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角逐下半场,要好用更要用好

大模型角逐下半场,要好用更要用好
2024年07月15日 07:10 媒体滚动

转自:湖州日报

  (方喆 摄 新华社发)  (方喆 摄 新华社发)
  (王翔 摄 新华社发)
  (王翔 摄 新华社发)
  (黄晓勇 摄 新华社发)
  (黄晓勇 摄 新华社发)

  与AI共存,不再是未来某刻,已是此时此刻。

  近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圆满闭幕。三天展期,超5.2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吸引500余家海内外企业、1300余位全球领军者参加,展品数量超1500项,预计推动总投资额超400亿元,规格、规模、影响力持续进阶。

  作为国内AI界“风向标”,本届大会让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随着大模型在应用层面的持续落地,AI更接地气了,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以及大会各项成交额也让人欣喜。但国内近千个大模型的走向、价格之争,以及AI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警惕。

  模型落地,实用为先

  “技术一定要落地产业,才能产生价值。”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生的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与会者的共识:相比于去年纷纷扬扬的“千模大战”,企业不能只拼技术,更要深入抓好场景落地。

  这,也是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主题——“智创未来”的美好愿景。

  今年,AI发展再进阶,在推理分析、创意生成、情绪智能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实现“智慧”“灵气”并存:一方面,无论是整理文档、撰写报告,还是当外教、做视频,都不在话下,是个聪明好用的AI助手;另一方面,涌现出的部分思考能力,让AI喜提“人类机器外脑”之称。

  如此AI,落地之快、范围之广,让连年参加大会的观众无不感慨:“去年大都还停留在概念上,眨眼间,遍地皆是可触可感的应用了。”

  “一年过去,这依旧是令人惊艳的风口。”展商纷纷表示。数月前,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与“互联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影响更加深远。

  逛展可以明显发现,“+AI”变“AI+”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从赋能直播的快手“可灵”到寓教于乐的网易有道“子曰”,AI已融入生产生活,助力降本增效。同时,从地上跑的Cybertruck(电动皮卡)到天上飞的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展现了“AI+”未来的多种可能。

  生活服务、工业自动化、电力巡检、交通出行……大模型正深度渗透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被喻为“冷门绝学”的考古业也不例外。合合信息展台,用AI修复残卷,其中细节之精美,令观者秒回敦煌;腾讯论坛,宣布将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正式开源,让万片甲骨的拓片、摹本等在“云端”即可得。

  而谈及落地如何,真金白银最具说服力。

  带着人形机器人电驱动关节参会的浙江展商——杭州新剑机电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不大、洽谈不少。记者停留的几分钟内,便有一位投资人留下了合作意向。

  在展会外,H1人形机器人已走进浙江工厂。据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立介绍,人形机器人正以较快的速度落地B端,“进家庭,也不再只是幻想”。

  据悉,本届盛会已对接132个采购团组,形成126个项目采购需求,预计意向采购金额150亿元,推动24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预计总投资额超400亿元,同比增长近40%。

  “AI时代,我们在探索,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利每个人的生活,让AI技术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人。”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说。但未来智能化的用户体验,一定不是只靠一个大模型,而是需要全行业深度协作、专业智能体共同参与,“通过专业智能体的深度连接,AI会像互联网一样,带来服务的代际升级”。

  热潮背后,隐忧何解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区很热闹,但论坛讨论冷静且理智。这仿佛是一年来AI发展的镜像,既有产业突飞猛进、赛道竞逐日趋激烈,也有大家对飞速发展的隐隐担忧。

  “千模大战,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尤其是算力的浪费。”大会主论坛上,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直言,“超级能干”的应用比10亿DAU(日活用户)的“超级应用”更重要,称“要避免掉入‘超级应用陷阱’”。

  “卷”模型之势尚未退去,行业又“卷”向价格战。虽说“内卷”是市场规律所致,但先是字节跳动发布豆包大模型,定价比行业降低约99%,随后,阿里、百度、腾讯等相继宣布降价,将竞争推向白热化。这究竟是加速技术普及的前奏,还是只是一场资源消耗战?

  “目前的价格战加速行业洗牌,行业门槛也会进一步抬高。”对此,陈立颇具信心,在他看来,与其担忧,不如将注意力回归到创造用户、生产力价值中去,“实力才是硬道理”。

  产业之外,对AI发展也多有忧虑。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不同于往年,多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强调AI治理。

  “存在不少潜在风险。”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将其分为三类:一是“使用风险”,如恶意使用带来的虚假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等问题;二是“社会系统性问题”,如AI可能造成劳动者失业,产生就业结构问题;三是“远期风险”,部分科学家担心,AI的自主进化能力会对人类带来毁灭性风险。

  针对第一个风险,大会不少展商已交出答卷。

  2023年,“蚁鉴AI安全检测平台2.0”便聚焦“安全”,用AI识别AI,定位大模型存在的弱点和安全问题所在。今年,蚂蚁集团带来的“隐语Cloud”大模型密算平台,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可信隐私计算技术,在大模型托管和大模型推理等环节实现数据密态流转,保护模型资产、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

  对第二、三项风险,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行业龙头,多持技术乐观态度。

  “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是行业共识。“我们要正确看待新业态带来的可能性,但也不能让其偏离合法性、合理性轨道。”张凌寒指出,在技术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必须以发展为制度设计的总目标,通过技术发展回应和解决安全问题。

  “善治”以促“善智”,本届大会开幕当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亦明确指出:要促进AI发展,维护AI安全,构建AI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提升公众素养,提升生活品质与社会福祉。

  “简言之,就是既要用好,也要管好。”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提出了AI的“45度平衡率”。他展示了一张坐标图——横轴是技术能力的提升,纵轴是安全维度,理想的路线是AI沿着45度的直线,安全与性能平衡发展,驶向更加有序的未来。

  (谢丹颖  周林怡,载《浙江日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