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2024年07月13日 03:00 上海证券报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603666 证券简称:亿嘉和 公告编号:2024-029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亿嘉和”)近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2024]0803号)(以下简称“《工作函》”)。根据《工作函》要求,公司与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年审会计师”)对《工作函》所列问题逐项进行了认真核查及落实,现就函件相关问题回复如下:

问题1 关于经营业绩

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05.64万元,已连续两年亏损。分季度看,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368.76%、环比增长250.40%,归母净利润7644.88万元,同比增长165.52%、环比增长290.50%,收入、净利润均为季度间收入最高,且环比涨幅为上市以来最大,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030.71万元,同比下滑73.06%,归母净利润-3445.96万元,同比转亏。分行业看,2023年电力行业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4.98%,非电力行业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75.51%,毛利率增加7.97个百分点。

请公司:(1)结合各季度业务开展情况、产销水平、收入确认模式、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等,说明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较其他季度及上年同期大幅上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相关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2)补充披露非电力行业收入产品明细,并结合报告期内业务开展情况、产品变化情况、价格、销量、成本结构以及业务模式变化情况,分析非电力行业收入大幅增长、毛利率大幅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3)结合主营业务开展及变化情况、毛利率变动等情况,说明近两年公司亏损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分析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已采取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充分提示风险。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一、结合各季度业务开展情况、产销水平、收入确认模式、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等,说明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较其他季度及上年同期大幅上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相关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一)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较其他季度及上年同期大幅上涨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6,521.81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为48.81%,占比较高,符合公司经营实际与行业特点,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形,相关收入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分析如下:

1、除2022年度因特殊情况导致第四季度收入下降外,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属于公司一般情况,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公司2020年-2023年各季度收入如下:

单位:万元

如上表所示,除2022年外,2020年至2023年度公司第四季度收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45%-50%,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属于公司一般情况,符合公司经营实际。

2022年,受宏观经济、公共卫生事件、下游客户对机器人智能设备的市场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务拓展、项目投标、生产制造、项目交付验收等环节均受到一定影响,综合导致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及占比有所下降。

2、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比较高符合行业特点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

公司及同行业上市公司2020年至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比平均情况比较如下:

注:2020年至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比平均值系各家上市公司各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当年比例的平均值

由上表可知,公司第四季度收入占比均值为38.54%,同行业平均值为37.62%,公司与同行业平均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位于同行业合理区间。

电网业务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电网系统设备采购遵守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各省电网公司的投资立项申请与审批主要集中在每年上半年,下半年集中执行实施,年底加快执行进度、进行验收等。考虑到项目承接后生产、交付、验收的周期,公司营业收入在第四季度占比较高。同行业上市公司也普遍存在第四季度收入确认比例较高的情况。

除电网业务外,公司于2023年进一步加大拓展非电网行业业务,以拓宽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获取更多市场机会,提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2023年度非电网行业业务订单及收入规模有较大幅增长,因项目商洽、签约、交付验收等环节均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故2023年第四季度非电网行业业务所确认的收入相对较高,占全年非电网行业收入比例近50%,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

因此,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比较高符合行业特点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3、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规模与产销量匹配

2023年各季度,公司机器人产品的产销情况如下:

单位:套

公司机器人产品生产完工运至客户现场后,一般还需进行现场施工、运行调试等工作,客户完成验收后确认相应收入。由于在项目承接后,公司机器人产品在生产、交付、验收环节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其过程一般需3-9个月,从而导致生产时间与销售收入确认也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因此,公司2023年度合计销量小于合计产量。2023年第四季度产量较高主要系为满足订单需求而生产机器人产品,其中清洁机器人占主要部分,其产量为1,950台,该季度的销量为61台,截至本回复公告日累计实现的销量为1,437台。第四季度机器人生产量及销售量均较高,与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的情况相匹配,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

4、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比情况与收入确认模式匹配

公司主要收入确认模式如下:

公司各项业务需经客户验收后方可确认收入,相关收入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各季度收入确认模式不存在差异。收入确认时间受客户验收流程影响。电力行业客户一般于第四季度会进行大量年终验收工作。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比较高与收入确认模式匹配,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5、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符合公司产品价格及原材料价格情况

2023年度,公司产品销售的定价模式及原材料采购模式未发生变化。公司向客户交付产品、运行环境建设及配套设施等,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取业务,根据项目规模及复杂程度进行定价,基于项目内容进行配套材料采购。

最近两年,公司自产主要机器人产品平均销售单价及主要原材料单价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自产的主要机器人产品平均销售单价

单位:万元/套

注1:平均销售单价=销售收入÷销量

注2:表中车辆检测机器人、智慧共享充电系统系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于2023年产生收入

注3:表中单价系不含税价格

(2)主要原材料单价

单位:万元/件

注:表中单价系不含税价格

由上表可知,公司主要机器人产品及原材料价格不存在重大变化。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共实现571套机器人产品销售,较当年其他季度有明显提升,且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规模相对较大,主要原因系:2023年第四季度,因电网系统设备采购预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公司在电网内的巡检机器人等产品业务交付验收较多,该季度营业收入增加较多;另外,智慧共享充电系统等新产品业务于该季度亦实现了批量交付验收,从而提升了该季度的营业收入规模。因此,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符合公司产品价格及原材料价格情况。

