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卖玉石“被打假”背后:鉴定证书造假产业,能有多嚣张?

李佳琦卖玉石“被打假”背后:鉴定证书造假产业,能有多嚣张?
2023年10月27日 09:07 新浪财经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

专题:

  文 | 新浪财经 刘丽丽

  头部电商主播李佳琦再次陷入争议旋涡。

  知名打假人王海发布视频称李佳琦直播间销售的和田玉项链为假货。据王海介绍,在李佳琦的直播间购买名为“鸳鸯金楼”的和田玉项链后,消费者通过NGTC实验室鉴定发现该项链为“碳酸盐-透闪石质玉项链”,根本不是真正的和田玉,并且鉴定证书也被证实是伪造的。

  珠宝玉石一直是假货重灾区,很多消费者都是凭借鉴定证书确定真伪的,可没想到连鉴定证书也是假货,这让消费者情何以堪?

  “直播时说卖的天然A货翡翠,有鉴定证书,收到货之后,发现是假货酸洗注胶染色的。”有消费者向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反馈称自己网购翡翠上当受骗。类似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背后的利益链和产业链令人叹为观止。

  直播方、商家都难辞其咎

  在头部主播直播间买到假珠宝玉石,应该谁来承担责任?

  假和田玉事件暴露后,有媒体曾联系给王海提供线索的消费者,该消费者称自称鸳鸯金楼的负责人表示“息事宁人”,并转账5万元,该消费者表示已拒收。该消费者称,希望商家能按照订单页面显示的“假一赔四”的标准进行赔偿,同时李佳琦和商家能够公开道歉。鸳鸯金楼则坚称,公司所售产品为正规和田玉,李佳琦方面对此还没有回应。

  法律专业人士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如果直播方、商家将产品称为和田玉,但检测写的却是“碳酸盐-透闪石质玉”,那么属于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涉嫌消费欺诈,除了民事责任,还可能被追究行政责任。

  上述人士认为,如果查实该直播方、商家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作为没有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判断珠宝玉石的真伪主要还是看专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这些证书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目前,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上经常见到的有CMA、CAL、CNAS三种标志。据了解,目前国内能够出具珠宝鉴定证书的鉴定机构至少可分三种:生产厂家自己设置的;大学、研究机构、协会等检测中心;经过有关部门授权的检测中心,包括国家级、各省级和地市级检测中心。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识别真假鉴定证书?重庆市消委会建议,消费者拿到珠宝玉石证书,首先应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点击“资质认定机构”栏目,查询该出证机构是否存在;其次,进入该出证机构官方网站查询证书是否存在;最后,观察证书重点内容是否齐全,比如是否有CMA标识和防伪标识、印章是否清晰完整、机构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是否齐备、检验人员签名是否清晰可辨认等。消费者特别应注意的是,手工填写的鉴定证书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隐秘的鉴定证书造假产业链

  鉴定证书也在被一些不法商家用来给一些价值较低的珠宝玉石背书,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

  有的是假货带证书,证书本身也可能是假货。比如,湖南株洲法院曾公布一起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张阿姨在直播间购买翡翠(A货)手镯2件,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两份,鉴定结论均为翡翠(A货),收货后发现做工粗糙,委托鉴定结论是两件均为翡翠“处理”手镯。

  有的是假鉴定证书把低劣货当优质货卖,这是很多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线上线下的一些珠宝玉石鉴定机构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扰乱了市场,更严重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

  甚至还有机构未经检测就出具鉴定证书,其本质就是卖证书。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显示,北京中质诚誉珠宝鉴定有限公司在未经检验检测的情况下,向委托人出具了珠宝玉石鉴定证书共计11张。证书上的样品图片、总重量等参数均是由委托人通过微信的方式发给当事人,当事人在未经检测的情况下为委托人出具了符合委托人参数要求并加盖CMA标志的鉴定证书。

  这种假冒伪劣行为甚至已经成为一条隐秘的产业链。在国内最大珠宝集散地深圳水贝珠宝市场,多年前就曾经被市场监管部门查获个别机构对黄金、白银、珠宝玉石进行非法质量检测或认证,并提供虚假鉴定证书或报告。

  在某个检测机构现场查获了大批“珠宝首饰鉴定证书”等涉嫌虚假的质量检测和认证标志,其中有已完工的鉴定证书1.2万余张,空白及尚未完工半成品件达10.8万张。还有的检测机构内,当事人生产的鉴定证书上除CMA认证标志合法外,其他三项认证标志均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其鉴定者及审核者也未在检测机构现场出现,其签名疑为假冒。

  据造假嫌疑人陈述,该虚假证书在国内各旅游景点或国内部分大型超市珠宝专柜很有市场,发货渠道主要也是流向旅游热点城市和部分旅游市场。

  事实上,鉴定证书造假成本极低。当时根据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管局在查处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不经正规检测程序就可出具的虚假鉴定证书对外批发价就是每张几块钱。而经正规机构出具的合法有效的专业鉴定证书,根据鉴定对象的大小规格和鉴定要求,收费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元。假证书猖獗背后是暴利驱使。

  据知情人透露,鉴定证书造假成本较高的环节在于二维码造假,“证书说白了就是一张纸,现在的鉴定证书都带有鉴定机构的专属二维码可以直接查询,造假成本最高的其实是这个”。在水贝,也有专门帮助非法鉴定机构制作假二维码的团队,“从二维码跳转到网站,都可以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尉旖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
  • 10-30 联域股份 001326 41.18
  • 10-30 美心翼申 873833 10
  • 10-27 前进科技 873679 13.99
  • 10-27 麦加芯彩 603062 58.0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