业务调整等。

电子:莫文宇

首席分析师

S1500522090001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电子行业2024年半年报综述——Q2业绩同环比增长,AI驱动基本面持续向好

创新驱动产业链投资机遇,终端需求复苏逐步向上传导。截至2024年8月31日,根据申万行业分类(2021)标准,470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24年半年报。整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电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506.19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归母净利润647.13亿元,同比增长39.3%。2Q24单季度实现营收8208.23亿元,同比增长18.9%、环比增长12.5%,实现归母净利润371.23亿元,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34.6%,二季度电子行业同环比均实现快速增长。当前看,电子行业创新动能持续强化,复苏趋势明显。我们认为,三个方向值得持续关注:(1)云端持续高景气,看好全球AI算力机遇;(2)终端AI引领,重回复苏预期;(3)半导体底部向上趋势确定,政策支撑国产化稳步前进。

半导体:设备、数字芯片业绩亮眼,上半年“淡季不淡”。2024年上半年半导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738.3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归母净利润179.2亿元,同比增长12%。伴随着产业链库存去化、终端需求复苏,半导体板块业绩明显改善。2Q24实现营业收入1465.2亿元,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15%;实现归母净利润111.4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64%。自23Q4开始,半导体板块业绩恢复正增长趋势。个股方面,半导体设备、SoC、存储1H24和2Q24表现良好,半导体设备受益于晶圆厂加快验证导入,国产化进程提速,北方华创(456.030, -11.97, -2.56%)/中微公司(213.500, -4.60, -2.11%)/拓荆科技(187.460, 10.24, 5.78%)/精测电子(68.320, 1.71, 2.57%)1H24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6%/36%/26/1%。半导体设计方面,受益于上半年消费电子等终端需求复苏带来的补库需求,SoC、存储和模拟公司业绩表现良好,SoC中晶晨股份(84.830, 2.51, 3.05%)/恒玄科技(381.800, 8.30, 2.22%)/瑞芯微(169.820, -1.98, -1.15%)1H24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8%/68%/46%,存储中兆易创新(137.000, -6.00, -4.20%)/普冉股份(123.920, -0.08, -0.06%)/澜起科技(79.840, 2.17, 2.79%)分别同比增长22%/91%/79%,模拟中圣邦股份(95.980, -0.28, -0.29%)/艾为电子(77.770, -0.68, -0.87%)/南芯科技(36.990, -0.84, -2.22%)分别同比增长37%/57%/89%。我们认为,上半年“淡季不淡”的情况或影响全年出货节奏,下半年的需求和库存情况仍有待观察。

消费电子:Q2延续复苏趋势,AI产业链表现强劲。2024年上半年消费电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738.3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归母净利润179.2亿元,同比增长12%。2Q24单季度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延续复苏趋势,同环比均有所提升。2Q24实现营业收入3731.7亿元,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14%;实现归母净利润147.1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10%。品牌消费电子2Q2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327.5/23.5亿元,分别同比+17%/-14%。毛利率为26.1%,同环比-2.6/-0.2pct;净利率7.2%,同环比-2.5/-0.8pct。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方面,2Q2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3404.2/123.6亿元,分别同比+24%/+13%。毛利率为10.4%,同环比-2.6/-0.4pct。净利率为3.6%,同环比-0.3/-0.0pct。个股方面,受益于全球AI产业趋势强劲,北美CSP资本开支增加,海外AI算力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2Q24业绩大幅增长。工业富联(23.080, -0.13, -0.56%)2Q24实现营收1474.0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13%。沪电股份(38.880, -1.11, -2.78%)2Q24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归母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114%。

光学光电子:面板盈利进一步改善,景气度向好。2024年上半年光学光电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447.1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76%,上年同期板块整体亏损。2Q24实现营业收入1772.8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281%。面板方面,受体育赛事备货需求影响,客户订单释放,1H24盈利能力大幅改善。面板板块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02.9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180%;销售毛利率为14.2%,同环比+2.4/+2.2pct;销售净利率为1.1%,同环比+2.6/+1.4pct。LED方面,2024年第二季度LED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36.2亿元,同比+2%;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20%。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第二季度LED板块销售毛利率为19.6%,同环比+0.3/-2.3pct;销售净利率为1.8%,同环比+0.3/-0.1pct。

