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邓浩 上海报道
不久前,在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政府提出,2024年要围绕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重点加快构建“2+2”+“3+6”+“4+5”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加大经济总量,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218.66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从增速看,全市GDP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以来,上海已出台实施了汽车芯片、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等创新发展支持政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
强劲的经济增长背后是坚实的制造业基石。
日前,中颖电子、富瀚微、上海莱士、卫宁健康、松芝股份、华测导航、思源电气、泰胜风能和协鑫集成等一批在沪上市公司代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了其产业发展规划和最新战略部署。
从资本市场维度或可一窥上海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以深交所为例,截至2023年年末,上海共有112家深市上市公司,总市值近万亿元。
从行业而言,深市上海公司跨度极大,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涉及22个子行业,其中高端设备、集成电路、医药生物等制造业占比突出;从利润来看,去年深市上海公司表现坚韧,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有38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超过1亿元,55家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速在10%以上,接近一半。
周期见底叠加车载“芯”机遇
集成电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中度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
浦东张江科学城有“中国硅谷”之誉。目前,全国芯片设计10强中有7家总部设立于此,国内首款商用通用GPU也诞生于此,此外半导体设备上,28纳米光刻机在研,5纳米刻蚀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受经济周期和消费电子影响,半导体产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产业完整周期一般为3-5年,本轮的周期顶峰是2022年上旬,此后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下行。不少业内专家预测,2024年半导体行业周期将见底回升。
“2023年的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大多有此前超量屯购的芯片库存需要去化,因此芯片的销量比实际的终端品销量少,芯片销售未能与逐渐步入复苏的终端消费同步。迈入2024年,我们认为终端产品生产商的芯片库存调整周期已经结束;芯片设计企业的库存尚处于偏高水平,伴随今年的需求复苏,预期多数芯片设计企业可以顺利完成库存去化,行业周期将见底回升。”中颖电子(300327.SZ)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随着新能源车开启市场化驱动,近年来市场渗透率不断走高,其中自主品牌车企发挥了重要引领,带动本土产业链迅猛增长,比如车载芯片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机会,不少半导体公司布局车载市场。
“有大量本土整车厂,会选择本土供应链,此外中国车企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探索和努力相较一些老牌车企有一定领先性,这对芯片产生进一步的升级换代需求。公司顺应行业发展,在车载视觉传感和车载传输芯片领域下大力气布局,产品已经获得头部厂商的认可,相信这个方向上公司的布局能收获未来成果。”富瀚微(300613.SZ)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公司依靠多年MCU的技术沉淀和质量口碑,赢得了不少客户的认可。公司车身控制MCU于2023年已通过AEC-Q100认证,并实现小额销售。我们会在车身控制领域、电机/压缩机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争取获得更多主机厂和Tier 1的认可,今年也有计划推出新品。”前述中颖电子负责人说。
生物制造迅猛与医疗信息化加速
生物医药也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公开资料显示,2017-2022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由3046.42亿元增长至853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2.9%。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增至9000亿元,2025年将增至10000亿元。
在区域空间上,上海市已形成“1+5+X”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打造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金海岸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北上海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五大特色产业区,培育特色产业载体。
上海莱士(002252.SZ)是中国规模领先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等,2022年全年采浆量突破1400吨,位居行业第二。
“随着国内医保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临床医生对血液制品认知水平的提高,未来国内血液制品市场需求总体上将继续呈现增长。自2008年起,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收购兼并开始出现,近年来并购行为日益增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自身发展,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上海莱士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ChatGPT爆火以来,应用生成式AI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各产业从业者争相布局的重点,医疗领域也不例外。
卫宁健康(300253.SZ)作为国内医疗信息化龙头企业,于去年10月召开Winning World 2023大会,正式发布了医疗领域大模型WiNGPT、基于WiNGPT的医护智能助手WiNEX Copilot。
“从技术发展角度而言,医疗垂直领域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倒逼信息化厂商必须要快速适应技术的变迁,迭代升级出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一代产品。”卫宁健康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直言。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从市场需求看,模型和场景的融合是关键。WiNEX Copilot致力于成为医护智能助手,已集成涵盖医院管理、医生增效以及患者端等100多个临床应用场景,在辅助诊断、内容生成、信息抽取、病历内涵质控等医学场景中,从提升工作效率到优质医疗质量下沉,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的智能知识服务。
