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退潮、减肥药爆火、反腐、出海……生物医药在震荡中创新|回顾2023

投资退潮、减肥药爆火、反腐、出海……生物医药在震荡中创新|回顾2023
2024年01月04日 21:17 市场资讯

  来源 国际金融报

  2023年,是新冠疫情政策调整后的第一年,也是红利退去后资本市场归于平淡的一年。

  年初,医院的呼吸科依然是最忙碌的科室,住院部爆满。但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已迎来资本寒冬,新冠相关概念股集体陷入业绩危机。

  年中,一直被称作“天坑”的阿尔兹海默治疗市场迎来突破性药物;GLP-1靶点的火爆让业内看到下一代“药王”的希望。政策端,一场医疗反腐风暴席卷医药全产业链,变革来临。

  年末,国内药企进军海外市场的号角吹响,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成为出海领军企业;首家被跨国药企(MNC)收购的中国创新药企出现,让行业重现曙光。

  风口转向

  新冠概念失速

  新冠疫情政策调整后,疫苗、抗原等产品需求大幅减少,直接冲击相关概念股。

  从2023年的三季报公布情况来看,曾经凭借新冠疫苗红极一时的康希诺前三季度营收1.76亿元,同比下滑75.17%;归母净利润亏损9.85亿元,同比下滑107.63%。抗原龙头九安医疗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7.45亿元,同比降88.84%;归母净利润8.97亿元,同比降94.41%。医疗器械龙头蓝帆医疗前三季度营收35.84亿元,同比下降4.56%;归母净利润亏损3.56亿元,同比下滑145.76%。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制图:唐菁阳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制图:唐菁阳

  整体来看,新冠相关概念股的业绩从年初跌到年末,依然未找到破局之法。但也有以九安医疗为代表的企业,在疫情期间积累了足够的现金后,开始跨界投资。本报记者曾就九安医疗成立汽车公司进行报道,年末,九安医疗再度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出资成立投资机构,期望在资本市场上有所受益。

  如何提高资金利用率?如何寻找新引擎?如何在红利消退后自保?将是新冠相关概念股在2024年继续思考的问题。

  GLP-1争夺“药王”

  2023年7月,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获批,叠加马斯克对该类药物减肥效果的“代言”,GLP-1靶点“火出圈”。9月,摩根大通上调对减肥药的销售额预测:GLP-1受体激动剂相关药物年销售额将超过千亿美元,被业内视作下一代“药王”,资本市场迎来狂欢。

  在A股市场生物医药板块整体走低的情况下,GLP-1减肥药逆势暴涨,通化金马常山药业(维权)翰宇药业等药企凭此收获数个涨停板。甚至还引入了“圈外人”贵州茅台开始涉足,茅台金石基金领投GLP-1相关生物科技公司泰和伟业。

  跨国药企方面,拥有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诺和诺德业绩和股价双飞,一举超过LVMH集团,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礼来减肥药Zepbound已在美国药店获批上市;罗氏以超30亿美元的成交价收购了GLP-1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狂欢的同时警报也在拉响。国际知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表明,司美格鲁肽这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12月1日,EMA风险评估委员会还展开了对于GLP-1受体激动剂有关的自杀和自残念头的潜在风险;礼来的Zepound则在近期被指停药后患者出现反弹。

  2024年,副作用与停药反弹风险下的GLP-1还能否继续辉煌,拭目以待。

  新药研发

  阿尔兹海默市场屡传捷报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0年我国共有1250万阿尔茨海默(AD)患者,并且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AD患者人数正在逐渐增加。预计到2025年,将有1550万AD患者,2030年进展趋势加速,AD患者将进一步增至1950万人。

  2023年7月,渤健和卫材共同研发的Leqembi成为20年来首个获FDA全面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让海内外药企屡战屡败的AD药物研发迎来曙光。此外,礼来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Donanemab也已于5月公布Ⅲ期临床试验数据,甚至表现优于Leqembi。有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这两款药物有望在国内获批上市。

  PD-1持续内卷

  内卷依然是今年国内PD-1市场的主旋律。除“四小龙”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外,康方生物、誉衡药业、康宁杰瑞和复宏汉霖等布局也紧跟其后。如今,各大药企的目光已经从国内放眼到海外。

  9月,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获得欧盟上市批准,成功打响国产PD-1“出海”第一枪,美国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FDA做出决议;10月27日,君实生物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正式摘得首个闯关FDA的国产PD-1桂冠;恒瑞医药研发的卡瑞利珠单抗美国BLA于2023年7月获受理。

  从国外早已上市的两款PD-1药物K药和O药所取得的成绩来看,目前海外市场对于该类药物的需求旺盛,如果ADC药物能顺利出海,无疑将为药企2024年的业绩加上一层保证。

  ADC迎来出海热潮

  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业内被誉为“魔法子弹”,其能够锁定精准靶向,锁定各类恶性肿瘤。又因为ADC能够与PD-1等其他药物联用,药企也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研发热潮随之而来。

  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联合开发和商业化的Enhertu,2023年7月获得CDE批准在国内上市。该药是国内首个有助于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延缓疾病进展和延长生存期的创新靶向疗法,市场对此普遍看好。

