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千亿巨头,遭遇双重暴击

昔日千亿巨头,遭遇双重暴击
2024年08月18日 20:01 市值观察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2011年,46岁的石家庄富商李兆廷从国资手中收购同城上市公司宝石A ,更名为东旭光电,成为当年资本市场国退民进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随后的几年,东旭光电业绩和股价表现蒸蒸日上,公司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李兆廷也一度成为石家庄首富,迎来人生巅峰。

此时的李兆廷或许不会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千亿商业帝国,会在8年后遭遇退市的命运。

01

双重退市,巨头陨落

东旭光电的退市命运,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4月29日晚,也就是A股年报最后截至日的前一天,东旭光电发布了无法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的风险提示性公告,第二天公司应声跌停,并进入停牌状态。

7月5日晚间,两个月停牌期届满的最后一天,ST旭电“压线”披露了最新财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5.64亿元,同比下降22.55%,净利润亏损16.04亿元;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13亿元,同比下滑11.19%,净利润亏损2.97亿,下滑31.97%。

▲来源:同花顺▲来源:同花顺

业绩的低迷其实在情理之中。此前公布的2019年到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最近几年营收规模早已腰斩,净利润已连续4年亏损,总计亏损额接近100亿。由于新的退市规则取消了连续亏损的退市条款,低迷的业绩,并不会带来退市风险。

真正要命的事情,是公司财务上的疑点及不规范情况。

早在2019年,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存贷双高的情况,就曾引发市场质疑。2021年-2022年,公司财报连续两年被审计部门出具保留意见,市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质疑进一步加深。

7月5日晚间发布的2023年财报,再次被审计部门出具保留意见,同时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背后原因之一或许正是控股股东东旭集团非经营性占用了公司资金95.95亿元,该笔资金占到公司当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5.64%。

一切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公司的钱果然被控股股东占用了。

根据监管要求,公司股票自7月9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所有被占用资金必须在6个月内归还,否则将触发退市机制。

市场并没有再给东旭光电任何改错的机会。

7月9日复牌之后,公司股价连续一字跌停,中间没有任何资金救市迹象。截至8月14日,ST旭电连续28天跌停,股价连续20天低于1元,触发“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的退市条款。

流动性极小、更容易拉升的B股,也没有成为东旭光电的救命稻草。

早在2022年11月,东旭光电B股就已率先跌破1元大关,此后近两年时间里从来没有回到过1元以上,截至8月14日,ST东旭B已经跌至0.16港币,约合人民币0.145元,远远低于A股价格。

8月15日,ST旭电和ST东旭B双双停牌,面值退市最终尘埃落定,昔日市值千亿的巨头,也很可能成为今年首家AB股同时退市的上市公司。

02

由盛及衰,浮华落幕

与很多如今陷入退市泥潭的上市公司一样,东旭光电也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经历。

2011-2016年间,也就是收购宝石A之后的5年间,东旭光电表现出超强的成长能力,营收涨了近40倍,净利润增长了10倍,股价区间最大涨幅超过4倍。

如果把时间扩展到2008年10月底至2016年9月中旬,东旭光电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超过25倍(按前复权计算),市值最高突破1000亿,是当时市场炙手可热的超级大牛股。

东旭光电的辉煌过往,一定程度来源于资本市场的神奇力量。

多年前流传的一个段子是:“未来的某一天,你坐在一辆新能源电动车上,车载屏幕一边帮你播放音乐,一边帮你导航,而这辆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是石墨烯技术的电池。”一个简单的场景,包含了新能源汽车、OLED屏幕、石墨烯三个时髦概念,而这三个概念,东旭光电都有涉及。

2013年,东旭光电开始布局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最终成为全球第四、中国最大的玻璃基板生产商,一度拥有国内唯一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工艺及装备制造能力。

2014年,公司开始布局石墨烯产业,并推出全球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充电宝,成为国内石墨烯产业化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2017年,东旭光电收购申龙客车,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发展巅峰期,东旭光电曾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位居榜单第二名,身兼多重热门概念也让其在A股市场备受青睐,光股票增发的融资金额即超过200亿。

但是,多元化布局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持续的成长,石墨烯产业化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未带来预期中的经济效益,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也乏善可陈,公司的业绩底盘,还是早期的光电显示行业。

事实上,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不仅需要极高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极高的技术储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持续的研发高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2019年到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开始大幅下降,总计不过10亿出头,而财务费用却接近50亿,是同期研发费用的近5倍,这在A股市场中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来源:同花顺来源:同花顺

当昔日高速成长的科技小巨头,变得越来越华而不实,或许早已注定了浮华落幕的结局。

03

昔日首富,无力回天

东旭光电之外,李兆廷还有更大的资本版图。在拿下东旭光电的控制权、尝到了资本的甜头之后,李兆廷展开了一系列高杠杆的资本运作。

2015年9月,东旭集团以23.64亿元的价格收购宝安地产,改名东旭蓝天,并抛出一份95亿元的定增方案,转战当时最热的光伏产业。一年之后,又以12.75亿元收购嘉麟杰19.16%的股权,开始布局传统的服装产业。

至此,东旭集团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和嘉麟杰,“东旭系”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资本力量,东旭集团的资产规模从10多亿元增长到2000多亿元,跻身中国民企500强之列。

但是,商海之中波涛汹涌,从来没有无往不胜。通过激进扩张赢得庞大财富身家的李兆廷,在宏观降杠杆的时代背景下,也早已注定了命运中的劫数难逃。

2019年开始,东旭系上市公司就逐渐失去自我造血能力。2019年到2023年,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均连续5年亏损,两家上市公司合计亏损接近150亿。

作为李兆廷根基的东旭集团,业绩比旗下上市公司更加糟糕。2019年-2023年,东旭集团连续5年亏损,合计亏损额超过520亿元。

截至2023年6月底,东旭集团负债1426.1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4%左右,其中带息债务近千亿,短期债务占比94.03%,货币资金只有32.64亿元。到2023年底,东旭集团的多个企业债券均已违约,合计违约本金120.62亿元,经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李兆廷存在13项被执行案件。

自身难保的东旭集团,自然难以支持旗下上市公司,甚至还把上市公司当成了提款机。

东旭光电之外,东旭集团的另一控股上市公司ST旭蓝,亦遭到母公司违规占用资金。截至2023年年报披露日,东旭集团违规占用ST旭蓝资金余额77.96亿元,占到公司当期净资产的70.23%。

受此事件影响,ST旭蓝近期也出现连续跌停走势,股价一度跌至1.01元,距离退市关口仅一步之遥。早已捉襟见肘的昔日石家庄首富,面对旗下上市公司的四面楚歌,可能真的要慌了。

比李兆廷更慌的,还有东旭光电的近30万股东。如果说李兆廷的损失,只是商海浮沉中的获利回吐,不知情的小散户,则是血本无归的无辜受害者。

从严退市本是改善市场生态、促进新陈代谢的重要手段,但是前提一定是充分和及时的信息披露。在当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制约上市公司的违规操作,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免受不法企业的侵害,无疑是保障A股未来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制度前提之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东旭光电 退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
  • 08-23 益诺思 688710 --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12.4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