元件:PCB业绩大幅增长,被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4年上半年元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73.1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母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36%,2023年元件板块景气度低迷,下游处于去库存阶段,1Q24开始板块业绩有所恢复。2Q24元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75.0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39%,二季度伴随库存去化产生的补库动作以及部分产品价格回升,元件板块业绩端改善明显。细分来看,被动元件营收增速提升,印刷电路板业绩大幅改善。被动元件方面,2Q2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117.1/16.9亿元,分别同比+15%/+24%。销售毛利率28.2%,同环比+0.9/+1.6pct;销售净利率14.4%,同环比+1.1/+1.8pct。印刷电路板方面,2Q2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557.8/43.2亿元,分别同比+24%/+43%。销售毛利率19.6%,同环比+1.4/+0.0pct;销售净利率7.7%,同环比+1.2/+0.9pct。

电子化学品:二季度收入持续向上,龙头业绩亮眼。2024年上半年电子化学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86.8亿元,同比提升8%;实现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提升5%,24H1终端需求回暖逐步向上传导,电子化学品业绩端有所改善。2Q24电子化学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1.3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3%。个股方面,安集科技(166.190, 1.52, 0.92%)2Q24营收4.2亿元,同比+37%、环比+11%,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19%、环比+23%;鼎龙股份(30.800, -0.61, -1.94%)2Q24营收8.1亿元,同比+32%、环比+15%,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123%、环比+67%;莱特光电(21.960, 0.01, 0.05%)2Q24营收1.3亿元,同比+85%、环比+15%,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142%、环比+13%。

投资评级:电子行业创新动能强劲,今年受益于AI、国产替代、消费复苏等激化,我们持续看好其成长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交运:匡培钦

首席分析师

S1500524070004

交运行业专题报告:2024年中报总结——业绩整体稳健,快递略超预期

快递:单票盈利稳定,看好龙头发展。

1)二季度行业及龙头件量延续相对高增长。2024Q2,行业快递业务量430.52亿件,同比增长21.3%,同比增速环比回落3.9个百分点,我们分析主要是基数原因导致。环比看,24Q2行业日均单量环比增长16.0%至4.73亿件。分公司看,中通快递24Q2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0.1%至84.52亿件;圆通速递(13.540, -0.31, -2.24%)24Q2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4.8%至66.36亿件;韵达股份(7.190, -0.12, -1.64%)24Q2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0.8%至59.82亿件;申通快递(11.170, -0.19, -1.67%)24Q2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9.2%至56.40亿件。

2)二季度龙头单票盈利整体稳健。我们认为,快递头部企业的单票成本费用仍有望在规模效应、资产替换、管理改善及或有的末端无人化履约渗透率提升驱动下进一步优化,那么基于单票成本费用的下行,快递头部企业将拥有更加灵活的单价调节能力,如若单票价格降幅不高于单票成本降幅,那么单票盈利仍有望维持稳健或向上提升。分公司看,中通快递24Q2单票归母调整后净利润0.33元,同比维稳略增(+0.2%);圆通速递24Q2单票快递业务归母净利润0.17元,同比下降7.8%;申通快递24Q2单票归母净利润0.04元,同比增长123.5%。

3)单量成长性仍在,单票盈利稳健,我们预计利润有望维持相对可观增速。单量方面,直播电商进一步崛起背景下,一方面网购消费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网购消费行为的下沉化和碎片化推动了单快递包裹实物商品网购额的下行,我们认为快递业务量仍有较强的成长性。单票盈利方面,单票成本费用端仍有望在规模效应、资产替换、管理改善及或有的末端无人化履约渗透率提升驱动下进一步优化,单票价格端考虑到政策监管托底、龙头产能偏紧且重视发展质量、新进入者战略重心转移等因素,因此即使企业将部分单票成本费用端下行降幅让利前端,也有望带来单票盈利的稳健或增长。

综合业务量规模的扩张(我们预计2024全年快递行业业务量同比增速或达15%-20%,且头部企业或有超额增长)和单票盈利的稳健提升,我们认为头部企业利润仍有望维持可观增速。看好龙头估值修复,推荐中通快递-W、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关注申通快递。

