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985,跑出一支IPO天团

东北985,跑出一支IPO天团
2024年06月07日 10:43 融中财经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本文3966字,约5.8分钟

作者 | 千然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今日,巍巍哈工大迎来了104周年校庆。

肥沃松嫩平原上,滔滔松花江畔,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巍巍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最早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到从20世纪50年代“工程师的摇篮”,再到如今成为享誉全球军工名校,一代代哈工大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哈工大的辉煌篇章。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句平白却充满力量的校训,除了影响着一代代哈工人在与国家发展一次次同频共振中铸就着辉煌外,还伴随着中国工业家底从一穷二白走到现代体系门类齐全的当下。建校百年来,哈工大培育的数十万学子耕耘在工业、航天、国防等各个领域,不负国之重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精英,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贡献了巨大力量。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在今日的创投圈,同样活跃着一群自带创新基因的哈工大人。他们中有许多人已在创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速腾聚创邱纯鑫、Pico创始人周宏伟、时空道宇王洋、银河航天徐鸣、斯坦德机器人王永锟、乐聚机器人冷晓琨、弓叶科技莫卓亚等,从机器人到VR、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诸多创新领域,无不闪烁着哈工大学子的身影。

同时,哈工大军团的力量在投资领域中同样不容小觑。1993年,哈工大便出资设立了国资背景的早期VC哈工大资产投资,后者近些年也投资了一批高科技企业。而随着深圳校区落地,哈工大与深创投的合作更是日益紧密。就在近日,哈工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还带队到深创投集团考察交流。双方围绕前沿技术投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创业、风投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拓展校企创新合作空间。

显而易见,创投圈的“哈工大力量”生生不息。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哈工大学子将继续秉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01

哈工大军团,排队IPO

多个哈工大系IPO在赶来的路上。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发生在今年1月5日。彼时,速腾聚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激光雷达第一股”,而这也是港股2024年首个IPO。而其成名背后,是一个哈工大师生联手创业的故事。

速腾聚创创始人邱纯鑫,于2007年本科毕业后,便进入了哈工大深圳校区硕博连读,攻读控制科学及工程专业。在校期间,邱纯鑫的博士研究课题是“户外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技术”,其中会涉及对一些环境三维特征的提取,间接提升了他对激光雷达的兴趣与积累。邱纯鑫认为,摄像头在黑暗环境中就如同一个瞎子,算法再好也无法做数据提取,因此他下定决心要自己来研发传感技术。

最终,邱纯鑫选择了在当时看来十分超前的“无人驾驶激光雷达”这个创业路径。尽管彼时激光雷达还走在政策与法规的前面,但邱纯鑫从产品和技术上深耕,仍然决定说做就做。于是,邱纯鑫决定以课题组为创始团队,2014年初,邱纯鑫团队制作出了首个激光雷达的demo,并在2014年8月正式成立速腾聚创,完成了向产品的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哈工大实验室孵化出来的企业。速腾聚创的核心创始成员,除了邱纯鑫外,还有邱纯鑫的博士生导师朱晓蕊教授,以及邱纯鑫的同门师弟刘乐天,三人至今在公司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员。股权结构显示,担任公司创始人兼CEO的邱纯鑫持股11.58%,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朱晓蕊持股6.94%,公司CTO刘乐天则持股4.25%。

除了敲响港交所大锣的速腾聚创外,还有很多哈工大师生项目在排队进场二级市场。

不完全统计,提交IPO申请的便有天星医疗、核心医疗、思哲睿等企业。其中研发生产手术机器人的思哲睿,出自哈工大教授之手,而公司多名董事或高管亦是哈工大校友或在哈工大任职,公司多项发明专利也从哈工大处购得。在其身后,更是能看到“哈工大”投资人身影,持股约13%的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博实股份集团,是哈工大资产的投资企业。

而上述提及的博实股份,除了接受过哈工大资产投资外,与哈工大关系同样匪浅。这是一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机器人研究所科研骨干创办的公司,与哈工大多有联系,早在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研究院挂牌成立。在4年前哈工大百年校庆来临之际,博士股份就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助力哈工大新百年发展建设。此外,公司董事长邓喜军个人捐赠人民币100万元,用于学校人才培养及奖教金。

如邓喜军所言,“哈工大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闻名世界。在航天国防、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天眼、地星激光通讯、多领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方面硕果累累,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顶尖科技栋梁人才及大批优秀人才。哈工大学子一直都是社会各界争抢的‘香饽饽’。这正是哈工大严谨治学态度、求真治学理念与务实治学作风的必然结果,也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诠释与引领所向。”