综上,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较其他季度及上年同期上涨具有合理性,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

(二)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主要由2023年末的在手订单转化形成。因相关订单在2024年第一季度确认收入的规模较小,故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受春节、客户投资立项及项目实施安排等因素影响,第一季度普遍为销售和交付淡季,营业收入及其占比相对较低。2020年至2023年,除2022年受公共卫生等事件影响因素外,公司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例均在14.34%至19.99%之间,具体参见问题1/一/(一)相关回复内容。

公司2023年末在手订单中,2023年第四季度所取得的订单占比较高。项目承接后生产、交付、验收均存在一定周期,一般需3-9个月。因此,2024年第一季度确认收入规模较小。

2022年末,因公共卫生等事件影响,部分项目交付验收进度受到影响,延后至2023年第一季度客户验收通过后确认收入。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不存在前述情形,故营业收入较2023年同期出现一定下滑。

综上所述,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较2023年同期出现下滑,毛利额减少,公司虽同时推进各项管理优化工作,当期的费用整体上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费用率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进而导致净利润同比下滑,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三)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相关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如前文所述,公司机器人产品、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无人机巡检服务等各项业务需经客户验收后方可确认收入,公司无法控制客户验收进度,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形,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综上所述,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较其他季度及上年同期大幅上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具有合理性,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相关收入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二、补充披露非电力行业收入产品明细,并结合报告期内业务开展情况、产品变化情况、价格、销量、成本结构以及业务模式变化情况,分析非电力行业收入大幅增长、毛利率大幅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一)2022年及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收入产品明细

2022年、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非电力行业收入的产品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非电力行业收入为10,695.73万元,主要业务包括机器人产品、无人机巡检、智能自动化设备。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收入较2022年出现显著增长。

(二)非电力行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分析

公司近年来积极推进“机器人+行业”发展战略,2023年非电力行业收入较2022年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如下:

1、推进传统机器人在各行业复制,实现多元化布局与发展

公司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机器人+行业”发展战略,即在夯实电网领域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推动巡检机器人、操作机器人等产品在轨道交通、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其他应用领域的推广渗透,从而扩宽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获取更多市场机会,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多元化布局与发展。

2、深化新行业机器人场景的研发和拓展

公司在交通、保洁、发电、制造业、煤炭等行业深入探索客户的场景和需求,推出了车辆检测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产品与服务业务,为客户解决重复性、危险性劳动人员不足问题,帮助客户提质增效、数转智改产业升级。相关业务在2023年也实现了规模销售。

综上所述,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收入增长具备合理原因。

(三)非电力行业毛利率大幅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分析

2022年、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非电力行业产品毛利率情况如下: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非电力行业产品毛利率为36.46%,较2022年增加7.97个百分点,主要系非电力行业机器人产品的毛利率增长所致。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业务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机器人毛利率较2022年由28.49%增长至46.84%,增加18.35个百分点,主要与公司销售的机器人产品种类差异导致的销售价格及成本变动等因素有关。

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机器人产品的销售数量、销售平均价格、单位成本情况如下:

单位:套、万元、万元/套

注:公司非电力行业机器人产品中包括清洁机器人产品,该产品销售金额较低,且2022年及2023年销售规模较小。综合考虑分析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本处数据及以下分析将清洁机器人产品剔除

变动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机器人产品种类及型号众多,生产成本及其结构均有差异,且产品定价受市场竞争、客户需求复杂程度、项目设备配置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不同项目的毛利率存在一定差异。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机器人产品以室内操作机器人、室内巡检机器人、室外巡检机器人为主,承接的主要机器人项目包括煤矿行业及地铁轨交行业的操作机器人等,该等项目毛利率水平较高,为55%左右。

2、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机器人单位成本下降,主要系现场费用下降及产品结构变化所致。

(1)2023年,公司机器人产品现场施工进展较为顺利,未出现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延长工期而导致现场费用增加等情形,从而使得当期现场费用相对于2022年有所下降;

(2)室外巡检机器人安装工作量大,现场交付周期长,与一般机器人产品相比,单位成本较高。公司2023年非电力行业室外巡检机器人销量较2022年有所降低,从而导致公司2023年非电力行业机器人单位成本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2023年公司非电力行业产品毛利率提高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三、结合主营业务开展及变化情况、毛利率变动等情况,说明近两年公司亏损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分析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已采取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充分提示风险

(一)2022年度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870.95万元,净利润-9,795.09万元,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1、2022年度,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公司业务拓展、生产制造、项目交付等工作受到影响,部分项目的招投标、交付验收等进度亦有所延后。此外,2022年度,公司电网类相关客户的投资节奏变化,机器人智能设备招标规模有所下降。由于以上因素,公司营业收入下滑。另外,2022年度机器人产品业务销售未达预期,而毛利率较低的非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

2、2022年度,为推进“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战略,拓展更多行业及市场业务,丰富产品种类,公司持续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市场和渠道开拓,并推出了立体巡视系统、智慧共享充电系统、轨交行业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不同领域的新产品,以为公司长期、多元化持续发展提供增长动力。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较高的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