公路:车流短期波动,看好股息价值。

1)二季度经营受到偶发因素影响,全年有望向好。2024年二季度出现偶发因素影响,我们分析一方面23年同期为疫情管控优化初期,客流出现较明显的增长,且有一部分货运企业将22年末疫情期间积压的发货行为延后,带来去年同期业绩的高基数;另一方面24年二季度存在极端雨雪天气及部分制造业企业生产发货意向较弱的情况,对通行车流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板块24Q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9%至68.52亿元。我们认为,二季度及上半年板块业绩受到偶发因素的影响仅为短期波动,全年受益于客车短途自驾出行偏好提升及宏观经济向好带动的货车稳增,仍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2)关注高速公路行业新法规推进带来的情绪催化。《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24年1月31日通过审议并予以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第八条提出特许经营项目期限由此前最长期限30年延长至40年,具体经营期限变化需根据行业特点、服务需求、项目生命周期、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及投资回收期等综合因素确定。未来建议重点关注新公路法律法规落地进展。

3)投资建议:关注高股息龙头。基于成长性叠加高股息主线,关注稳健龙头。推荐投资运营能力优秀、相关多元化外延拓展持续贡献业绩成长性的招商公路(13.230, 0.12, 0.92%),以及核心路产改扩建完工后或量价齐升赋能增长的山东高速(10.120, -0.06, -0.59%)。此外,建议关注稳健股息标的宁沪高速(14.740, 0.11, 0.75%)皖通高速(17.170, -0.02, -0.12%)粤高速A(14.010, 0.03, 0.21%)深高速(11.460, 0.04, 0.35%)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增,建议关注低估值高分红标的。

1)经营情况:2024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整体稳增,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增。2024年上半年,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55.64亿吨,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实现26.94、28.71亿吨,同比增速分别为5.72%、3.12%;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1.42亿标准箱,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实现0.68、0.75亿标准箱,同比增速分别为5.72%、3.12%。

2)财务情况:2024年上半年板块合计归母净利润增长10.56%。2024年上半年,A股港口板块合计实现营收998.31亿元,同比增长7.04%,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实现485.68、512.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6%、6.83%;A股港口板块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6.73亿元,同比增长10.56%,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实现101.31、115.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86%、12.10%。

3)未来展望:从业绩、分红、估值维度看,建议关注低估值高分红标的。我们建议关注低估值高分红标的青岛港(8.520, -0.13, -1.50%)(601298.SH)、唐山港(4.150, -0.09, -2.12%)(601000.SH)。我们基于对公司2024年的盈利预测以及2024年9月5日收盘价,测算青岛港若分红比例为40%~50%,对应2024年股息率为3.6%~4.5%;唐山港若维持派发0.2元/股分红,对应2024年股息率为4.0%。

航运:短期运价承压,静待景气度复苏。

1)经营情况:2024年上半年油运运价有所下滑,集运运价高增。2024年上半年,油轮等效期租租金的平均值为4.03万美元/日,同比下滑19.60%,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平均值分别为4.36、3.70万美元/日,同比增速分别为-23.21%、-14.86%。

2)财务情况:2024年上半年板块合计归母净利润下滑14.51%。2024年上半年,A股航运板块合计实现营收366.95亿元,同比增长35.48%,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实现168.87、198.0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49%、52.92%;A股港口板块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3.64亿元,同比下滑14.51%,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实现16.20、17.4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83%、-21.89%。

3)未来展望:静待景气度复苏。油运方面,2024年7~8月油轮等效期租租金的平均值为2.62万美元/日,同比下滑9.44%,其中7月、8月平均值分别为4.36、3.70万美元/日,同比增速分别为-23.21%、-14.86%,建议关注第四季度旺季运价抬升的可能性。集运方面,2024年7~8月CCFI的平均值为2121.78点,同比增长142.39%,其中7月、8月平均值分别为2107.66、2135.90点,同比增速分别为142.29%、142.50%,我们预计下半年运价仍高企,但基数因素或导致增速收窄。

航空:运营情况持续改善,盈利仍有压力。

1)行业客座率差距收窄,国际地区线周转量恢复至八成。二季度行业综合ASK、RPK同比+11.4%、+20.2%,较2019年同期分别+7.1%、+6.4%,客座率同比+6.0pct,较2019年同期-0.6pct。Q2国内线PRK同比+4.6%,国际及地区线RPK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9.6%。各航司国际及地区线运力基本恢复到八成以上,客座率差距收窄,南航及春秋综合客座率已超过2019年同期。具体地区看,24Q2三大航中东航的国际地区线恢复最快,吉祥航空洲际航线开辟、运力大幅增加。客座率方面,24Q2南航国内线客座率已超过2019年同期,且南航国际及地区线客座率在三大航中缺口最小,春秋超19年同期水平。

