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国常会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024年09月02日 19:5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周頔 北京报道

8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会议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会议还指出,要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牢牢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要因地制宜开发,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品种、技术、设施装备等瓶颈制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食物开发附加值。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的具体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8月3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大食物观主要是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居民食物需求日益多样化。当前不仅要满足城乡居民对粮食的需求,还要满足城乡居民对肉蛋奶、蔬菜水果的需求。要满足这些新需求,就不能光盯着耕地,还要注意对森林、草原、水域等耕地以外自然的开发利用。

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在近期发表的文章《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中指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发展路径已经愈发清晰。

大农业观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农业观的重要着力点在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求。一方面,大农业观区别于依赖耕地资源生产食物的传统农业,要求统筹考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要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另一方面,大农业观不再局限于单一、平面的农业生产过程,而是强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产业协同等手段,构建立体、循环的农业产业链,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大食物观从转变消费结构发力,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大食物观以完善膳食营养指南为基础,引导居民树立科学的食物消费理念,形成兼具营养、健康与节约理念的食物消费结构。一方面,大食物观强调在满足主粮消费的基础上,提高膳食质量和营养健康水平,推动国民膳食结构从“有的吃、吃得饱”向“吃得多样、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得绿色”转变。另一方面,大食物观强调加快编制适合国民体质的食物消费指南,科学培养居民营养健康食物消费观念,引导居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钟钰谈道,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既要尊重国际上农业强国建设的一般规律,又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体现千年的农耕文明特质和中国制度优势,找准突破重点。一是确保供给保障能力强,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守住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二是确保科技装备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提升,依托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确保经营体系强,走多样化差异化的经营发展道路;四是确保产业韧性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及稳定性,筑牢农产品有效供给“防御系统”。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因地制宜开发,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会议提出因地制宜优化农业布局,因此要精准定位,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合理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对于适宜粮食生产的地区,应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对于适宜经济作物种植的地区,应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对于草原牧区,应重点发展畜牧业;对于水域丰富的地区,则应积极发展渔业。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多元化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这不仅可以丰富食物供给来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会议特别强调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对此,胡冰川指出,要树立生态保护优先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观念。他谈道,在农业开发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确保农业生产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要推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谈及经济效益,胡冰川表示,追求经济效益需要特别重视提升农民收入。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鼓励农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品牌建设。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此外,胡冰川也谈道要兼顾社会效益,促进共同富裕。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通过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提高粮食自给率和储备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引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