  根据各大药企陆续披露的三季度财报,2023年前三季度ADC全球市场规模74亿美元,预计全年会突破100亿美元。K药(曲妥珠单抗)、Enhertu(德曲妥珠单抗)等六款ADC都将超过10亿美元,其中,仅仅Enhertu2023年的销售额预计超过25亿美元。

  国内的ADC药物则在出海方面屡创新高。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中国有51%的临床ADC药品进入第二阶段及以后的试验,而全球这一数字仅为42%(包括中国)。前期的研发投入为后续成果收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产ADC的出海交易数量达到了17笔,其中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百时美施贵宝的合作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创下全年license out最高金额记录。

  2024年新年第一天,“创新药一哥”恒瑞就率先带来了好消息,其HER-3 ADC药物SHR-A2009,获得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次日,宜联生物又宣布以超10亿美元的总金额,将c-Met ADC新药YL211的全球权益授权给罗氏,为我国药企新一年的出海开了个好头。

  资本寒冬

  出海风头正盛

  相较于前三年的热钱涌动,2023年的资本市场显然更加理性,也让药企们集体“扎紧腰带”度日。从上半年来看,全球一级市场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规模为264亿美元,同比增长9%;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规模为58亿美元,同比下降30%。如何在资本寒冬下自保或另寻出路,已经有不少玩家给出了答案。

  2023年被业内视作中国药企的出海元年,也为经历漫长寒冬的生物医药行业注入暖流。医药魔方于2023年12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共发生了近70笔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已披露交易总金额超350亿美元。而对比2022年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4笔和275.5亿美元,均有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 制图:唐菁阳数据来源:医药魔方 制图:唐菁阳

  相较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份额更大,内卷程度相对更低且定价更高。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上市后,定价都达到了国内价格的20-30倍。当然,出海也绝非易事,对药企而言更是一种考验。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基石药业等均遭遇过“退货”经历。

  目前,国产创新药共有两种模式,分别是自主出海和通过License out“借船出海”。后者难度相对较低,成为多数本土药企出海的首选。上述提到的百利天恒与BMS的合作,以及宜联生物与罗氏的合作均为license out的典型例子。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已经进入了国产创新药出海的收获期,但药企仍然要保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长期投入,才能经得起出海的挑战。

  拆分、并购频上演

  在一级市场融资的压力下,药企们开始频繁拆分、并购。比如,丽珠集团拆分丽珠试剂、药明生物拆分药明合联、白云山拆分广州医药......拆分上市已经成为了新的融资渠道。但并非所有拆分出来的子公司都能够上市成功,丽珠试剂和广州医药的IPO均折戟,不过他们并没有放弃最后的融资机会,选择转战北交所。

  当然,不是只有国内药企在忙着拆分。跨国药企中,诺华的拆分无疑是今年最受关注的。9月15日,诺华宣布,将于10月4日正式拆分其主营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子公司山德士,虽然这家子公司曾与梯瓦、晖致称霸全球前三,但剥离后更能让诺华聚焦在创新药领域。“瘦身”也是当前大环境下,药企立足的必然选择。

  此外,2023年末,还出现了第一家被跨国药企收购的本土创新药企业,让国内Biotech看到了新的出路。阿斯利康于2023年12月26日宣布,收购CAR-T疗法公司亘喜生物,最终协议条款显示,此次收购合计交易价值最高约为12亿美元,与亘喜生物12月22日的收盘价相比溢价86%。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拥有创新实力的公司依然能够被认可,此次收购对于Biotech的投融资也将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政策导向

  反腐风暴席卷行业

  2023年7月21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医保局在内的9大部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疗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反腐风暴席卷整个生物医药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卷入其中,高管被查、医药代表停工、学术会议取消......二级市场上,医药板块也为此动荡不安,连跌多日。

  从医疗反腐后的最新三季报来看,部分药企销售费用下滑明显的同时,净利润也出现下滑,但这是整个行业刮骨疗毒的必经之痛。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医疗反腐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行业经营秩序,提升优质创新和合规程度高的企业的市场份额。

  另有药企高管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长期来看,医疗反腐行动将改善如今畸形的药品竞争格局,让良币驱逐劣币。在新的一年里,药企该思考如何建立起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

数据来源:同花顺 制图:唐菁阳数据来源:同花顺 制图:唐菁阳

  寻求低价与创新的平衡

  医保国谈是医药界每年必经的大考,“灵魂砍价”的背后是药企创新之难和患者用药之艰。2023年的医保国谈释放出了新的信号:鼓励创新药,鼓励创新企业。

  有业内人士曾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为了抵消医保的降价影响,部分药企存在降低药品有效成分的现象。而今年医保风向的调整,有望在药企创新和患者用药需求间寻找到新的平衡点。

  对于本次医保国谈,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指出:“强调的是三方平衡点,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创新成本要得到合理回报;医保基金要能够保证平稳运行;参保人个人要能够负担,这三点都需要考虑。”黄心宇还提到,只有创新才是医药发展的原动力,让有价值的创新药得到与其价值相匹配的价格。

  从调整后的医保目录来看,有23个国产一类创新药被纳入了目录范围,成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还有90个五年内的国产新药被纳入了目录范围,占比超过了70%。这也印证了创新依然是当下药企生命力的关键。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其霖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5 盛景微 603375 --
  • 01-09 永兴股份 601033 --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
  • 01-08 康农种业 837403 11.2
  • 01-05 贝隆精密 301567 21.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