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亿元,判赔数额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审落槌

6.4亿元,判赔数额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审落槌
2024年06月17日 20:30 21世纪经济报道

历时6年,两次审理,吉利起诉威马窃取商业机密和技术侵权案件终审落槌。

6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了一起国内两家知名车企之间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

该案原告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据悉,该案所称“国内两家知名车企”即吉利控股集团与威马汽车。

挖走吉利近40名骨干

法庭认定威马方非法获取技术

事情起于吉利下属的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赴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工作,其中30人于2016年离职后即入职。

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发现威马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述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原单位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以下简称“涉案技术秘密”)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

且威马集团、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威马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利控股集团、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涉案技术秘密。

因涉嫌侵害吉利方涉案技术秘密,2018年吉利方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方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本案中,吉利方未能提供其因被侵权所受实际损失的直接证据,威马方也因其自身经营原因为亏损状态。

判决指出,威马方如果不是通过侵权方式获取并使用吉利方涉案技术秘密,则其需要支出相应的汽车底盘技术研发费用或者向技术提供方支付许可使用费,由此将导致其亏损的相应增加,故而因侵害涉案技术秘密所减少的研发成本或亏损亦属于威马方因侵权获得的利益。

6.4亿元的赔偿依据是什么?

判决书显示:吉利方起诉时提出,威马方已获融资526亿元,按照研发成本占比4%计算,威马方因侵害涉案技术秘密节省了研发费用,获利约为21亿元。

在二审中,最高法基于威马方的侵害事实,对案件惩罚性赔偿基数及最终赔偿数额进行了计算。

鉴于本案缺乏计算威马方因侵害涉案技术秘密而减少研发成本或亏损的直接证据,故可以用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同期利润为参考,根据威马方自己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的记载,以威马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的销售数量(81733辆)及平均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其整车销售可得利润,并综合考虑涉案底盘技术秘密利润贡献率等因素,计算威马方侵害涉案技术秘密所获得的利益。同时,考虑威马方具有明显侵权故意、侵权情节恶劣、侵害后果严重等因素,本案以2019年4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施行日为界,对威马方2019年5月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侵权获利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而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的侵权获利只计算补偿性赔偿数额。经计算,威马方应赔偿吉利方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约6.4亿元。

吉利胜诉意义重大

重重危机的威马拿啥“买单”?

“吉利这个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上海高院一审判赔的700万元,最高院二审改判为6.4亿元人民币,成为截至目前中国判赔金额最高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可见,最高院在具体案件的判赔上还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权利人维权而言,客观上释放了积极信号。”对于吉利起诉威马事件,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剑林向记者说道。

然而,根据一份重整案提及的审计报告,威马科技集团经审计后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负债高达203.67亿元。重整案附表还显示,除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的266.32万元,威马拖欠的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4000万元,人均债权金额超过10万元。在普通债权人中,除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的158.13万元,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市场服务、销售和其他服务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17.34亿元,平均债权金额为1000万元。其中,涉及的公司有科大讯飞、特来电、比亚迪蓝色光标、米其林、德赛西威等知名公司。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一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威马汽车获得了包括但不限于百度、腾讯,以及红杉、SIG等明星资本和各路国资的投资,累计募资超410亿元人民币。而“蔚小理”在上市之前,融资金额均未超过200亿元。不过,威马汽车在去年10月否认了“融资400亿元”的信息,称其混淆了融资金额与债权以及债务金额。

如今深陷危机正在重整的威马汽车能否支付吉利这6.4亿元的赔款或许还是未知数。

对于如何解决终审的判赔数额,截至发稿,威马汽车对此事暂无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方面表示,该案判决在停止侵害技术秘密民事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以及拒绝履行停止侵害等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及其计付标准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探索。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本案是截至目前中国判赔金额最高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客观上释放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信号。这也在提醒更多的车企,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竞争激烈,但尊重知识产权,独立掌握核心技术更为重要。

本文综合自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证券时报、都市快报、每日经济新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