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挡得住英伟达狂飙?黄仁勋要打造AI工厂

谁能挡得住英伟达狂飙?黄仁勋要打造AI工厂
2024年05月24日 09:32 新浪科技

  势不可挡,令人惊叹!即便今天美国股市因为通货膨胀的担忧情绪而全面下滑,也完全影响不了英伟达的涨势。耀眼的第一季度财报公布之后,AI龙头股英伟达延续着强劲势头,昨天盘后就轻松突破1000美元关口,周四更是不断创下股价新高,最终以9.3%的涨势收盘,报收于1038美元。

  市值仅次于微软苹果

  看起来没什么能挡住英伟达的攀升。伴随着AI风口的强劲袭来,AI芯片龙头股英伟达股价也随之起飞。过去两年时间,英伟达的股价已经飙升了523%,今年以来又上涨了120%。这种火箭般的涨势堪比几年前的特斯拉,只不过特斯拉目前市值已经较高点缩水了一半。

  仅仅一年时间,英伟达市值就从几千亿美元一路狂飙到现在的2.55万亿美元,排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三,仅次于微软和苹果两大巨头,甚至是AMD、高通、英特尔等其他芯片巨头市值的十多倍。尽管英伟达的营收规模去年才超过这些芯片巨头,但资本市场最看重的是未来的增长空间,只因为英伟达主宰了AI芯片领域。

  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EO,爱穿皮衣的黄仁勋持有英伟达将近4%的股份。随着英伟达股价不断飙升,他的个人资产也已经超过千亿美元门槛,不仅成为全球华人首富,更跻身全球超级富豪的前15位。黄仁勋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不仅是个人财富,还有如日中天的影响力。 

  今年61岁的黄仁勋如今在美国商界的声望,甚至超过了九十年代末引领互联网热潮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更被美国媒体誉为“开启AI工业革命的新达芬奇”。黄仁勋其实比杨致远还大五岁,但却晚了几十年才迎来人生巅峰;杨致远不到30岁就已经身价百亿,但雅虎现在已经成为了互联网遗迹。

  “开启新工业革命”这个词,黄仁勋的确当仁不让。他在财报发布之后的分析师会议上强调,英伟达正在开启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AI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几乎每个行业的生产力,更能帮助各家公司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能效。

  毫不夸张的说,英伟达是目前美国股市最令人关注的明星股,过去一周时间,美国股市都在焦急等待着他们的财报发布。市场对英伟达的财报有着很高的预期,这也令不少投资者担心,一旦英伟达没有延续耀眼业绩,可能会引发连锁抛盘。

  此外,英伟达的业绩不仅关系到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和股价走势,也是整个AI相关产业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到诸多AI类股的表现。即便是英伟达投资的诸多AI公司也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根据英伟达此前向SEC提交的13F文件,这家公司投资了诸多AI公司。语音交互AI公司SoundHound AI就是其中之一。在英伟达披露持股之后,这家公司当天股价就飙升了67%。

  但结果是,英伟达又双叒叕交出了高于预期的财报,不仅让市场感到安心,更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入场,从而一举推动英伟达股价突破了1000美元关口。随后投资银行Bernstein也将英伟达的目标股价从1000美元上调到1300美元。

  不过,推动英伟达股价飙升,不只是耀眼的财报。英伟达在盘后宣布了1拆10的拆股方案,从6月7日开始实施。虽然拆股并不会改变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但却可以降低每股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散户投资者。过去几年时间,苹果、特斯拉等巨头企业都曾经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推高股价。此外,英伟达还把每股派息从4美分提升到10美分,增加了股东回报规模。

  明年还是供不应求

  这是一份怎样闪耀的财报?英伟达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市场预期的246亿美元,净利润更是暴涨644%,从20亿美元急剧增长到149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9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增长超过200%,而且连续三个季度毛利率增长超过十个百分点,第一季度毛利率甚至高达78.4%。在这样的营收规模上,实现这样的增长,在巨头企业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投资者最关心的业绩基本面,当然是推动英伟达业绩起飞的支柱,即AI处理器相关的数据中心业务。当季这一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27%,达到225.6亿美元。曾经的核心业务游戏业务虽然同比增长18%,也只有26亿美元。黄仁勋个人很看重的新增长点汽车业务当季同比增长11%,至3.29亿美元。

  黄仁勋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最新的AI处理器Blackwell下个季度就会开始交付,是目前Hopper处理器的两倍,这款售价超过3万美元的新GPU已经全面投产,届时将有超过100家OEM厂商采用,同样是Hopper处理器的两倍多。

  据他介绍,Blackwell处理器会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在第三季度全面上市,而最终客户能够在第四季度用上新平台。英伟达自己并不生产处理器,他们依靠台积电代工,随后向戴尔、Supermicro等服务器供应商交付。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英伟达的AI处理器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英伟达不得不发愁如何公平供应客户。而这种状况依然会延续到新平台。英伟达CFO克莱斯(Colette Kress)表示,Hopper和Blackwell平台的需求都远远超过了预期,而且明年也一样如此。

  从游戏芯片到AI芯片

  在30年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英伟达都不是一家家喻户晓的公司,也不像苹果、微软、惠普、英特尔那般为人熟知,只有游戏用户才知道这家略显小众的芯片公司,而游戏显卡也是英伟达GPU最主要的市场。

  仅仅两年前,游戏业务还是英伟达最大的收入来源;而现在的英伟达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家AI芯片公司,数据中心业务营收急剧膨胀,营收占比已经高达87%,是游戏业务的将近九倍,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第一季度还是六倍。