2)二季度淡季出行疲弱,航司盈利承压。二季度为出行淡季,行业需求较弱,票价同比下降较多。我们认为:国内线主要是淡季出行需求疲弱、公商务旅客出行量明显减少,难以支撑票价;国际地区线主要是运力逐渐恢复,票价回归正常水平。同时Q2航油均价同比+8%,航司成本承压。24Q2小航保持盈利,三大航仍有较大亏损。

3)未来展望:下半年航空板块盈利或仍有压力。出行量方面,暑运期间国内客流量在去年高基数情况下仍有一定增长,旺季出行需求不弱;国际客流量已有较明显提升,暑运恢复到2019年同期90%以上。我们预计下半年出行量仍有一定增长。票价方面,受到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公商务出行疲弱、因私出行旅客对价格更加敏感,800公里以下出行距离路段高铁分流现象明显,我们预计票价有一定下滑。综上,我们预计民航出行量不弱、票价有一定下降,同时航司燃油成本等仍有一定压力,下半年航司总体盈利或承压。

铁路:客运盈利增长较快,看好客货运量回升

1)货运运量同比下降,客运旅客量基本恢复到19年同期。铁路货运方面,24H1大秦线运量同比下降7.1%至1.93亿吨,主要受公司主要货源地山西省煤炭减产明显影响,以及非电需求整体较弱,煤炭消费增长不及预期。铁路客运方面,2024H1京沪高铁本线列车旅客量2470.9万人次,同比-1.1%,较2019年同期-1.3%;累计跨线列车运营里程达到6749万列公里,同比+8.6%。跨线列车完成额增长较多。

2)货运运量下降拖累营收,客运受益于跨线车增长盈利增加。大秦铁路(6.650, -0.02, -0.30%):受运量下滑影响,24Q2大秦铁路营收同比-11%,而成本相对刚性,运量下滑带来的营收降幅大于成本,公司归母净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同比-27.4%。京沪高铁:24Q2京沪高铁实现营收/归母净利107.56/33.94亿元,同比+4.0%/+16.6%,受益于跨线车运营里程增长较快,公司盈利增长较多。

3)未来展望:客货运运量均有望增长。我们预计随赶工旺季来临、煤炭需求提升,铁路货运量有望增加。铁路客运方面,旅客出行仍有较强需求,我们预计铁路客运量有望保持增长。

投资评级:看好

风险因素:实物商品网购需求不及预期;电商快递价格竞争恶化;末端加盟商稳定性下降;客货车流量不及预期;分红政策不及预期;港口整合不及预期;油轮船队规模扩张超预期;航运环保监管执行力度不及预期;出行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国际航线恢复不及预期;油价大幅上涨风险;人民币大幅贬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传媒互联网及海外:冯翠婷

首席分析师

S1500522010001

游戏行业24H1中报总结报告:大厂游戏H1先发已进入业绩贡献期,A股游戏H2有望开启新游上线期

2024年游戏行业有望开启大年,优质内容激发需求,我们认为重点产品有望拉动行业增长。收入端:24H1上市公司游戏收入整体实现174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腾讯占行业份额为55%,上半年实现营收966亿元,同比增长4.1%;网易占比24%,上半年实现营收415亿元,同比增长6.8%;其他按游戏业务收入顺序分别为三七互娱(15.850, -0.27, -1.67%)/世纪华通(7.050, -0.02, -0.28%)/完美世界(11.300, -0.23, -1.99%)/恺英网络(16.100, -0.39, -2.37%),占比分别为5.3%/4.9%/1.52%/1.46%,增速表现较为突出的有世纪华通、星辉娱乐(4.280, 0.01, 0.23%)凯撒文化(2.290, -0.05, -2.14%)宝通科技(26.210, 0.77, 3.03%)、恺英网络、三七互娱、神州泰岳(14.740, -0.51, -3.34%)等。费用端:24H1,游戏公司共产生销售费用411亿元,销售费率9.6%,去年同期为8.7%,同比增加0.9pct;产生研发费用486亿元,研发费率11.3%,去年同期为11.5%,同比减少0.2pct。分红情况:24H1分红率较高的公司包括:电魂网络(24.490, -0.06, -0.24%)浙数文化(15.530, -1.73, -10.02%)吉比特(223.300, -5.29, -2.31%)巨人网络(15.990, -0.58, -3.50%)、三七互娱、恺英网络、游族网络(10.090, -0.19, -1.85%)