3、公司参股的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2022年度经营亏损,对公司利润金额影响约2,876.45万元。

4、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公司在2022年期末回款受到影响,导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较多,影响了公司利润。

(二)2023年度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827.84万元,净利润-991.14万元,较2022年度净利润-9,795.09万元,亏损已大幅缩窄。2023年度出现亏损的原因如下:

1、2023年度,公司经营业绩较2022年大幅修复好转。受下游电网客户投资节奏和需求的影响,电网行业的营收较2022年有所增长,但依然处于修复过程,较前期高峰有较大降幅;非电网行业方面,公司在轨交、新能源充电、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也实现了业务规模的大幅增长,整体毛利较2022年有所提升,但还处在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体量较小。

2、2023年度,公司坚定看好机器人+AI赛道的长期发展,继续推进“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战略,继续保持电网、轨交、新能源充电等领域的研发和销售投入。同时也根据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推进各项管理优化工作。期间费用较2022年有所下降,但整体费用率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

3、公司参股的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2023年度经营亏损,对公司利润金额影响约3,802.04万元。2023年度,公司净利润为-991.14万元,剔除上述因素影响后,2023年度公司净利润为正。

(三)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基本面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2022年、2023年公司均出现亏损,但公司整体经营正持续改善。2023年度净利润为-991.14万元,较2022年度净利润-9,795.09万元,亏损已大幅缩窄。

除电网业务外,公司在轨交、新能源充电、商用清洁等非电网领域业务开发取得突破,客户群体更加多元,业务结构更全面稳健,经营能力、基本面未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四)公司已采取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情况,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已采取以下措施:

1、持续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全面发展战略,加大力度开展电网、新能源充电、商用清洁、轨交等行业业务,实现多元化、全面发展。坚持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强底层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开发,优化电力、清洁、轨交、新能源充电等领域的核心产品,不断完善产品布局,为公司开拓新的增长曲线,为更多行业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智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2、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通过共享资源、分担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3、拓展跨界合作。除了与同行业伙伴合作外,公司还将积极寻求跨界合作机会,与不同行业领域优质企业合作,推动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4、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战略性产品走出国门,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和市场的对接,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5、管理优化。公司已明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员工满意度、完善运营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核心目标,具体措施包括:

(1)优化运营体系:精简运营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关键项目与部门获得充足支持;

(2)优化质量管理体系:适配产品体系多样性的拓展,制定统一且严格的质量标准与检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优化组织结构与流程:持续推动组织结构改革,推动绩效运营体系适配业务,提升执行效率。

综上,公司已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五)相关风险提示

公司后续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如下:

1、政策风险

公司电力业务及共享充电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

电力业务领域:公司在电网领域的业务发展,受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电网公司经营战略及需求等方面影响较大。如果未来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等发生不利变化,则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公司将积极跟进国家政策,关注电网规划及发展动态,及时开展战略研究及产品、业务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同时积极拓展更多业务领域及产品应用市场,减少政策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共享充电业务领域:国家层面明确的充电设施政策与各省市、区县在政策落地上存在模糊性,公司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来应对。针对政策环境优越的城市,需充分发挥优势,迅速推广项目;针对政策环境相对复杂的地区,需采取更为细致和创新的方式来引导政策,推动项目试点并逐步实现大面积推广。公司将通过参与政策制定和修订过程,确保公司的充电设施项目能够符合地方政策要求,为项目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持;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潜力的区域进行项目试点,通过试点项目的成功运作,展示充电设施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势,为未来的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和案例。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机器人应用市场的规模及市场需求也不断提升,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除现有的竞争对手外,其他新兴机器人厂商数量将快速增长,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市场、品牌、人才等优势,取得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地位,但未来公司如果不能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功能丰富、市场拓展、成本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持续突破,强化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可能导致公司竞争力下降。公司将坚持产品、技术领先的竞争策略,深入挖掘并充分理解市场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强化产品创新,同时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先进、品质精良的品牌竞争力,巩固并不断提升公司优势地位。

3、国际贸易风险

2023年度,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业务并获取了批量订单,其中少部分已于当年确认收入,目前公司与相应境外客户合作情况良好。未来,随着海外业务地域的扩大,不同国家在法律环境、经济政策、市场形势以及文化、语言、商业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公司海外业务管理、整合和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同时面临国际贸易壁垒,AI及机器人产品涉及的数据传输、数据安全等风险。公司将正确认知并调研分析海外市场环境,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分散汇率波动风险,并不断提升自身产品、技术、服务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4、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发展,产品线及业务领域不断扩张,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更趋复杂,对公司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不能根据经营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并搭建有效的管理制度、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可能影响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及时并稳步推进组织调整、体系优化、流程精简等变革工作,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以有效解决快速发展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

5、多元化业务拓展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为实现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不断进行产品及技术创新,并在商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新的市场领域推出机器人产品及智能化解决方案。然而,这种多元化业务拓展也带来了一些经营风险。公司在新产品开发和新业务领域探索中可能面临技术方向偏差、市场判断有误、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同时,新产品研发未达预期、应用效果不佳、客户及市场拓展未达预期等风险也存在,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为此,公司将多措并举,通过深入调研市场和产品多层次论证、合理调配资源、持续提升技术研发团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等措施,努力降低多元化业务拓展带来的经营风险,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6、产品研发相关的风险

