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急刹车,背后资本大佬永不止步

马可波罗急刹车,背后资本大佬永不止步
2024年05月30日 18:36 源媒汇

“逆势操作”似乎是马可波罗的惯常玩法。除去瓷砖产能过剩却选择“扩产”之外,马可波罗的绿色能源布局也颇为蹊跷。

作者 | 谢春生

主编 | 苏淮   

到嘴的肉没吃着,还惹来一身骚。

IPO暂缓审议,不仅未能让马可波罗从舆论旋涡中抽身,反而招来更多非议。作为“4·30上市新规修订”后交易所审议的第一单IPO申请,马可波罗在斩获泼天流量的同时,其财务状况、突击分红、夕阳产业、依赖房企等问题,亦成为争议重点。

近几年,为了推进马可波罗顺利上市,创始人黄建平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恰恰是这番不懈努力,才让黄建平背后错综复杂的资本系族逐渐显露出来。

从入主A股上市公司四通股份(603838.SH)到推动马可波罗IPO,黄建平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也引发了股民的高度关注。外界好奇,在这些资本系族的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马可波罗横空出世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黄建平的经历,其实是一段典型的企业家“打怪升级”创业史。尤其是在其从业初期,早早便展现出了这种“大将风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广东普宁人的黄建平,出于对陶瓷行业的喜爱,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后果断选择无机材料系陶瓷专业,且在毕业后顺利进入佛山国营工业陶瓷厂工作,一度干到研究所所长。

或许是出于对未知的挑战,亦或是不甘于安逸,想要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干出一番大事业。1988年,黄建平放弃旁人眼中的“铁饭碗”,离开佛山国营工业陶瓷厂,入职东莞建筑装饰材料厂担任副厂长,负责技术。

彼时的东莞建筑装饰材料厂,正面临连年亏损、库存积压等多重难题,甚至一度陷入倒闭漩涡,公司负债高达8000万元。黄建平临危受命,决定立马展开全方位的深入调研。而在频繁的门店和用户走访中,黄建平渐渐发现,虽然国产瓷砖品质不错,但缺乏多样性;反观一众洋品牌,却凭借“丰富选择”在当时的市场走俏。

摸准市场需求的黄建平,立马萌生创建新品牌的想法。1996年,业内第一个自有品牌“马可波罗”诞生。马可波罗一经问世,即凭借高颜值的哑光仿古砖在市场走红。也正是这一壮举,让连年亏损的东莞材料厂迅速扭转颓势。

而今,近三十年过去,马可波罗早已今非昔比。黄建平也从当年的没落小厂副厂长,一跃成为“瓷砖大王”,将一个负债8000万、濒临倒闭的小厂,打造成了营收近百亿的“瓷砖一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这个过程中,黄建平的野心也一步步变大,其开始从传统的实业领域逐步走向资本市场。

四通股份引发的质疑

2021年,黄建平控股的广东唯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唯德实业”),耗巨资拿下A股上市公司四通股份的控股权。

2021年9月7日,四通股份发布公告称,唯德实业要约收购公司股份交割完成。要约收购期间,共有2964.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26%)接受唯德实业要约。截至9月7日,此次要约收购的清算过户手续已经办理完毕。收购完成后,唯德实业共持有公司股份6484.7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0.26%,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及控股股东,黄建平成为公司实控人。

而这,仅仅只是黄建平资本系族的冰山一角。据招股书显示,马可波罗实控人及近亲属控制的企业共计51家。从披露的马可波罗股权架构来看,黄建平便是实控人。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招股书

虽然黄建平资本系族庞大,但被收购的企业却并未能迎来好运,甚至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譬如四通股份,2021年至2023年间,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8亿元、2.37亿元、1.86亿元,归母净利润0.32亿元、-0.26亿元、-0.37亿元。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呈现出逐年下滑态势,尤其是归母净利润不仅由盈转亏,且亏损幅度有持续拉大的迹象。

据最新的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四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0.38亿元,同比增长6.07%;归母净利润-0.06亿元。虽然营收略有增长,但仍未能扭转亏损情况。由此,也引发了外界的各种猜想。

甚至有用户在雪球平台分析:“发现一个问题,四通股份与马可波罗应该是同一控制人,也就是说四通是大号快退市了,准备拿小号马可再上市套钱”。

图片来源:雪球评论截图

有此猜想者不在少数。5月20日,亦有雪球用户发帖表示:“马可波罗和已快退市边缘的四通股份竟然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两个公司干还是同一行,同业竞争竟然没有核查出来,更离奇的事两个经营状况天壤之别,马可波罗年年盈利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而四通股份竟然连年亏损,这滋味着什么,难道是大号玩不下去了再弄个小号么?先把钱分了再向股民基民要钱,比卖瓷砖来钱快,很明显的问题,券商保荐律师会计师竟然都没有核查出来,真是亦非所思,(马可波罗IPO)只是暂停,为什么不是终止?”