头部产品中新游数量增加。5月:腾讯《DNFM》连续2个月包揽中国iOS和全球手游月度畅销榜榜首;心动《出发吧麦芬》首月稳居iOS畅销榜TOP10;6月:B站《三国:谋定天下》超预期,公测当天空降IOS游戏畅销榜第三,并连续一个月保持在榜单前十,8.3S2赛季开始后排名从10~15名回到榜3;7月:世纪华通《无尽冬日》超预期、米哈游《绝区零》网易《永劫无间手游》符合预期;8月:《黑悟空》超预期,根据VG lnsights最新统计,截至9月6日,全球总销量突破1810万份,游戏总收入超过8.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过61亿)。

大厂游戏H1先发已进入业绩贡献期。以腾讯《DNFM》、哔哩哔哩《三国:谋定天下》、网易《永劫无间》为代表的大厂游戏率先进入业绩贡献期。腾讯、哔哩哔哩在二季度均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1)腾讯游戏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本季度递延收益余额1118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1%,创历史新高,我们预计24Q3/Q4将延续增长;(2)哔哩哔哩游戏收入10.07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2%,鉴于SLG品类的长周期运营特点,《三国:谋定天下》有望继续给下半年游戏带来较多增量贡献。此外,关注部分中小港股游戏公司下半年管线,如心动公司《心动小镇》、中手游《仙剑世界》、创梦天地《三角洲行动》《卡拉彼丘手游》等。

A股游戏H2有望开启新游上线期。上半年A股游戏公司整体承压,除存量游戏稳定的神州泰岳(《旭日之城》《战火与秩序》)、恺英网络(《石器时代:觉醒》《纳萨力克之王》《仙剑奇侠传:新的开始》)、三七互娱(《寻道大千》)。根据产品管线,我们认为A股游戏有望在H2开启新游上线期,重点关注吉比特《M72》《M88》测试情况、三七互娱《仙剑世界》、完美世界《诛仙世界(PC游戏)》、《神魔大陆(海外)》、恺英网络《盗墓笔记:启程》9.19首次删档测试。

小游戏:Top 100中重度游戏超三成,头部榜单竞争愈发激烈。24年1-6月,小游戏品类以卡牌、塔防、MMO、模拟经营、ARPG等为主,自下半年开始,头部榜单的中重产品数量增多,8月畅销榜前十名有6款皆为中重度游戏。分别是:《无尽冬日》、《寻道大千》、《青云诀之伏魔》、《超元气火柴人》、《小兵大作战》,以及《王者征途》。游戏厂商方面,三七互娱以8款入榜,成为小游戏畅销榜头部产品最多的厂商。其次是4399和家乡互动,都有4款产品入围,而腾讯游戏和大梦龙途都有3款进入榜单。畅销榜前十名分别来自10个不同的公司,头部榜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投资建议:2024年游戏行业大年有望开启,优质内容激发需求,我们认为重点产品有望拉动行业增长。大厂游戏H1先发已进入业绩贡献期:【港股】重点关注腾讯控股、哔哩哔哩-W、心动公司、网易-S、中手游、创梦天地、祖龙娱乐等;我们预计A股游戏将于H2开启新游上线期,关注重点游戏产品管线及业绩兑现情况:【A股】重点关注吉比特、三七互娱、完美世界、恺英网络、神州泰岳、巨人网络、姚记科技(28.180, -0.90, -3.09%)、宝通科技、游族网络等。

风险因素:统计不完整或偏差的风险;游戏行业监管风险;宏观经济不振对游戏行业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用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化工:张燕生

首席分析师

S1500517050001

化工轮胎行业专题报告:美国进口需求稳健,运费持续回落

美国市场:汽车零部件及轮胎店销售额依然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汽柴油消费量、汽车销量相对稳定,总体来看轮胎下游需求比较稳定。2024年7月,美国汽车零部件及轮胎店零售额为120.55亿美元,环比上涨2.10%,同比上涨6.61%。2024年8月,美国汽油消费量为912.80万桶/天,环比下降1.02%,同比上涨1.05%;柴油消费量为360.40万桶/天,环比下降1.51%,同比下降3.56%;美国汽车销量为142.16万辆,环比上涨11.30%,同比上涨5.99%。