公司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迭代和功能的丰富。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公司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更新迭代,丰富产品功能,并积极延伸产品应用领域。然而,未来如果公司未能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或受到研发能力、研发条件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按计划开发新产品。此外,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在性能、质量或成本费用方面可能不具有竞争优势,或无法及时对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进行升级优化,从而无法满足客户要求,面临竞争力下降的风险。为降低这些风险,公司将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成熟研发体系和具备强大研发创新能力的团队优势。公司将保持研发投入水平,积极搭建基础技术平台,持续完善AI和大模型在内的前沿技术,并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以保障公司持续创新能力。此外,公司还将密切关注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和策略,确保公司能够按时开发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同时,公司将加强对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优化,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7、技术失密、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机器人和相关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已通过申请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形式进行保护。此外,公司还通过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形式对产品技术进行保护。然而,由于部分专利尚未获得核准,其他非专利技术也不受专利法的保护,存在泄密和盗用的风险。公司也不能排除员工违反职业操守泄密或核心技术被盗用的可能性,这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公司将持续开展内部保密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手段、权限管理和隔离机制等多重手段,确保信息安全,降低失密风险。

另外,公司已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导致市场对这些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引进符合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或发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直接影响公司的长期经营和发展。为此,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战略。公司将持续推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激励等各项措施的优化升级,确保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8、招投标模式相关的风险

公司大量业务是以招投标方式获取订单,招投标过程会受到各类不可控因素影响,包括市场情况、招投标条件、标书规定的竞标者资质及其他竞标者的竞标条件等,因此公司通过招投标所获得合同的数量、金额和毛利率水平等方面都会有所波动,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公司将加强在产品性能与功能、成本、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设定合理投标方案,降低投标风险。

9、应收账款可能存在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应收账款金额随着业务发展不断提高。虽然公司应收款项客户主要为电网各级电力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上述企业资信良好,应收款项质量较高,但如若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客户延迟或拒绝支付货款,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而发生坏账损失,将会对公司的资金周转带来一定的压力。公司将持续监控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加强客户沟通及催收力度,并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考核,以实现应收账款及时回收。

综上,公司后续经营存在上述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

四、会计师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公司营业收入明细表,对公司营业收入执行函证、细节性测试、截止性测试等审计程序,判断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相关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2、对企业管理层进行访谈,了解公司各季度业务开展情况、产销水平、收入确认模式、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等,分析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较其他季度及上年同期大幅上涨的原因及合理性;

3、分析公司2020年至2023年四季度收入占比,并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对比。

(二)核查结论

1、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较其他季度及上年同期大幅上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具有合理性,符合企业经营实际,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相关收入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2、公司非电力行业收入大幅增长、毛利率大幅提高,主要与公司销售的机器人产品种类差异导致的销售价格及成本变动等因素有关,具备合理原因;

3、近两年公司亏损符合公司业务实际开展情况,具有合理性,但公司整体经营正持续改善,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基本面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已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问题2 关于主营业务

年报显示,2023年机器人产品收入4.02亿元,同比减少8.52%,新增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及无人机巡检服务两类产品,收入分别为1.49亿元、1632.14万元,两类产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2.12%。2023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8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8.38%,与上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5.8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86.85%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请公司:(1)结合新增两类产品与原产品机器人产品在产品分类、业务模式、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联系,分析相关业务开展的原因及必要性;(2)补充披露近3年前五大销售客户情况,包含客户名称、销售内容、交易背景、交易金额及占比、关联关系等,说明报告期内主要客户销售额占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客户结构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存在重要客户流失的风险。

回复:

一、结合新增两类产品与原产品机器人产品在产品分类、业务模式、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联系,分析相关业务开展的原因及必要性

公司开展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无人机巡检服务两类业务,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及行业趋势,具备合理原因及必要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产品业务简介

1、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业务

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业务主要面向电网行业客户以及具有智能自动化制造需求的其他行业客户。其中,智能电网设备是为电网客户提供智能监测、智能巡视、智能检测等设备及系统,智能自动化设备主要为制造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系统解决方案。

2、无人机巡检服务

公司无人机巡检业务主要面向电网行业客户,通过无人机产品采集中低空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基于机器视觉、智能控制、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故障分析预警、安防联动等功能,提高设备巡检的高效性、及时性、准确性及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

(二)与原产品机器人产品的差异与联系

1、智能电网设备及无人机巡检业务与电力机器人产品均应用于智能电网领域,具有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良好,业务模式未发生变化

公司自2014年以来,重点为电网行业客户提供以数据采集处理、智能操作等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智能化服务,在行业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客户资源。

智能电网设备、无人机巡检业务与电网智能机器人产品均面向电网客户,应用于电站无人化、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监控等电网生态环节,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具有较稳定的市场需求。此外,利用公司在电力巡检类机器人产品上所储备的视觉、控制、数据分析等技术,公司专门开发有无人机巡检系统,将技术转化为不同的产品形态,满足电网客户不同场景的巡检需求。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电网智能化程度已不断提升,但离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率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智能电网仍是电网建设持续投入的趋势和方向,人工智能将在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公司智能电网设备以及无人机巡检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发展前景良好。

