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杭州报道 9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央行副行长陆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对货币政策取向、降准降息空间、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外汇运行形势等市场关心的热点话题做出了回应。
1、央行今年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陆磊介绍,一是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要求,在2月、5月、7月三次做了比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在总量、价格、结构和传导等方面综合施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二是全力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不断健全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前,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压降近半。
四是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截至7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债券4.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6%,排名第二位。继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的沟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
2、货币政策着眼于总量、价格、结构
对于下一步的政策取向,陆磊表示,“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还是要着眼于总量、利率和结构。”
在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在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对于货币政策框架的完善,邹澜介绍了五个方面的思路:一是要考虑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二是要改革利率调控机制;三是要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四是要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3、降息降准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
总的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恢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总量上,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结构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价格上,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
“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邹澜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我们供给长期流动性的一项工具。与之相比,7天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是对应中短期流动性波动的工具,今年又增加了国债买卖工具。综合运用这些工具,目标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
在利率方面,央行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累计下降了0.1和0.35个百分点,带动了平均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同时也要看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央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4、发展普惠金融的两大支柱:政策取向+金融机构服务
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普惠金融的提问时,陆磊表示,普惠金融是中国特色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普惠金融特别是数字普惠,在全球保持着领跑地位。多年来,人民银行多措并举,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更好服务社会民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授信户数达到6239万户,已覆盖超三分之一经营主体。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0.4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6%;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33亿元,助学贷款余额2085亿元。
陆磊总结说,“政策取向+金融机构服务”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两大支柱,一方面要有政策,另一方面还要有金融机构的服务,缺一不可。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统筹好增量扩面和商业可持续,加快构建激励相容的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此外,我们还将借助G20、“一带一路”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普惠金融的国际治理。
5、点面结合,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是第一篇大文章,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人民银行与科技等部门紧密协作,持续加强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和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过去5年,我们国家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5%,高于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平均增速;“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18%,远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除了贷款之外,还有债券方面的融资,科技票据累计发行了8600亿元。
彭立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建设科技强国目标,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思路上,坚持点面结合的思路,在点上着力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融资服务;在面上,做好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更加聚焦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
他进一步补充说,还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提升3个“比重”: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提升股权融资中投早、投小的比重;提升科技创新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
6、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两个立足、三个要素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在金融领域所形成的新型供求关系。陆磊指出,围绕绿色金融,央行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支持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等领域加速聚集。经过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我们总结探索出了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是两个立足、三个要素。”他解释说,“两个立足”,既要立足绿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更要立足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三个要素”是货币信贷政策要有力,金融市场工具要管用,部门协同要有效,这就构成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即,完善政策体系、丰富金融市场工具、加强部门协同等。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是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5%,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撬动了碳减排贷款超过了1.1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1.99万亿元,累计发行超过了3.7万亿元。
7、持续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
李红燕表示,外汇局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稳步推进;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外汇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更加健全。
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肖胜表示,下一步,国家外汇局还会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不断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持续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科学把握资本项目开放的时度效;以点带面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支持重点区域开放发展;构建并完善全过程、全周期、全链条的资本项目开放与风险防控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交易货币已经超过40种,交易品种涵盖了国际主流外汇产品。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汇市场总成交规模接近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同期,首次办理汇率避险的商户超过2万家,帮助更多企业利用外汇衍生产品,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未来,外汇局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外汇便利化政策的供给;二是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稳步扩大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三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8、国际收支呈现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和基本平衡的发展格局
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经济内外部均衡的非常重要指标,市场广泛关注。李红燕介绍,总的来看,我国国际收支有这么几个特点:经常账户顺差合理均衡,跨境投资更加活跃,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外汇储备稳居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的收支规模超过7.3万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60%;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也保持在2%左右的合理区间。2023年末,跨境证券投资占我国对外资产负债总规模的比例为17%,和2012年相比提高8个百分点。
李红燕表示,往前看,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这些有利因素都提供了比较好的支撑,我国国际收支将会继续呈现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和基本平衡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完善风险预警和响应机制,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