尤其是随着马可波罗IPO暂缓,社交平台对于这家公司的质疑声与日俱增。那么,马可波罗的真实经营状况究竟如何?在其背后是否还藏有什么秘密?

“逆势扩张”争议难平

从业绩看,马可波罗“瓷砖一哥”的地位稳如泰山。

图片来源于马可波罗官网

中国建筑卫生瓷砖协会确认,2021-2022年马可波罗的营业收入位列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第一,是行业综合实力第一梯队企业。截至2023年末,马可波罗的营收仍为业界第一。

据天眼查及财报数据,2021年至2023年,马可波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3.65亿元、86.61亿元、89.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3亿元、15.14亿元、13.53亿元。

反观陶瓷类上市公司东鹏控股(003012.SZ)、蒙娜丽莎(002918.SZ)、帝欧家居(维权)(002798.SZ),在过去3年里不管是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均低于马可波罗。甚至蒙娜丽莎、帝欧家居在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均转盈为亏,分别为-3.81亿元、-15.09亿元。

虽然营收和净利润数据亮眼,但有一点却令人疑惑。

源媒汇梳理发现,从产能利用率的角度来看,2021年至2023年,马可波罗分别实现产能2.11亿平方米、2.20亿平方米、2.50亿平方米,产量分别为1.96亿平方米、1.92亿平方米、2.17亿平方米,产能利用率呈逐年走低迹象。

事实上,不仅仅是马可波罗,整个瓷砖领域都呈现出产能过剩趋势。据《中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年鉴(2022 版)》统计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全国陶瓷砖总产量分别为81.74 亿平方米、73.10亿平方米、67.30 亿平方米,同比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

尤其是自2021年开始,各大房企相继爆雷,楼市萎靡,作为上游的瓷砖行业,也从集中增量市场进入到分散的存量市场,再逐步陷入如今的全方位缩量市场,由此国内的瓷砖市场也呈现出了“过剩、缩量、分散”的基本特征。

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下,马可波罗仍然执着于产能扩张,令人颇为费解。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发行拟募资31.58亿元,主要用于提高产能和绿色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两个方面。其中,用于提高产能项目的总投资金额超14亿元。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招股书

实际上,自马可波罗成立以来,已先后在广东东莞、清远、江西丰城、重庆荣昌及美国田纳西州建有五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2亿平方米。在行业产能过剩,以及产能利用率逐年走低的情况下,马可波罗当前产能足以够用。

此外,源媒汇发现,“逆势操作”似乎是马可波罗的惯常玩法。除去瓷砖产能过剩却选择“扩产”之外,马可波罗的绿色能源布局也颇为蹊跷。

招股书显示,马可波罗在江西丰城生产基地合作建成建陶行业规模领先的屋面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超100MW,自2019年9月逐步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超4亿度。而马可波罗仍在继续扩大丰城生产基地的屋面光伏发电站建设规模,当前正在合作建设装机容量50MW,建成运行后年增加光伏发电量5000万度以上。

此外,马可波罗还在广东清远生产基地、广东东莞生产基地、重庆荣昌生产基地规划合作建设合计超50MW的光伏发电站。未来,马可波罗的屋面光伏发电站规模将超200MW,年发电量超2亿度,预计可实现节约6万吨标准煤/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8万吨/年。

然而,从马可波罗披露的近三年能源采购情况来看,采购金额却呈现出逐年走高态势。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招股书

纵然如此,马可波罗仍然计划加大投入。招股书显示,此次募资拟用于绿色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的总投资金额超12亿元。

在瓷砖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甚至一度被外界视为“夕阳产业”的形势下,马可波罗此举难解投资者心中的疑虑。

如今,马可波罗对于未来营收期望虽然仍持乐观态度,但投资者的期望值却正在逐渐走低。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吴星萍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