公司智能电网设备及无人机巡检业务产品,与原机器人产品在形态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展相关业务能充分利用公司在电网行业积累的各项资源及能力,拓宽公司盈利增长空间、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相关业务模式亦未发生变化,具备一定合理性、必要性。

2、智能自动化设备产品业务有助于公司多元化发展,拓宽公司增长空间

根据国家的政策意见及行业发展趋势,传统制造业已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机器人技术、生产管理软件、一体化装备等将成为传统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基于在智能化领域的多年发展,公司在机器人技术、软硬件系统开发、供应链体系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并确立了“机器人+行业”全面发展战略,除电网领域外,还致力于覆盖商业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新行业领域,帮助更多行业客户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精密化管理。

基于根据上述发展规划,公司自2022年启动智能制造相关的业务,2023年大力推动整合各项资源能力,为制造业客户提供智造及服务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2023年实现了业务突破。公司智能自动化设备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公司整合资源,实现客户及市场的多元化,拓宽公司增长空间。

综上所述,公司相关业务开展具备合理原因及必要性。

二、补充披露近3年前五大销售客户情况,包含客户名称、销售内容、交易背景、交易金额及占比、关联关系等,说明报告期内主要客户销售额占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客户结构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存在重要客户流失的风险

近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95%、86.85%、38.38%。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下降,主要系客户自身需求或者采购计划调整、公司新业务开发等因素影响所致,具体说明如下:

随着公司电力行业产品解决方案的持续丰富以及非电力行业的快速拓展,公司2023年度前五大客户也相应发生了合理变化。

公司2023年电力行业收入为46,022.13万元,较2022年增长14.98%。除了传统的巡检机器人、操作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产品外,公司根据客户规划和需求的变化增加了无人机巡检、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智慧共享充电系统等产品和服务。2023年度公司与部分客户交易金额增加,如公司与江苏思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智能运维领域的业务,向其销售智能设备、无人机巡检服务;部分客户交易金额降低,如扬州北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但仍存在持续性合作关系。因此,公司电力行业业务开展整体情况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不存在流失情况。

公司2023年非电力行业收入为10,695.73万元,较2022年增长175.51%。公司加强了对煤炭、轨交、冶金、发电、制造业等行业的资源投入,大力推进巡检机器人、操作机器人、车辆检测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产品及业务的市场开发与客户服务。因此,公司非电力行业的业务快速增长也增加了新的客户。公司与南京科安电子有限公司开展智慧物业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合作,向其销售智慧共享充电系统、智能清洁机器人产品;公司与江苏万锂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智能装备及自动化领域的合作,向其销售智能自动化设备;公司与江苏正弘伟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智能建筑领域的共享充电业务合作,向其销售智慧共享充电系统产品。公司与上述客户开展合作符合自身业务发展规划,其成为公司2023年度主要客户具备合理性。

综上所述,公司前五大客户变动及客户结构情况符合公司业务经营变化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因重要客户流失而对公司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

问题3 关于业绩预告更正

根据公司前期披露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更正公告》,公司更正业绩预告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境外机器人货物验收临近报告期末、合同金额较大,客户未能按合同约定如期支付货款,部分收入不在2023年确认,导致本次预告业绩由盈转亏,由原预告的盈利3500万-5200万元更正为亏损-1200万元至-800万元。境外地区收入为本年度公司新增收入项目,2023年公司境外地区收入仅77.82万元,营业成本68.50万元。

请公司:(1)补充披露涉及上述收入确认事项的境外收入具体金额、截至目前上述相关业务确认情况,并说明相关海外客户前期未按合同约定如期支付货款的具体原因;(2)补充披露境外地区收入及毛利率情况、海外客户名称、海外产品类型等,并具体说明境外地区的收入确认政策,与境内政策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3)全面自查以前年度、本年度其他业务收入确认是否也存在提前确认情况,说明发生此类事项的具体原因及相关责任人开展的具体工作,公司相关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一、补充披露涉及上述收入确认事项的境外收入具体金额、截至目前上述相关业务确认情况,并说明相关海外客户前期未按合同约定如期支付货款的具体原因

公司于2023年12月向境外客户BIB Robotics Pte. Ltd.(以下简称“BIB”)交付J40清洁机器人产品,合计数量1,588台,涉及产品金额8,671.85万元。因该批货物交付验收临近报告期末、合同金额较大,客户未能按合同约定如期足额支付货款等原因,出于谨慎考虑,不在2023年确认相应收入。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结合销售合同约定、海关单据、提单、客户验收单等,根据公司收入确认政策,已相应确认收入6,026.02万元。公司建立健全《应收款管理办法》以控制应收账款规模、调整回款力度和风险控制,具体措施参见问题5/一/(二)相关回复内容,公司与客户BIB就清洁机器人产品回款事项保持密切沟通,并持续加强货款的催收力度。截至本回复公告日,境外客户BIB对上述1,588台产品按合同到期应回款金额为7,822.33万元(不含质保金),实际回款金额为6,864.42万元,差异金额为957.91万元。该客户前期未按合约约定如期支付货款的主要原因系,客户公司根据自身整体资金安排,将部分营运资金短期用于其他业务周转需求,导致前期未能及时支付货款。