美国进口市场:2024年7月,美国进口PCR数量为1755.01万条,环比上涨11.96%,同比上涨5.60%;美国进口TBR数量139.62万条,环比上涨5.84%,同比上涨7.27%。我们认为,2024年以来美国月度进口半钢胎、全钢胎数量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7月半钢胎、全钢胎进口数量环比增长,美国进口需求依然稳健。

中国市场:出口需求较好,半钢胎开工率延续高位。7月,中国小客车胎对外出口30.40万吨,环比减少3.87%,同比增加11.49%;中国卡客车胎对外出口40.22万吨,环比减少6.28%,同比减少3.61%。8月,重卡销量约为5.80万辆,环比下降0.51%,同比下降18.54%;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50%,环比增加0.50pct,同比增加1.20pct;全钢胎月均开工率56.31%,同比减少6.51pct,环比减少0.72pct;半钢胎月均开工率79.04%,同比增加6.98pct,环比减少0.17pct。

原材料:8月原材料价格指数环比下降。8月轮胎原材料价格指数为168.63,环比下降1.88%,同比上涨7.36%。其中,天然橡胶均价14736元/吨,环比上涨1.65%,同比上涨22.74%;丁苯橡胶均价15108元/吨,环比下降2.01%,同比上涨26.50%;螺纹钢均价3322元/吨,环比下降7.13%,同比下降12.40%;炭黑均价8138元/吨,环比下降2.30%,同比下降4.80%。

2024年以来海运费受到红海危机等影响有所上涨,但总体对轮胎行业影响较小,8月海运费继续回落。7月中下旬以来多个航线的运价指数均出现回落:8月30日CCFI(美东航线)为1628.61点,较2024年最大值(7月19日,1900.11点)下滑14.29%;8月30日CCFI(美西航线)为1407.56点,较2024年最大值(7月26日,1694.26点)下滑16.92%。我们认为,海运费逐渐回落,对轮胎行业的影响有望减弱。

USTMA更新对2024年美国轮胎出货量的预测,相比2024年3月的预测,本次预测上调2024年美国轮胎总出货量和替换市场出货量的预测。2024年8月,美国轮胎制造商协会USTMA更新了对美国2024年轮胎出货量的预测,上次预测为2024年3月做出。本次预测中,USTMA预计2024年美国轮胎总出货量为3.37亿条,同比增长1.7%(上次预测值为1.1%)。其中,半钢胎替换市场2.57亿条,同比增长1.4%(上次预测值为0.7%);全钢胎替换市场2260万条,同比增长8.7%(上次预测值为5.8%);半钢胎配套市场5190万条,同比增长0.6%(上次预测值为1.4%);全钢胎配套市场590万条,同比下降4.8%(上次预测值为-3.2%)。(来自USTMA)

2024年半年报披露:9家轮胎上市公司2024Q2共实现收入260.52亿元,同比增长13.27,增长6.56%,实现归母净利润30.11亿元,同比增长37.29%,环比增长10.21%。其中,赛轮轮胎(14.460, -0.31, -2.10%)实现收入78.58亿元、归母净利润11.18亿元,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同环比增长,且都位列第一。

8月,TIREBUSINESS发布2024年全球轮胎75强排名,本次排名以2023年各企业轮胎业务收入为排序依据,共有34家中国大陆轮胎企业上榜,4家中国台湾轮胎企业上榜。本次排名和上次排名对比,前3强依次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前9强公司除了倍耐力和住友排名互换(本次排名倍耐力第5、住友第6)以外,其他公司排名无变化。中国大陆企业中,头部企业的排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或维持稳定:中策橡胶位列第9,排名无变化,是中国轮胎企业取得的最高名次;赛轮轮胎位列第10,排名提升2位,首次跻身全球轮胎前10强;玲珑轮胎(17.500, -0.14, -0.79%)位列第17,排名无变化;三角轮胎(14.900, 0.04, 0.27%)位列第21,排名提升4位;双钱轮胎位列第22,排名提升1位;浦林成山位列第24,排名提升4位;贵州轮胎(4.750, -0.02, -0.42%)位列第25,排名提升5位;森麒麟(23.950, -0.12, -0.50%)位列第29,排名提升4位。(来自TIREBUSINESS)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的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或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经济扩张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重点标的:赛轮轮胎、通用股份(5.440, 0.03, 0.55%)

