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央行大额逆回购有何考量?

评论丨央行大额逆回购有何考量?
2024年07月18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近日,央行分别开展1290亿元、6760亿元以及27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三日共计实现净投放超万亿元,向市场释放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强力信号。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与此同时,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在此背景下,长期利率再度出现下探势头,市场信心亟待进一步稳固,所以,此时要尽快切断“预期转弱—需求不足”的负反馈机制,避免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叠加碰撞,需要在辩证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形”与“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稳健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稳预期和强信心方面的积极作用。

  税收走款往往是影响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年来,1、4、7、10四个月度的税收收入较大,大额缴税对流动性容易形成脉冲扰动,银行体系需要在较长时期内准备足量备付金以应对支出压力,这将直接导致资金融出减少。面对“税收大月”,央行一般会提前予以精准对冲,通过“削峰填谷”的模式,短期内及时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以避免超额准备金过快下降。

  考虑到二季度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表现,三季度稳增长依然需要应对一些挑战,此时正需要财政政策发力加码,货币政策打好配合。进入三季度后,地方债发行将提速,叠加超长期国债同步发行,财政政策的“稳定器”效应要持续发挥,仍需时刻关注流动性的超常规扰动。同时,受到平滑信贷和整治“手工补息”等因素的共同的影响,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有所下降。但考虑到下半年仍要发力稳增长,需要金融数据回暖向好予以支撑。一系列房地产新政的落地见效,也需要数量和质量兼具的金融体系给予回应。因此,我国常规货币政策仍“留有余地”,降息降准依旧具备空间。

  “时机胜于黄金”。货币政策是总量性政策,在应对总量性问题方面具有优势。并且货币政策从接收经济信号边际变化到做出有效决策的时间较短,比财政政策更加灵活。因此实现三四季度稳增长,离不开货币政策抢先释放积极信号和积极意图,向市场主体释放政策暖意,助力其早日恢复信心,推动其尽早开启资产负债表修复进程。特别在物价增速低位运行时期,及早使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吻合,也是当前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

  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核心要义,就是要保证经济潜在增长中枢在可接受的幅度和范围内,匀速地向中高速区间实现位移。此时若过度使用数量工具,不仅未必能实现理想的高效率,而且还可能造成资金“堰塞湖”,导致流动性淤积于银行体系内部,造成资金空转,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根据实际利率应大致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相吻合的“黄金法则”,应借助利率走廊这一价格型工具,调整名义利率,推动实际利率下行,全力降低产出波动。

  货币政策的稳健偏宽松导向,并不代表放弃对长期利率的调控。年初至今,长债利率出现过度下行的情况。不少机构通过拉长久期,执行“哑铃策略”,放大利率敞口,试图增厚收益。但央行能够通过临时正逆回购保证政策利率维持在合意区间,也能够借助国债借入—卖出操作实现抬升长期利率的目标。因此,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留意把握市场可能出现的反转风险,不可单方向押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