02

创投圈的“哈工大”力量

放眼投资圈,同样活跃着无数哈工大人的身影。

2024年首个港交所IPO速腾聚创的成功,离不开哈工大教授朱晓蕊提供的帮助。朱晓蕊早年也曾在哈工大攻读学业,后在美国犹太大学进修并取得博士学位后,朱晓蕊来到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任教,更在2011年被破格评为博士生导师。

这位有着光辉履历的哈工大教授,在商界也并非无名之辈。希望“学术、工业、投资三界加速融合”的朱晓蕊,亲手投出了两大独角兽。早年,时任博士生导师的朱晓蕊,手上有两条研究线,一条做无人车的雷达,最后发展成了速腾聚创;另一条则做无人机的飞控系统,重点支持大疆。

而大疆,正是朱晓蕊投出的另一个独角兽。此前,朱晓蕊曾受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导师李泽湘之邀加入大疆,除了与李泽湘共同出资外还担任大疆的CTO,亲历了大疆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团队到全球无人机霸主的全过程。

除了大疆和今日上市的速腾聚创这两头独角兽外,朱晓蕊还参与孵化了机器人公司“大道智创”、自主驾驶导航技术研发商“一清创新UDI”等项目。

朱晓蕊只是哈工大创投军团的一缕缩影。毕竟论投资,哈工大更是不遑多让。

早在1993年,哈工大便前瞻性地设立了资产投资部门,这一举措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优化校办产业及资本架构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正面效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哈工大资产投资旗下由哈尔滨益辉咨询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近年来活跃于多个投资领域,其重点主要落在生物医疗、半导体技术以及企业服务等高端制造与服务业上,且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等早期融资阶段。

不仅如此,哈工大在拓展合作伙伴关系上也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其中,哈创业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创投汇金”便是哈工大资产投资的重要出资人之一。这家集团的背后,有着哈尔滨市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全力支持,这种国有资本的注入,无疑为哈工大资产投资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除了与黑龙江政府的紧密合作,哈工大也在积极寻求与深圳政府资本的携手。此前,深创投三度出手“哈工大系”企业思哲睿,便在创投圈引起广泛关注,而这不过是哈工大深圳校区建成后,哈工大与深圳资本进一步交流的印记。

2023年7月,哈创投集团、深创投及哈工大资产公司,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按照市国资委相关部署,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基金投资事宜开展了洽谈。在这次会议中,哈工大资产公司及深创投共同展示了11项优秀的科技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电气设备、工业软件开发以及半球谐振陀螺产业化等多个领域。双方还计划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并依托哈创投管理团队的丰富经验,在孵化器建设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03

为何是哈工大?

在全国遍布18个省市的985高校中,位于中华大地东北端的哈工大因地理位置,历来低调。但这所“最北985”的实力不容小觑。

以工科见长的哈工大,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的新阶段;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58年,按邓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调整专业设置,创建尖端专业。至1962年,完成民到军的转变,形成全面、配套的专业体系,哈工大也逐渐成了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20世纪9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哈工大进入到了第二个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这里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诞生了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微纳卫星……

近几年,科技成果转化大潮兴起,大批立足于硬科技的创新型企业孵自学院,商界走出一支支偏好本校的传统优势赛道的“学院派创业大军”。例如清华大学的AI,西湖大学的生物医药、华南理工的新能源造车等。而哈工大,则在机器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独成一派。

哈工大在近年来,更是加速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合纵连横打造国家级科研平台集群,全面发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推动高技术成果在龙江落地转化。

而为了全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哈工大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班;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学科团队+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区域平台”的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梳理形成哈工大特色重点项目库、重点专利库、企业需求库、金融对接库。

一份发于2022年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学校建立了27个校级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基地、5个创新实践馆、16个创业苗圃、1个师生创业共享机械加工平台和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打造了全链条式创新创业“预孵化”载体。学校已构建1.5万余平方米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器两大功能区,先后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290家,资本估值累计超过10亿元、融资累计4.9亿元。仅2021年就入园孵化企业31家,创新创业项目66项,提供扶持资金394万元。

如今,凭借哈工大在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强大学术以及创新优势,以及对于科研成果发展的重视,上述数据只会节节攀升。

商界上的哈工大军团,队伍也势必不断壮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