二、补充披露境外地区收入及毛利率情况、海外客户名称、海外产品类型等,并具体说明境外地区的收入确认政策,与境内政策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

(一)境外地区销售情况

2023年度,公司境外地区销售情况均系向BIB销售机器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7.82万元,该项业务毛利率为11.98%。

公司于2023年9月至12月向BIB陆续发货,于2023年12月完成客户验收并确认收入77.82万元,于2023年12月取得全部回款。

(二)境内外收入确认政策及差异情况

2023年度,公司境外销售涉及的产品均为机器人。相较于境内业务,境外业务的贸易方式、销售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产品控制权转移的时点也有所不同。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境外收入确认政策,具体如下:

公司机器人产品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在直销模式下根据国际贸易方式不同,公司对FOB、CIF、EXW、DAP等主要贸易方式分别制定收入确认政策;在经销模式下,根据买断式经销、非买断式经销,分别制定了收入确认政策。

2023年度,公司境内、境外收入确认政策具体如下:

其中,公司2023年度向BIB销售清洁机器人产品根据买断式经销模式确认收入。

综上,公司针对境外销售制定了收入确认政策,与境内收入确认政策的差异主要系境内外销售在贸易方式、销售模式等方面差异所致,具有合理性,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三、全面自查以前年度、本年度其他业务收入确认是否也存在提前确认情况,说明发生此类事项的具体原因及相关责任人开展的具体工作,公司相关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公司进行了全面自查,除本次境外收入确认问题外,以前年度、本年度其他业务收入确认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情况。

本次境外收入确认问题的发生原因如下:

(1)缺乏必要谨慎性:财务部门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仅根据合同约定、报关单、提单及验收单等相关业务单据,未能结合货物交付验收临近报告期末、合同金额较大、预计合同收款履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未在保证必要谨慎性的前提下进行了收入确认。

(2)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对年度重大会计处理事项,财务部门未及时与会计师进行充分沟通,对不确定事项,未在事前进行充分评估,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本次境外收入确认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1)2024年1月,公司财务总监负责编制2023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并向公司管理层、董事会汇报。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2023年度将实现扭亏为盈。公司财务总监向公司管理层、董事会汇报。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编制《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文件履行了内部审批程序,并于2024年1月31日披露。

(2)2024年2月,审计机构正式对公司开展年度审计工作,公司财务部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董事会秘书定期跟进审计情况,并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在此期间,审计机构逐步对相关科目提出调整需求。

(3)2024年4月,随着会计师深入开展年报审计工作,经公司与会计师进行沟通,需对业绩预告进行更正调整。公司财务总监向公司管理层、董事会汇报。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编制《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更正公告》。相关信息披露文件履行了内部审批程序,并于2024年4月29日披露。

公司建立有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并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公司关于收入确认的内控制度设计合理且都得到有效执行,收入确认的相关内部控制有效,不存在重大的内控缺陷。公司今后将加强监督,对收入确认内控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加强财务核算管理,确保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四、会计师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境外营业收入明细、合同、报关单、提单、回款单等资料进行细节测试;

2、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访谈,了解公司外销业务销售背景、销售模式、收入确认政策;

3、对境外销售合同进行分析性复核,确认公司外销收入确认政策是否合理,收入确认时点是否正确;

4、取得各年度销售合同、验收单等资料进行复核,确认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5、实施截止测试,检查境外收入是否在恰当期间确认;

6、对境外客户进行实地走访,查看其生产经营场所,了解业务合作情况;

7、对境外客户履行函证程序,确认销售收入真实性;

8、核查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情况;

9、了解并评估境外销售的收入成本内部控制,评价内控运行有效性。

(二)核查结论

1、公司于2023年12月向境外客户BIB交付J40清洁机器人,涉及产品金额8,671.85万元,因该批货物交付验收临近报告期末、合同金额较大,客户未能按合同约定如期足额支付货款等原因,未在2023年确认相应收入,保持了合理且充分的谨慎性,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

2、相较于境内业务,境外业务因其国际贸易方式、销售模式存在差异,产品控制权转移的时点也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境外收入确认政策。按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直销模式下又根据国际贸易方式不同,对FOB、CIF、EXW、DAP等主要贸易方式分别制定了收入确认政策;经销模式下,又区别买断式经销、非买断式经销分别制定了收入确认政策。

3、公司进行了全面自查,除上述境外收入确认未保持合理的谨慎性外,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情况。公司关于收入确认的内控制度设计合理且都得到有效执行,收入确认的相关内部控制有效,不存在重大的内控缺陷。

问题4 关于期间费用

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1.90%,营业成本4.45亿元,同比减少0.9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减少9.00%、18.54%、31.85%。

请公司:(1)结合相关期间费用的明细项目、公司业务特点及经营安排、同行业公司情况,说明期间费用的变动趋势与营业收入背离的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报告期内研发人员、研发项目变动情况,说明研发费用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对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回复:

一、结合相关期间费用的明细项目、公司业务特点及经营安排、同行业公司情况,说明期间费用的变动趋势与营业收入背离的原因及合理性

2022年和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与营业收入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1.90%,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及其相应费用率较上年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一)公司销售费用及其变动原因

