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股市普遍呈现强势格局。美国、日本、印度股市创出历史新高,韩国股市创近29个月以来新高。但A股市场表现低迷,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等主要指数已连跌七周。本周两市逾2/3的个股下跌,本周四下跌个股超过4600只。
特别令人难以接受的是,A股的跌跌不休是在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连创新高的背景下出现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有164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为994.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47%、192.89%;另有634家公司获重要股东增持,合计增持金额为314.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84%、171.66%。已披露回购计划的公司则有1712家(接近上市公司总家数的1/3),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达1358.22亿元。
164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金千亿元,平均每家6000万元,虽然不算多,但那些回购大户的钱照样在“打水漂”。
以回购金额前三名为例:通威股份4月29日公告,拟出资20亿元—40亿元回购股份。截至6月底,实际回购4926万股,占总股本的1.094%,耗资10.37亿元,回购价格19.05元—22.94元,该公司4月底以来股价下跌24%,现价为17.68元。
伊利股份4月29日公告,拟出资10亿元—20亿元回购股份,回购后全部予以注销。截至6月底共回购580万股,耗资15270万元,回购价格25.41元—27.07元,该公司4月底以来股价下跌13%,现价为25.45元。
凯莱英1月31日公告,拟出资6亿元—12亿元回购股份,截至6月底共回购1230万股,占总股本的3.5976%,已耗资10亿元,回购价格71.65元—102元,1月底以来股价下跌29%,现价为63.96元。
就算光伏龙头通威股份尚在亏损中,市场对光伏产业前景多有疑惑,生物制药龙头凯莱英的盈利也有所下降,但乳制品龙头伊利股份去年全年盈利104亿元,今年一季度盈利已达59亿元,为上市近30年以来的新高,动态市盈率才6.8倍,回购后股价照跌不误。
一边是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东不断用“真金白银”买进股票,一边是市场供给明显减少。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总共才发行新股34家(去年同期142家),募资234亿元(去年同期2077亿元),降幅分别高达76%和89%。应该说,之前市场反应最大的就是回购增持装装样子,IPO则大肆融资。今年以来,管理层听取民意已有明显改进,股市供需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为何A股市场依然不见起色?
在笔者看来,成交量兴许是最好的回答。记得之前A股最高日成交曾高达2万亿元。今年最高日成交为13569亿元,出现在2月28日。正是这一天,上证指数在重上3000点后又跌穿3000点;次高日成交为12111亿元,出现在4月29日,这一天也是上证指数冲上3100点之时。之后日成交就很难见到1万亿元,直至现在基本维持在6000亿元左右。
这说明什么?说明重上3000点后跌穿3000点,很多资金在离场,或者说很多人对市场没信心。尽管后来上证指数再上3100点,但跟进的人已明显减少。尽管A股的估值确实很低。
我们必须肯定的是,今年以来管理层加强监管,市场加快优胜劣汰,筹码供给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日成交从2万亿元到1万亿元再到6000亿元,市场的资金供给减少得更快,而这不是管理层所能左右的。
于是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银行板块指数(880471)和高股息指数(880845),分别以24.3%和23.7%的涨幅成为涨得最好的分类指数。当然这里有“国家队”增持的因素,但何尝不是市场风险偏好已越来越追求保守和稳健所致。相比于指数连绵下跌,5%上下的银行股股息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重。
不仅是股市,尽管存款利息和理财产品收益已是二十多年来最低,但今年前五个月,银行存款仍增加9万亿元,增幅为6.7%;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激增3.04万亿元,增幅高达11.34%,最新理财规模已接近创纪录的30万亿元。
试想一下,如果新增的9万亿元存款和3万亿元银行理财,只要拿出一小部分给A股市场,大盘不就扶摇直上了吗?
所以,与其关心股指涨跌,不如多看看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增减吧。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A股回购增持连创新高)
(责任编辑:8)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