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鲜为人知到6月末管理规模60亿,这家曾经在华尔街Two Sigma工作过的短周期策略管理人,靠什么起飞?

从鲜为人知到6月末管理规模60亿,这家曾经在华尔街Two Sigma工作过的短周期策略管理人,靠什么起飞?
2024年08月14日 19:01 市场资讯

Part.1

前言

从今天起,作者贝小塔将随机对记录的路演进行一段个人思考。纵使在这个行情确实“凄凄惨惨戚戚”的特殊时间段,很多投资人都已经伤心欲绝,但你不能否认,有些投资基本功是必须做的。可能结果是无用功,但是过程你真真实实沉浸下去钻研了,也就无遗憾了。但我更相信一句话:过程决定结果。

对于同样是美国头部对冲基金Two Sigma出身的两位管理人,首先讲述的是以中长周期见长的高亢,已经带领自创的衍复走向了国内头部管理人的第一梯队,而这一切仅仅用了五年。

有没有一种可能,高亢从自立门户开始的那一刻起,身上带着的不仅仅是义无反顾,而是誓要成为“中国量化界的王者”!

稍后,将带来从Two Sigma总部回来的另一位以短周期见长的管理人。

从官网基协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高亢在美国Two Sigma总部待了3年8个月,但是正是这3年8个月打下的基础,为之后的量化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准确来讲,19年8月自立门户的“衍复”,到今年4月底的560亿管理规模,只用了4年9个月。但是算上之前在锐天实践打下的阿尔法策略功底,那这一路走下来总共经历了9年。

去年Two Sigma在中国大陆市场首发的第一支500指增,从后视镜角度看,虽然只有一亿美元,但是跑出来的业绩确实不太令人满意...

国外的东西还是需要与中国本土市场完全打磨,才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生存。

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们看到的很多展现在眼前的结果,很有可能别人都已经深耕了多年。

其实经历过二月初的这一段“Quant Crisis”:

再复盘一遍:市场快速下行→雪球产品敲入的增多→基差扩大→对冲产品面

临巨额亏损→流动性进一步恐慌→加速下跌→中小票失去流动性→2月6

日-7日,GJD抄底中小票ETF解决流动性危机

很多量化管理人的规模都下降了很多,尤其是带有中性杠杆的“DMA产品”管理人,受伤颇为严重。

但是,衍复认为此时并未触及到“风控阈值”,所以选择了“维持原模型,静待反弹”的策略。

这其实多多少少还是在做抉择,在抉择中,借鉴了之前2007年8月的欧美量化危机,认定静待反弹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而那些将小票全部切换成大票ETF的管理人,确实傻了眼,做了模型人为干预,但是结果不令人满意,干预并未对净值产生正向影响!

这个时候带来的启示是什么: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正在凝视你

言归正传,今天的路演主人公,也是一位从Two Sigma回国的创业者,它的名字叫“量派”。管理人孙林之前担任Two Sigma自营部门的“短周期策略”负责人。

从官网基协给出的数据来看,孙林在美国Two Sigma总部待的时间比较长,总共工作了5年9个月,而且还具体写明了担任过自营对冲部门的主管。

量派今年1月份做过一次路演纪要,当时的规模并未提及,仅仅半年过去,现在的规模达到60多亿。

公司人数上,之前1月份的路演纪要记录的是37位,而现在已经增长到50位,现在的投研人数为35位,占公司总人数的70%。

之前路演中一直提到自己做的是Pure α,直到看到后视镜中的业绩,确实1000的超额跑到了前列。

另外,不同杠杆的CTA系列产品,一倍杠杆的 CTA 7号和两倍杠杆的CTA 1号,在近一个月南华商品指数大跌的情况下,走出了净值新高。

确实,在业绩面前,还是暂时能体现“有点东西”

量派眼中的自己是这样的:做到严风控,风格因子控制在0.1个标准差以内,市值因子可能放宽一点,做到0.15个标准差以内。与此同时,行业偏离度也控制在2%以内。

而对于自己主攻“高频量价”这方面,量派也不忌讳,300指增的年化双边换手在150倍左右,500指增的年化双边换手在200倍左右,而1000指增可能达到200至300倍。

对于整个量化资管同行都在降频的这个不争事实,这样的换手相较于同行,是偏高的。

对此,量派进行了回应:

1)量派不是TO,我们是短周期股票阿尔法。

2)我们短周期股票阿尔法做出来的结果比较高换手,但是我可以明确回复各位,按照协会对于高频账户的定义,它是每秒超过300笔/每天超过2万笔,我们从监管的规定出来之后,从来没碰到过限制,所以大家不用特别担心。

经常做交易的朋友可能知道,高频不一定意味着你一定挣钱,但至少把止损点给严格卡住了。在没有任何感情,只谈历史统计规律数据的模型机器面前,只有优秀的预测能力,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营销吹牛皮搞得再好没吊用,关键是看你的业绩。有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业绩是检验基金经理水平的唯一客观标准

当之前的量派都没人看,量派近期路演纪要

但后期被大伙转发点着点着快到2000阅读量了,原来已经有机构看上了这片净土,进军在这一小片蓝海了。

Part.2

路演开始

时间:2024年7月

内容:量派 | 最新路演纪要全文+QA

量派大致情况

量派是一家相对比较年轻,但是起点非常高的机构,量派整个团队是在2018年开始进行筹备,然后在2020年9月拿到了协会牌照,开始了资管化道路,在此之前主要是利用自有资金。

两位创始人将海外的成熟框架以及到中国市场打造成完善的产品策略,从2020年9月到目前为止,在过去接近4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的资管化道路有一些挑战,但是最终还是得到了很多的投资人,特别是机构投资人的认可。跟各位介绍一下,因为2020年和2021年是整个量化规模上量非常快的时间,但是坦白来说我们没有赶上,因为2020年9月拿到牌照,当时业绩时间都比较短,规模也比较小,所以没有募到太多资金去赶上那一波的市场行情。但是凭借着21年之后的22年、23年、24年,我们比较时序稳健的业绩表现,包括超高夏普的表现,获得了众多投资人的认可,特别是机构投资人的认可。到目前为止,量派的管理规模是60多亿,70%-80%都是机构投资人,包括一些金融机构的自营资管,包括一些FOF/MOM/专业合作机构。

另外再汇报两点,第一点我们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一方面是拿到了香港的4号牌和9号牌,后面我们也会开展一些面向海外的专业机构去开展一些美元基金业务,其次我们今年也拿到3+3的投顾牌照,为公司后期的发展也提供了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  

量派投研团队

我们的产品线很全,包括指增、中性、以及CTA系列。其次对于客户来讲,每条产品线跟主流机构去对比的话,量派呈现的特征也非常明显,就是高夏普、低回撤、低波动。

对于整个投研机对于投资团队来讲,我们最核心的灵魂人物是孙林和余航,孙林是量派的首席投资官,他主要负责模型开发。余航是 CTO,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相关交易环境的打造,两位创始人的背景都是美国顶尖对冲基金,但是两位的背景又有差异化,也比较互补。

孙林,目前为止15年的量化从业经验,其中有7年时间是在美国顶尖,也是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的Two Sigma,担任短周期自营部门的负责人,在海外顶尖对冲基金有长达7年的管理账户的经验,使得他在短周期的股票阿尔法交易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余航,会比较差异化,他在骑士和Tower这两家是美国顶尖的高频机构工作过。余航在创建量派前,是Tower自营部门的核心成员,所以他的背景更偏高频,对于高频的环境打造也具有丰富的经验。

所以对于量派来说,两位创始人的背景,既擅长股票阿尔法,又擅长高频交易环境的打造,而且对于量派来讲,公司的股权架构包括公司管理非常稳健,比如孙林和余航是复旦数学系的师兄弟,所以认识很长时间合作也很紧密,而且他们的角色也比较互补。

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量派为了拥有足够的投研力量,公司人数为50人左右,其中投研人员占到35人左右,投研占比约70%。投研之外的中后台,每个部门可能1~2个人左右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策略介绍

如果按照交易资产来分类的话,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权益类,另一类是 CTA(商品期货)类,我也着重从这两个资产对应的模型角度做介绍。首先是权益模型这块,主要是介绍跟同业的差异点。

首先在整个权益策略开发的过程中分为几个环节:

1)因子挖掘部分。目前主要还是人工挖掘量价因子,所以目前在量派的股票类模型里面,基本上是量价因子,基本面跟另类比较少。

2)模型训练部分。我们在过去两年也逐渐加入了一些非线性的一些东西,包括汲取人工智能,但对这部分我们是逐步接纳,同时又比较审慎,我们会比较担心过拟合。所以量派在过去包括今年春节前的一波回撤时,我们的产品回撤都比较小,没有产生过拟合的问题。