2022年和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分项目明细及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知,公司2023年度销售费用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系售后服务费下降1,516.50万元所致。公司售后服务费主要由机器人产品销售产生,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为保证用户体验,公司需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当期售后服务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系根据当期销售情况计提的售后服务费;另一部分系质保期已结束,但公司为维护客户关系,再额外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且未收取款项的部分。

2022年度及2023年度售后服务费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知,公司2023年度售后服务费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系:一方面,由于2023年市场需求放缓,公司当期巡检、操作、消防机器人销量有所下降,而新增的智慧共享充电系统、清洁机器人等其他机器人计提的售后服务费通常较低,从而导致根据当期销售情况计提的售后服务费金额随之减少;另一方面,针对前期销售的质保期外巡检、操作、消防机器人产品,2023年公司为其提供售后维保服务时,相关客户付费享受公司提供售后维保服务的情况有所增多,从而导致公司当期通过提供有偿售后维保服务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有所增加,相应维保服务所发生的成本则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二)公司管理费用及其变动原因

2022年和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分项目明细及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知,公司2023年度管理费用整体较上年下降18.54%,主要系当期工资薪酬、业务招待费、中介咨询服务费、招聘费用合计下降2,546.85万元以及折旧摊销费用增加614.85万元的综合影响所致,具体原因如下:

1、工资薪酬

公司管理费用中工资薪酬由2022年度的6,026.16万元下降至2023年度的4,851.43万元,降幅达19.49%,主要系优化管理人员结构及人力成本所致。一方面,工资薪酬计入管理费用的人员数量由2022年末的125人下降至2023年末的94人;另一方面,公司因严格管控成本费用,合理降低了当期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

2、业务招待费

公司管理费用中业务招待费由2022年度的1,561.12万元下降至2023年度的1,121.95万元,降幅达28.13%,主要原因系公司当期加强费用管控,对相关费用进行了集约化管理,如强化业务招待费的分级审批、在控制标准内根据实际分级分档接待、严禁超标业务招待等,从而导致当期业务招待活动大幅缩减,相应费用下降较为显著。

3、中介咨询服务费

2022年度中介咨询服务费高于2023年度主要原因系:公司于2022年收购子公司江苏兆嘉科技有限公司后,聘请中介机构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办理相关业务资质等,为兆嘉科技业务开展作准备,而公司2023年不涉及前述费用。

4、招聘费用

公司管理费用中招聘费用由2022年度的565.84万元下降至2023年度的110.52万元,降幅达80.47%,主要原因系:公司因优化人员结构,当期招聘需求大幅减少,公司人员数量从2022年末的769人下降至2023年末的616人,人员规模及招聘需求均有所下降。

5、折旧及摊销费用

公司管理费用中折旧及摊销费用由2022年度的1,389.18万元上升至2023年度的2,004.03万元,增幅达44.26%,主要原因系:公司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研发综合楼以及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测试中心第3层于2022年11月、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测试中心其他楼层于2023年6月分别转入固定资产,从而导致2023年度计提折旧费用较上年有所增加。

(三)公司研发费用及其变动原因

2022年和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项目明细及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知,公司2023年度研发费用整体较上期下降31.85%,主要系工资薪酬、研发领料、折旧及摊销费用合计下降4,771.68万元所致,具体原因如下:

1、工资薪酬

公司研发费用中工资薪酬由2022年度的9,972.51万元下降至2023年度的7,162.76万元,降幅达28.17%,主要系优化研发人员结构及人力成本所致。一方面,研发人员数量由2022年末的361人缩减至2023年末的269人;另一方面,公司因严格管控成本费用,合理降低了当期研发人员的人力成本。

2、研发领料

公司研发费用中研发领料由2022年度的2,848.42万元下降至2023年度的1,165.94万元,降幅达59.07%,主要系由于当期智能清洁系列、共享充电系列等产品的研发领料成本相对较低。

3、折旧及摊销费用

公司研发费用中折旧及摊销费用由2022年度的925.57万元下降至2023年度的646.13万元,降幅达30.19%。主要原因系:2023年度,公司研发人员自租赁的办公楼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57号楚翘城搬迁至自有房屋南京市雨花台区创思路5号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研发综合楼,使得当期研发人员承担的使用权资产摊销金额大幅降低,固定资产折旧金额小幅上升,综合导致2023年研发费用中折旧及摊销费用有所下降。

(四)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情况

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对比情况如下:

1、销售费用率

2022年和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2.58%和10.23%,同行业平均值分别为11.27%和10.25%,公司销售费用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总体差异较小,且位于同行业合理区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销售费用的严格管控,公司销售费用率有所下降,其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的变动趋势一致。

2、管理费用率

2022年和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7.82%和12.98%,同行业均值分别为17.69%和13.30%,公司管理费用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总体差异较小,且位于同行业合理区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管理费用的严格管控,公司管理费用率降幅较大,由2022年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下降至2023年低于同行业平均值,其整体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的变动趋势一致。