个股重点报告

交运:匡培钦

首席分析师

S1500524070004

招商港口(001872)公司深度报告:央企港口投资运营平台,海内外布局协同并进

招商港口统筹招商局港口资产,利润主要来自深圳西部港区、上港集团(5.530, -0.12, -2.12%)宁波港(3.530, -0.05, -1.40%)、海外港口投资。其中,国内港口业务利润受益于出口热度,海外港口业务利润短期受益于“红海事件”影响,长期有望受益于“前港-中区-后城”模式于“一带一路”的持续推广。

世界领先的港口运营商,统筹招商局港口资产。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商港口001872.SZ)是全球领先的港口投资、开发和运营商,统筹管理招商局港口业务。公司持续完善全球港口网络,国内布局沿海主要枢纽港,为上港集团、宁波港的第二大股东,海外布局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地区。公司利润结构以港口业务为核心,2023年,珠三角、上港集团、宁波港、海外分别贡献港口业务利润16.54%、39.11%、21.48%、17.80%的比重。

国内:侧重华东华南集装箱枢纽港,出口热度支撑业绩。公司国内港口资产分布于全国各地,控股港口集中在珠三角、东南、西南区域,国内母港为深圳西部港区。2023年,公司国内港口业务利润实现38.33亿元,同比增长6.26%,2020~2023年CAGR为18.28%,珠三角区域、上港集团、宁波港分别贡献公司20.12%、47.58%、26.13%的比重。现阶段我国出口热度持续,2024年1~7月,公司中国大陆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915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77%。其中,深圳进出口金额实现2.59万亿元,同比高增29.6%,高于全国水平2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金额实现1.65万亿元,同比高增32.1%,高于全国水平25.4个百分点,带动珠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高增19.6%。

海外:“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短期长期均具成长空间。公司海外港口资产主要分布于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控股码头集中在斯里兰卡、印尼、多哥、巴西等国家,海外母港为斯里兰卡CICT、HIPG。投资项目区位高度匹配“一带一路”,其中,斯里兰卡CICT及HIPG、印尼NPH、吉布提PDSA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法国TL、土耳其Kumport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节点。2023年,公司海外港口业务利润实现8.30亿元,同比下滑11.48%,控股公司贡献72.24%的比重。

短期:“红海事件”航线调整带动公司海外港口吞吐量高增。2023年12月以来,“红海事件”导致的航线调整带动公司海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增,其中斯里兰卡CICT、吉布提PDSA在2024年1~7月分别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8%、70.3%。

长期:有望推广“前港-中区-后城”模式,成长空间可期。“前港-中区-后城”模式促进港口、园区、城市三位一体综合发展,实现港口资产价值向腹地延伸,现已完成多个成功案例。我们认为“前港-中区-后城”模式的后续推广有望带动公司海外港口业务长期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招商港口布局国内外重点港口,国内外利润有望稳健上行,且持续分红赋予投资价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74.45、185.58、194.71亿元,同比增长10.76%、6.38%、4.92%,实现归母净利润40.26、41.59、44.00亿元,同比增长12.73%、3.30%、5.80%,对应EPS为1.61、1.66、1.76元,2024年9月9日收盘价对应PE为12.5倍、12.1倍、11.5倍。我们认为公司当前价值低估,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股价催化剂:深圳、上海、宁波出口热度超预期;海外港口受益于“红海事件”航线调整超预期;“一带一路”相关吞吐量超预期。

风险提示:投资收益不及预期;港口网络协同不及预期;国内出口热度不及预期;“红海事件”影响不及预期。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建议增配左侧弹性板块——行业配置主线探讨》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12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樊继拓 S1500521060001;李畅 S150052307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价格上涨背后的趋势》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10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解运亮 S1500521040002;麦麟玥 S150052407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如何看待存单与短端利率的分化》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9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李一爽 S150052005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空铁客运各有优势,长期发展仍有空间》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10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匡培钦 S1500524070004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固收+”产品收益率逐步修复——银行理财月度跟踪(2024.08)》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张晓辉 S1500523080008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电子行业2024年半年报综述:Q2业绩同环比增长,AI驱动基本面持续向好》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6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莫文宇 S150052209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2024年中报总结:业绩整体稳健,快递略超预期》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7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匡培钦 S1500524070004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游戏行业24H1中报总结:大厂游戏H1先发已进入业绩贡献期,A股游戏H2有望开启新游上线期》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9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冯翠婷 S150052201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轮胎行业专题报告(2024年8月):美国进口需求稳健,运费持续回落》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6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张燕生 S1500517050001;洪英东 S150052008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央企港口投资运营平台,海内外布局协同并进—招商港口(001872)公司深度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10日