3)组合优化环节。我们的追求目标一定是夏普最大化,坦白来讲对于量化机构来讲,对于量化来说,我们在模型预测能力比较强,同时交易能力比较强的基础上,我们追求夏普最大化,而不是绝对收益最大化。相当于我们舍弃了一点收益,但是也控制住了回撤和波动,使得客户有很好的使用体验。

4)交易执行方面。自研的风控和交易系统在交易中实时刷新行情,包括交易执行速度方面在行业内有优势。

5)从最终结果来看,总体偏短周期的权益模型。可以交易股票,也可以交易可转债以及股指期货。我们先看股票部分,目前从结果来看,平均换手在200倍左右,交易不同指数的换手不太一样,总体是双边100倍到300倍,比如300系列,今年以来在100~150倍左右;500在200倍左右;1000或2000的话,可能在200到300倍。所以本质上量派是一家以短周期为特色的量化机构,这个和市面上比较主流的规模更大可能偏中低频的管理人,有明显的差异。权益模型也可以交易可转债跟股指期货。可转债和股指期货作为两个TO交易的品种,以我们目前的短周期模型的储备实力,在这上面也可获取超额。

然后是风控体系,特别在今年以来,整个量化行业受到一些冲击的情况下,特别是2月市场的踩踏,4月、6月整个市场的风格来回切换,很多同业管理人面临的压力比较大。量派在今年以来市场风格极致,对量化考验很极端的情况之下,我们的产品回撤控制跟超额收益的表现没有受到太多影响。这个除了模型的预测能力以及交易能力之外,离不开非常严格的风控措施。

从Barra角度理解,整个Barra因子的暴露大部分控制在0.1以内,大概是0.05,只有市值暴露在0.15的范围内。这样的因子暴露水平跟同业去比的话,应该非常紧,在国内目前的私募管理里面,我们可能是最接近Pure α的管理人之一,同时我们的行业偏离度也控制在2%以内,也正是由于非常严格的风控,所以量派产品操作的持续性以及绝对收益在对冲基金的业绩持续性是相当突出。

第二类是CTA系列-期货模型,从目前 CTA的特征来讲,目前量派CTA如果从结果来看,持仓非常分散,而且我们储备至少有几十种子模型,子模型间的相关性非常低。从过去来看,我们的盈利来源也比较均衡,所以是在CTA里面比较稳健的策略储备。

CTA策略特点上,我们分以下几方面来讲:

1)交易品种,目前交易全市场的商品期货品种,在40个以上。

2)持仓周期,目前我们短中长的周期储备非常丰富,从一天到10天的周期,平均下来是5天左右,5天是中周期概念。

3)策略构成,目前我们以截面为主,截面占比在50%以上,时序不高于50%,未来时序比例可能会提升。

4)因子层面,目前为止量价因子占到超过2/3,基本面和期限因子加起来不到1/3。

在风控方面,量派建立了非常严格的事前事中的风控体系,所以我们在回收控制方面执行能力是非常强的。

在交易环境方面,我们对于交易环境的打造,包括非常重视交易执行的能力。公司目前35位左右的投研人员,其中有一半左右是IT成员,所以除了模型的优势之外,我们的IT部门在交易环境包括整个交易架构方面,也给短周期策略提供了很良好的环境

4

产品线特征及业绩表现

具体各策略线业绩统计与数据对比,可以进星球获取。

Part.3

后期思考

借鉴衍复的成长路径,这家管理人的指增策略是值得思考看一看的。

并且,这一家的CTA策略也在近一个月南华商品指数大跌的情况下,竟然逆势走红了。

但是,有句话常说: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像极了:国际象棋中,想十步走一步。而更多的,是你想了十步,对手盘想好了千步。

尤其是在,在这个瞬息万变同时缩量博弈的市场,可能每一步都会被对手盘狙杀。

这个世界恒古不变的:往往是变化。

在公众号上找不到某篇文章,也很正常,因为基本每次文章发公众号,被各路私募管理人找过来要求删掉的概率很高,但是没关系,在星球有备份呀,欢迎加入星球《一年打卡100场路演》,当然星球里面也有可能被删。怎么能看到这些文章呢,付费加入星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华尔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9 佳力奇 301586 --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12.47
  • 08-13 太湖远大 920118 17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11.14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