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蜀道”不再难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徐震

  从成都跨过青城山,但见群山起伏、大河奔涌,耳畔涛声如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诚不欺人。

  近年来,四川的落后地区畅通了道路,提高了生活水平,告别了贫穷,但“蜀道”有了新难题——乡村、产业、文化“路在何方”?

  2021年6月,湖州德清、安吉、长兴与川西北阿坝州小金、金川、汶川确定对口支援关系,南浔与川东广安开展新一轮东西部协作。3年来,经组织选派,9名干部和166名技术人才跨越山海,迈入大山之中,帮扶当地广大人民群众迈上富裕的道路,探寻让“蜀道”不再难的可能。

  本月,这批援川干部将结束援川工作,返回湖州。让我们回顾援川3年的故事,感受这份跨越2000多公里的情谊。

  乡村振兴“引路”

  在金川县有句俗语,鼓舞了一代代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山连着山,将一个个乡镇、村落“切割”在山坳间,如同一条条鸿沟制约着当地发展。2019年,金川县5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如今,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干部群众面前的新任务。

  安吉援川干部张振的微信朋友圈页面上,是一张蓝天白云下大草地的照片,这里是金川县河东乡结木村海拔2000多米的嘎尖草坪。“这是我第一次登上去时拍下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

  然而,这片宝藏之地过去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结木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先志说,10多年前,村里每户投资200元,请摄影师将美景刻到光盘里,进行免费发放推广,可惜效果甚微。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万元左右。

  “要把安吉乡村旅游的经验带到金川,让村庄掌握乡村运营的‘密码’。”援川干部、金川县委常委、副县长高发义说。3年来,安吉县先后投入1100万元,建成了“嘎尖草坪露营基地”和“嘎尖草坪露营帐篷”,去年基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今年作为正式运营的第一年,村里保底分红10万元。

    

  每到夏季,这里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流水潺潺如同人间仙境,一波波游客打卡后发到朋友圈:“这是金川的‘阿勒泰’。”

  把湖州乡村发展经验“传播”到四川援助地,成为援川干部的共同理念。在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长兴援建的“揽城观月”民宿大气恢宏,让村委会干部感叹“游客终于留下来了”。德清帮助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以“小微改革、全域提升”的乡村振兴模式,将村民40余块闲置宅基地入股村集体,引进高端酒店,引导村民开办民宿,村里焕发了生机。南浔帮助广安区花桥镇竹林村统一改造农房,实现“家在景中、景在家中”,让村景“引流”。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援川干部都提到了一个经验:一两个乡村振兴的典型能激发起其他村庄学习的热情。目前,包括数字乡村、露营经济、美丽庭院等湖州乡村“秘诀”,正在四川对口地区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产业升级“开路”

  盘旋的山路间分布着一户户人家,汉族、羌族、藏族……他们朴素勤劳,期待着远方客人给这里带来变化。

  “咋办啊?”3年前,长兴援川干部王辉来到汶川县威州镇来料加工车间,见到负责人杨梅时对方开口就问。她身着羌族服装,但眼神里满是忧愁。在她身后,由于缺少订单,是几近闲置的厂房和没有工作的当地妇女。

  时光荏苒,今年5月,杨梅跟着长兴企业,出现在广交会的会场上。还是身着羌族服装,但她眼神坚毅自如,向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客商推销着他们研发的新产品——羌绣抱枕。车间生产也忙碌不停。

  短短3年,杨梅和她身后的车间发生了什么?

  2021年5月,长兴帮助汶川对来料加工车间进行了升级。来料加工由以前单一的无痕内裤加工迈向童装、衬衫等多元化来料加工业务,新购置百余台设备布局了3条自动化制衣流水生产线。

  “车间的现代化进程,正是汶川蝶变的缩影。”援川干部、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永新表示。这也是长兴结合汶川实际反复探索出的道路。刚开始,他们发动居民去长兴等城市务工,但发现一些人待了几个月就回四川了。原来,当地大部分务工人员是家庭妇女,在外面待不住。“现在她们在家门口就业,有空时就来干活,1个月最多能挣上万元。”

  相比于阿坝的高山险水,广安略显平坦——低丘宽谷,海拔从200多米到700多米,这也让建设大厂区成为可能。从空中俯瞰,占地 630亩的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坐落在广安母亲河渠江畔,现已入驻了南洋电机、沃克斯迅达电梯等11家企业,不少产品就销往紧挨的重庆。

  广安是邓小平的家乡,“在这里有一句话流传最广,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援川干部徐国平说。

  “能致富的产业就是好产业。”援川干部、广安区委常委、副区长范学良介绍,农业方面,帮助广安引进了温氏鸡场项目,以南浔“强村公司”的模式运营,一年可产肉鸡30万羽;服务业领域,援建浔栖江南度假区,瞄准重庆客流,满足旅游、会议接待、团建等市场。

  “我们给广安的长远发展建议是用好紧挨重庆的优势,为大城市配套,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范学良说,这也是南浔的经验——全面接轨上海,实现弯道超车。

  从小车间到大厂区,越来越多的项目在湖州援助四川地区生根发芽。数据显示,3年来,湖州援川累计投入5.67亿元,实施项目138个,带动受援地实现产业蜕变。

  美好生活“探路”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四川大山深处歌声回绕,大山儿女能歌善舞。

  走过汶川县近百个行政村的李永新发现,不少孩子虽然聪明,但家里经济条件较差,没能走出大山。“希望这些孩子的前途不被‘困’在大山里”,在他的努力下,目前有28个孩子和企业家结对。

  好“歌喉”如何唱得欢?又如何唱出大山?这成了援川干部深深的“执念”。

  小金中学的校园里,不少学生下课就奔向“德清楼”。3年来,德清捐赠了9架钢琴,改造了8间琴房,开办了阿坝州首个“艺体班”。在刚结束的四川省艺术专业高考中,该校参考的37名学生全部上了“省控线”。

  广安区人民医院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市民熊露(化名)陪着两岁多的儿子做康复训练,改善偏瘫症状,孩子一年有2万元的兜底保障,至少有8个月免费进行正常频次的康复。这个项目有个好听的名字——浔爱扶翼之家,是南浔区今年援建的。

  金川县观音桥镇,安吉援建的非遗传习所容纳176种非遗,30多名年轻学员学习唐卡绘制,传承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

  ……

  这背后,是来自湖州的宝贵经验,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南浔助力广安构筑学无忧、业无忧、居无忧等在内的“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德清送去了“一村、一花、一琴、一班、一室、一基地”的“六个一”乡村振兴模式;市教育局选派10余名教师、市卫健委选派9名帮扶医生先后赴金川,以教育和医疗“组团式”帮扶开展对口支援。

  如今,本轮援川干部人才即将告别四川,太多不舍的感情萦绕在两地干部人才和受援地村民心中……

  5月17日,在小金县冒水村第二届“幸福冒水·感恩节”上,党的二十大代表、冒水村党支部书记陈望慧把“冒水村荣誉村民”的奖杯颁给湖州援川干部——小金县委常委、副县长翟金坚,同样获得奖杯的还有援川干部陈巧华。“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会一辈子记得。”翟金坚说。

  “3年里,翟常委来了300多次帮我们援建。他不是村民,胜似村民。”陈望慧深情地说。

  “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会一直延续下去。”援川干部陆翔说,新一批援川干部也将于今天抵达四川。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这首曾在川地传唱的歌曲,将成为历史。两地的故事与情缘,永远没有句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湖州市 长兴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