报告发布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匡培钦 S1500524070004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3条评论|3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这么多报告,看完能变成金融专家吗?🤔
2024-9-14 16:30举报回复
这些报告可能存在主观判断和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
2024-9-14 16:30举报回复
代号boess云南昆明
这些深度报告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对投资者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关注。
2024-9-14 16:30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这么多报告,看完能变成金融专家吗?🤔
2024-9-14 16:30举报回复
这些报告可能存在主观判断和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
2024-9-14 16:30举报回复
代号boess云南昆明
这些深度报告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对投资者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关注。
2024-9-14 16:30举报回复

APP专享直播

开播时间 | 2-25 20:00
博时基金:民企发展迎新局!“科”含量成新引擎?
开播时间 | 2-25 19:00
博时基金:国产AI飞速发展!把握科创AI投资机会!
开播时间 | 2-25 16:00
嘉实基金:前沿布局,2025科技行情解读
开播时间 | 2-25 16:00
光大证券李泉:AI眼镜、折叠屏手机成热点,消费电子板块持续活跃
开播时间 | 2-25 15:58
普通人反AI焦虑指南:揭秘AI投资价值VS工作流优化大法
开播时间 | 2-25 15:30
国投瑞银:追上白银热点 | 美联储会议纪要讲了些啥?
开播时间 | 2-25 15:30
华宝基金 姜志: AI+医疗爆发!DeepSeek加速行业重塑?
开播时间 | 2-25 15:15
万家基金:AI+热点扩散,如何把握
开播时间 | 2-25 15:10
25日15:10期货大咖聊大宗:原油、橡胶、白糖等
开播时间 | 2-25 15:00
银华基金:中国资产成新宠 DS让中国资产万木迎春了吗?
开播时间 | 2-25 20:00
博时基金:民企发展迎新局!“科”含量成新引擎?
开播时间 | 2-25 19:00
博时基金:国产AI飞速发展!把握科创AI投资机会!
开播时间 | 2-25 16:00
嘉实基金:前沿布局,2025科技行情解读
开播时间 | 2-25 16:00
光大证券李泉:AI眼镜、折叠屏手机成热点,消费电子板块持续活跃
开播时间 | 2-25 15:58
普通人反AI焦虑指南:揭秘AI投资价值VS工作流优化大法
开播时间 | 2-25 15:30
国投瑞银:追上白银热点 | 美联储会议纪要讲了些啥?
开播时间 | 2-25 15:30
华宝基金 姜志: AI+医疗爆发!DeepSeek加速行业重塑?
开播时间 | 2-25 15:15
万家基金:AI+热点扩散,如何把握
开播时间 | 2-25 15:10
25日15:10期货大咖聊大宗:原油、橡胶、白糖等
开播时间 | 2-25 15:00
银华基金:中国资产成新宠 DS让中国资产万木迎春了吗?
上一页下一页
1/10

热门推荐

理想汽车高管疑似暗讽华为:起个山海经名字就算技术突破,是不是自己研发的每个人都有一杆秤 收起
理想汽车高管疑似暗讽华为:起个山海经名字就算技术突破,是不是自己研发的每个人都有一杆秤

理想汽车高管疑似暗讽华为:起个山海经名字就算技术突破,是不是自己研发的每个人都有一杆秤

  • 2025年02月25日
  • 03:46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 8,666
APP专享
重大宣布!俄罗斯开出停战条件

重大宣布!俄罗斯开出停战条件

  • 2025年02月25日
  • 01:44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 2,945
APP专享
特朗普政府正施压主要盟友,寻求加大对华芯片产业限制,外交部回应

特朗普政府正施压主要盟友,寻求加大对华芯片产业限制,外交部回应

  • 2025年02月25日
  • 07:27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 2,248
APP专享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更多>
股票简称 最新价 涨跌幅
以下为热门股票
三峡能源 4.23 -0.70%
京东方A 4.55 -0.44%
TCL科技 4.86 -0.41%
中远海控 13.79 -1.36%
格力电器 40.50 -1.87%

7X24小时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09-18 铜冠矿建 920019 4.33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9.4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55.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