3、研发费用率

2022年和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29%和13.58%,低于申昊科技,高于智洋创新大烨智能南网科技,整体位于同行业合理区间,且其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的变动趋势一致。其中,公司2022年度研发费用率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系公司当期研发人员较多,2022年末研发人员数量为361人,从而导致研发费用中工资薪酬占比相对较高。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研发人员结构及人力成本的合理优化,2023年末研发人员数量下降至269人,导致2023年度公司研发费用率下降较为显著,略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综上,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期间费用的变动趋势与营业收入背离的原因及合理性,主要原因系:①电力机器人销量降低及向客户收取的售后服务收益增加综合导致销售费用中售后服务费大幅减少;②公司合理优化人员结构及人力成本,导致研发费用、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有所降低;③加强费用管控,对相关费用进行了集约化管理;公司各项期间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期间费用率)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不存在重大差异,且位于同行业合理区间,相关差异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

二、结合报告期内研发人员、研发项目变动情况,说明研发费用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对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一)研发费用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

2022年和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4,906.19万元和10,157.90万元,同比下降31.85%,研发费用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如下:

1、研发人员结构及人力成本合理优化导致研发费用下降

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较上年下降4,748.29万元,其中工资薪酬下降2,809.75万元,主要系研发人员结构及人力成本合理优化所致。随着公司加强费用管控,对相关费用进行集约化管理,研发人员结构及人力成本有所优化。2022年末和2023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361人和29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94%和43.66%,研发人员数量有所下降,但研发人员占比较为稳定,公司研发人员结构合理。

2、研发项目合理变动导致研发费用下降

2022年和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按项目类别汇总如下:

单位:万元

从研发项目投入变动来看,公司2023年度研发费用较2022年度有所下降主要系作业机器人组件研究、软件系统算法平台研究、操作机器人系统研究、智慧工厂系列产品研究等项目的研发投入下降所致。公司研发项目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于立项当年投入较大,而后续所需投入逐渐减少。其中:(1)作业机器人组件研究项目于2022年1月立项,当期研究过程中用于该系列机器人核心业务工具迭代的材料配备、样机试制、产品验证所需研发投入较多,且作业机器人组件单位研发领料成本较高,从而综合导致2022年度研发费用较大;(2)2023年度,软件系统算法平台研究项目研发投入较上年大幅下降,主要原因系:与软件相关的研发项目偏基础、偏平台类,从价值转换角度距离具体产品交付存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因此公司自2023年起,从实际投放性价比的角度,大幅削减了该项目相关基础性的研发投入;(3)2023年度,操作机器人系统研究项目重点在于该类产品缺陷的改进及优化环节,因此当期较上年研发投入有所减少;(4)智慧工厂系列产品研究项目于2022年4月立项,开发周期为12个月,该项目已于2023年4月结项,2023年度该项目处于研发后期阶段,所需研发领料投入相对较少,因此该项目2023年度整体研发投入较上年有所减少。

(二)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下降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并长期致力于智能机器人及其核心AI技术、软硬件标准化平台以及机器人各类功能部件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基于多年产品、技术和行业应用经验的积累,公司在智能化领域,尤其是特种机器人领域,建立了体系化的技术标准和人才结构。这为公司在特种机器人行业细分领域的拓展以及深入进军轨交、新能源充电、商用清洁等新兴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269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3.66%,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公司及申昊科技、南网科技、大烨智能、智洋创新平均值为38.13%),其中硕士及以上研发人员占比为33.46%,4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为90.33%,公司研发团队专业及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81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软件著作权143项,另有数十项非专利核心技术,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为了增强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公司持续引进业界高端核心技术人才和研发管理人才。通过引进这些人才,公司得以汇聚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升技术团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公司依托人才优势,打造了“以人为本”的研发管理平台,通过培训、学习和项目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核心技术骨干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核心人才资源。

公司积极拓展产品市场,开展产品试点应用、客户开发、渠道建设、市场开拓等工作;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及用户体验,积极探索机器人产品及智能化解决方案在多行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拓展产品功能及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公司竞争力,推动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在对原有电力机器人业务继续保持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对于新开拓的智慧共享充电业务领域、商用清洁业务领域、轨道交通业务领域也进一步加大了研发力度,且已形成部分收入。2023年度,公司新增合同订单金额约12.48亿;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合同订单约8.32亿,待履行框架合同订单约2.01亿,公司主营业务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

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下降主要系研发人员结构及人力成本合理优化、研发项目合理变动所致,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综上,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下降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公司期间费用的变动趋势与营业收入背离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各项期间费用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位于同行业合理区间,具有合理性;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下降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具有合理性,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问题5 关于应收账款

年报显示,2023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8.1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09.09%,应收账款规模已连续两年超过营业收入。2023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716.18万元,同比减少80.04%,其中按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688.08万元,同比减少80.56%。

请公司:(1)结合业务模式、结算方式、信用政策等,说明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规模等情况,相关收入是否符合确认条件,并说明在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公司控制应收账款规模、调整回款力度和风险控制的举措;(2)结合按预期信用损失特征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的具体测算方法及过程、报告期内按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说明计提坏账损失大幅减少的原因及合理性,计提是否充分。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一、结合业务模式、结算方式、信用政策等,说明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规模等情况,相关收入是否符合确认条件,并说明在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公司控制应收账款规模、调整回款力度和风险控制的举措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