乘智能电动车东风向上
过去一段时间,国内汽车市场发生巨变,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去年销量首次超过合资车,在新能源车市场上表现更是一骑绝尘,汽车的智能电动化开始由中国车企引领风潮。
上海作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高地,也正快速转型,并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统计局相关部门调查显示,2023年,上海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2.1%,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21.3%。
松芝股份(002454.SZ)是客车空调细分领域龙头,目前正积极布局乘用车业务,新能源车热管理相关业务,占其整体销售收入超过八成。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1-9月,其实现营业收入36.97亿元,同比增长26.97%,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90.75%。
“我们应该说紧紧抓住了行业发展机遇。2014年左右,我们就在政策推动下开始研发和配套新能源客车的空调产品,截至目前,大中型客车热管理板块,新能源占比已经超过70%。而全球范围内客车的电动化率也在提升,比如为响应欧洲低碳减排的号召,我们的二氧化碳热泵空调产品在2023年有比较大的突破。”松芝股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在乘用车领域,松芝股份自2017年左右,开始给一部分国内车企配置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产品,2023年乘用车热管理板块的销售收入,接近1/3与新能源乘用车配套,同时今年新增订单中已有接近2/3是新能源车相关产品。
同时,汽车市场正在从电动化上半场走向智能化下半场,其中中国市场走在全球的前端,智能驾驶辅助产品、智能网联产品渗透率与性能均快速提升。
在机器人与自动驾驶产业布局上,华测导航(300627.SZ)依托组合导航算法的核心技术优势,开发出了高精度、高动态定位测向测姿接收机等终端。
“目前,在低速机器人、矿车、港口、物流自动驾驶等领域,公司已经与阿里巴巴、踏歌智行、西井等公司达成合作。在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突破,已经被指定为多家车企的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部分定点车型已实现批量交付。未来,公司将积极布局车规级芯片、全球SWAS广域增强系统及持续投入优化核心算法,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华测导航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高端装备发力制造业引擎
强劲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离不开高端装备的生产配套。早在2021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就公布《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高端装备产业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数达到20家以上。
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变革正在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电网的低碳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等成为重点投资方向。思源电气(002028.SZ)作为输变电设备的龙头公司,受益于海内外电网建设需求迸发,相关订单增长迅猛。
“随着‘双随机’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步形成,电网的功率平衡及稳定控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投入更多的新型设备来保障未来电网的平稳运行。”思源电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2020年,我国宣布“双碳”目标,计划在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1200GW)以上。为此,国家积极出台引导政策,提升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引导风电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泰胜风能(300129.SZ)是国内老牌的风电塔筒桩基企业,2022年其控股股东变更为广州凯德控股。凯得控股其由广东省财政厅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直接控制。
“广州凯得携手泰胜风能,是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国企担当,也是双方基于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广州凯得将积极为泰胜风能提供市场、资金等全方位的赋能支持,大力支持泰胜风能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拓展风电智造装备产业基地,全方位开拓海上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助力泰胜风能实现新的业绩突破。”泰胜风能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和政策工具的驱动下,全球光伏市场规模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全年光伏装机量再创新高,远超行业预期,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约216GW,几乎是近四年的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总和。
在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预期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而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计240GW左右,全球超500GW。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N型组件在转换效率、双面率、温度系数等方面性能优于主流 P 型组件,随着生产技术、规模化、转换率等优势不断增强,N 型组件产品替代 P 型组件产品已成为确定趋势。当前下游电站尤其是集中式大电站对N型组件的接受度较高,需求旺盛。
协鑫集成(002506.SZ)深耕光伏领域多年,目前正在全力加码全新N-TOPCon大尺寸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
“2023年,公司组件、电池产能结构持续升级,目前合肥基地已有15GW组件产能落地,阜宁12GW高效光伏组件产能已于2023年四季度实现达产,公司大尺寸高效组件产能已居行业前列,规模效应明显。”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透露。
(作者:邓浩 编辑:骆一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