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仍处于探索期,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仍处于探索期,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
2023年11月06日 11:07 第一财经

  由于监管原则上的差异,相较于保险公司,股份制银行更加适合充分发挥其综合投资管理的优势,并深度挖掘和提升服务整合能力,打造差异化优势。

  积极应对老龄化、建设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被确定以来,商业银行积极投入养老金融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储备。尤其是去年11月五部委联合发文,正式拉开我国第三支柱账户型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实践的序幕,多数金融机构感到肩负的重任和机遇,积极部署推进多支柱养老保险。尤其是作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立机构和可以代销目前所有类型产品的平台,银行业对养老金融的认识和探索也在提速。近日,笔者应邀走访了北京银行,针对养老金融的发展和趋势进行分享和探讨,使得对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方面的现状和布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管理层重视养老金融发展

  较大规模的商业银行的中高管理层均充分认识到金融机构在养老国策中的重要使命,作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是促进资本市场有序发展,推动养老产业健康运行的主力军。针对养老金融的探索与期盼,包括北京银行在内的部分较大规模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就明确表示: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常态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在养老国策中的重要使命,并一直在积极采纳各方意见,探索个人养老金的创新模式,希望加强基层的专业个人养老金规划能力,通过多维度服务实现弯道超车。

  在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中,二三支柱养老金财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发达国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其二三支柱私人养老金合计约占家庭财富净值构成的3/4,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英国、日本等均超过六成,而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净值构成中二三支柱合计不足1/3,其中个人养老金仅占0.3%。未来我国个人和家庭财富中的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潜力巨大,是我国金融机构深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养老金融业务兼具长短期效益的信心有待提振

  目前在银行业界普遍存在对养老金融业务“叫好不叫座”的认识,尤其基层干部员工,认为养老金融缺乏短期收益,难免对总行的目标缺乏理解和动力。这也是导致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多、入金少,即使在入金的参与人群中,全额入金的更是少之又少。入金后很多银行的配置金融服务也没有及时跟上。相当部分金融机构对于什么样的业务应该划归养老金融还在探索期,所以很容易形成只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数作为考核与奋斗目标。难免造成了养老金融只是一个短期装饰的印象,不知如何藉此发展。

  其实,坚定落实养老金融不仅不会造成短期收益与长远战略的矛盾,还可以相互增益。养老金融既不是老年金融,更不是贵族金融,而是每一个公民必经的全生命周期的财富规划和管理,并不是仅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的,所以其产品形态、增值服务和市场策略可以非常丰富。养老金融也远不应局限于个人养老金账户及其每年12000元税优交费问题。

  商业银行应把眼光放到三层内涵并实施积极的整合市场策略。这三层内涵,除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最高每年12000元的交费作为最内层;以为账户以外的新增现金流入提供同样高性价比的优品配置为中间层;更应该关注客户在全生命周期专业养老规划的协助下,为老年生活需要所做的全部私人财富和资源储备,此为外层。在这样的认识和策略下,银行若能制订更丰富有效的KPI,以落实人民需求为核心,科学优化客户家庭财富管理,普及短期收益与长期储备结合对于家庭财富规划的重要性,将提升客户对于银行养老金融及其规划的认可度,加强品牌忠诚度,实现养老金融的快速发展和长短期效益的兼容与可持续性。

  养老金融创新模式在不断探索提升中

  这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对于养老金融业务的服务和产品的划归,目前仍处于探索期。由于监管原则上的差异,相较于保险公司,股份制银行更加适合充分发挥其综合投资管理的优势,并深度挖掘和提升服务整合能力,打造差异化优势。

  具体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智慧科技、适老化角度逐步搭建养老金融体系,同时深化产品服务友好性,并利用银行强大的网点体系落实养老金融的融合性,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升级又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其次,银行网点围绕商圈、社区,可以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整合能力,甄选整合富有特色的养老增值服务,尤其发挥健康管理、高杠杆增值服务连接优势,改善盈利结构。

  所有养老差异化创新的产品和服务都将最终落在“人”上,加强专业养老规划支持能力势在必行。这需要真正懂得养老逻辑、拥有灵活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与时俱进配置资产的专业人才,帮助客户计算最佳税优缴费,提供产品转换的便利性,协助客户在身、心、志方面做好养老规划,平衡财富储备与传承等专业性服务。透过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才能将品牌差异化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极大地增加客户黏性。

  正值五部委发布个人养老金账户一周年之际,回顾此次走访,尽管股份制银行养老金融处在积极探索阶段,笔者依然欣喜地看到其对于养老金融业务的积极开拓和创新动力。对于部分有意愿、有能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需要各级政府针对业务创新和开发的更多支持,实现在服务内容、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突破,让养老金融叫好又叫座。

  (作者系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金融实验室专家成员、上海国际银行金融专修学院特聘专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11-01 纳科诺尔 832522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