  但随着OpenAI推出ChatGPT掀起生成式AI革命,各大巨头不断加码进行算力竞争,带动数据中心需求急剧增长,也将这一领域主要芯片供应商英伟达推到了行业巅峰。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正是从2023年开始起飞的。

  根据行业分析公司Omedia的数据,英伟达目前占据了AI处理器市场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无论是OpenAI及其盟友微软,还是谷歌、亚马逊和Meta,其AI军备竞赛都离不开英伟达的GPU。英伟达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而供不应求的状况更是促使各家公司继续抢购更多的英伟达芯片。

  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大客户是谁?CFO克莱斯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介绍称,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等大型云计算公司贡献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营收,在数据中心业务的占比接近45%。

  新增长来自各行各业

  过去一段时间,各大巨头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最新AI产品,无论是OpenAI的GTP-4o,还是Meta的Llama 3,还是谷歌的Gemini,或是微软的CoPilot,其背后的数据中心都是建立在英伟达的GPU之上。谁不加码投入,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掉队。

  科技巨头的AI军备竞赛依然没有减速的迹象,他们还在不惜血本地加码投入。就在过去几周时间,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这四大巨头又宣布了他们新的AI部署战略,计划在今年总计投入近2000亿美元,加码打造数据中心与处理器。这一投入规模比去年猛增了46%。

  当然,云服务公司采购GPU构建数据中心也是一种收获颇丰的投资,因为他们可以向诸多企业提供基于AI的云服务。克莱斯表示,云计算公司在英伟达芯片上投入1美元,就可以在未来四年的云服务业务中获得5美元的收入。

  黄仁勋强调,投入AI竞争的不仅是这些云服务巨头,还有更多的创业公司、消费类互联网企业,包括汽车以及医药等传统行业。他强调了来自AI创业公司的旺盛需求,称目前有来自各个领域的1.5万-2万家AI创业公司正在等待英伟达的芯片供应,期待通过英伟达的设备来训练自己的AI模型。

  为了在AI领域抢占先机,各家创业公司的确离不开英伟达这个“超级军火商”。红杉资本在今年3月预计,各家AI创业公司已经投入了500亿美元采购英伟达处理器训练自己的大模型,但他们营收总计也只有30亿美元。

  黄仁勋还专门提到了马斯克的特斯拉以及汽车行业的AI需求。他认为,未来所有的汽车都需要具备自动驾驶领域,而特斯拉正在引领汽车行业的这一转型。“车企将成为今年数据中心最大的垂直企业。”

  此前访华的时候,马斯克就宣布今年要投入100亿美元用于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相关的AI研发,而这背后同样离不开数据中心以及英伟达处理器。特斯拉已经采购了3.5万张H100 GPU,为英伟达贡献了超过10亿美元的营收。 

  打造AI工厂迎接市场竞争

  当然,如此利润丰厚的行业,自然会引来科技巨头们的入局竞争。而且,各大科技巨头也不愿意将关系自己未来的AI战略完全绑定在英伟达平台。因为英伟达也向创业公司提供芯片,帮助他们挑战亚马逊、谷歌和微软。而且,英伟达自己也有云服务业务,甚至还涉足了云游戏领域。

  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一方面继续采购英伟达的GPU,延续他们在AI训练领域的强大优势,另一方面也在抓紧研发和部署自己的GPU,减轻对英伟达的产品依赖。

  谷歌最新的Gemini AI已经在自己的AI芯片上运行,而不是依赖英伟达。这家AI巨头耗费了20亿-30亿美元,与博通打造了超过100万张AI芯片。Meta的第二代芯片Artemis将于今年投产。微软和亚马逊都在去年11月宣布自己生产AI芯片。

  谷歌、微软和亚马逊这些云计算巨头自研AI芯片有着独有优势:他们本身就是AI芯片的最大用户,因此很容易达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而且,他们可以完全根据自己需求来设计定制芯片。而且,他们还可以为自己投资的创业公司提供芯片,扩大自己的AI生态圈。

  即便自研芯片需要投入巨资,但因为这些巨头本身需要采购巨大的芯片,因此自研可以节约巨大的成本。以谷歌为例,英伟达AI芯片售价1.5万-3万美元,而谷歌自研芯片的分摊成本只有2000-3000美元。行业分析公司TechInsights预计,谷歌实际上已经成为去年的第三大AI处理器公司。

  而且,这些巨头还可以通过自己的AI芯片将创业公司锁定在自己的生态平台上。去年9月,亚马逊宣布向旧金山AI创业公司Anthropic投资至多40亿美元,其中一个条件是后者未来将用亚马逊设计的AI芯片。

  除了这些巨头,英特尔和AMD这两大传统芯片巨头也发布了自己的数据中心AI处理器,而且开始获得出货与营收。AMD CEO苏姿丰上个月表示,今年AMD可以从AI处理器领域获得至少40亿美元营收;而英特尔也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获得5亿美元的AI处理器营收。

  如何面对来自巨头客户和传统芯片巨头们的竞争,这也是英伟达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过黄仁勋似乎对此并不担心,他提到这种市场竞争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而英伟达打造的不仅仅是GPU,而是“AI工厂”。

  他解释称,生成式AI意味着推理过程变得异常复杂,不仅涉及到预测理解上下文,还需要快速生成大量标记。而英伟达的处理器在推理领域拥有明显优势,不仅适合训练,也支持快速推理,而且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还支持多种部署方式。

  黄仁勋强调称,英伟达构建的不仅仅是GPU处理器,而是AI工厂,包括了CPU、GPU、内存、NVlink、InfiniBand以及以太网交互机。这些AI工厂通过整体架构以及平台部署的方式构建,让更多的合作伙伴与企业客户可以灵活部署。这些都是英伟达的独有优势所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