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蒋飞
►►►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新公布的指标“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较高,服务行业快速增长为三季度GDP超预期高增带来较大贡献。如何看待这一高速增长的服务零售额?
我们首先从定义出发,与传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对比,明确何为服务零售额。与侧重商品零售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服务零售额旨在拓展消费统计的范围,包括了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与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相比,服务零售额还包含政府机关对服务的消费。
服务零售额指标并非全新创设的指标,我们从两种GDP核算框架下都可以对照拟合服务零售额增速。一是支出法GDP框架下的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政府服务性支出;二是生产法GDP框架下的服务零售领域GDP。我们大致估算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领域GDP同比约13.1%。
服务零售额是从企业收入角度出发,我们最后尝试从服务细分行业对应的制造业营收以及利润增速角度,观察对照服务零售额。今年前三季度,占服务业GDP比重最大的交运行业GDP与营收、利润双双实现较高速增长;而住宿餐饮业GDP较快增长与食品制造业营收、利润增速偏低略有背离,另外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营收、利润总额仍在负增。整体看,未来服务零售领域GDP能否继续高速增长,需持续观察。
1
何为服务零售额?
8月份,国家统计局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速数据。截至今年10月,统计局已公布今年前7/8/9月的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分别达到20.3%、19.4%和18.9%的高位,明显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左右的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是反映消费市场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服务零售额是为了“拓展消费统计的范围”。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侧重于反映实物商品的消费,包括商品零售(约占9成)和餐饮收入(约占1成),但是餐饮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消费并未包括其中,难以全面反映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服务消费在加快,而且在消费中的比重在提升。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来看,服务消费占比已经超过了40%。
那么何为服务零售额?从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定义来看,服务零售额主要是指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给个人和其他单位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服务价值的总和。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方以货币形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
服务零售额指标并非全新创设的指标。在统计年鉴里,既有第三产业中含有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的GDP生产法核算指标,又有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消费支出类别下的服务性消费指标。在第三产业现价GDP中,服务零售领域的占比在24%-25%之间,在过去十年里小幅平稳下滑。2012-2019年GDP服务零售领域增速在16%左右;在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中,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住户用于各种生活服务的消费支出,包括餐饮服务、衣着鞋类加工服务、居住服务、家庭服务、交通通信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等。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在2013-2019年里持续小幅上升,由39.7%上升至45.9%。后在疫情期间回落,今年又回到之前的高点。服务消费增速在2017年之前保持在11%左右,2018年之后明显抬升,但疫情发生后大幅波动,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速只有7.6%。
2
服务零售额增速如何?
实际上居民消费支出中除了服务消费之外,还有商品消费。居民中的商品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商品销售之间存在差异,这一差异我们认为是政府消费贡献的。根据测算,过去十年政府(含机关单位等非居民企业)部门商品消费占社零商品销售额的比重接近50%,而且从2015年开始政府商品消费的速度就在不断下降。
那么同样的,我们认为服务零售额中有居民消费的部分,也有政府消费的部分。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而同期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这一定程度表明政府服务性消费支出也有较大贡献。从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总和来比较GDP最终消费支出可以看出,两者在过去十年的走势中非常的接近。虽然最终消费支出与前两者之和的比值在不断的上升,反映了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投资项以及财政“四本账”中的社保基金支出等造成的差异在扩大,但基本上能涵盖所有的消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201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与财政社保支出之和)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9%,2020年提高到28.7%。
我们用居民消费支出扣除商品部分之外的服务消费与公共财政支出扣除商品部分之外的服务消费加总,来代指全国服务消费。该服务消费既包含上文所指的服务零售额,也包括未涵盖进服务零售额统计范围内的金融、房地产等其他服务消费。由此,我们在拟合服务零售额这一项目时,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1)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政府服务性支出;(2)服务零售领域的GDP。
我们参考GDP生产法下的涉及服务零售领域的细项。包括第三产业中的住宿和餐饮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共计六项。GDP同比自2010-2019年一直在10%以上的高位, 之后受疫情冲击,2019-2021复合年均增速降低至6.3%(2020年同比-1.4%,2021年同比14.7%)。与之类似的,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政府服务性支出在2013-2019年也保持了8%以上的复合年均增速,尤其是2018年同比达到20%以上的高位;2019-2022年增速下滑至5.9%。
按照上述两种框架来看今年以来的数据。
首先是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政府服务性支出。今年前9月,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而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18.9%,略高于整体服务零售额。而服务零售额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餐饮收入(同比18.7%),增速相近。服务行业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住宿、餐饮、交通等)2020年以来表现出较大弹性,今年以来服务业恢复较快有一定低基数原因。
其次我们将服务零售领域的GDP进行拆分。今年前三季度,现价口径的交运和住宿餐饮业的已公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6%,受去年低基数因素影响,增速较高,与服务零售额增速较为匹配。交运和住宿餐饮行业分别占GDP的4.3%和1.8%,两者在服务零售领域GDP中占比41%(2019年数据)。剩余行业暂未公布今年数据,我们观察往年数据来大致推算今年增速。
实际上教育、卫生、居民服务三个行业增速过去几年表现都较为稳定,受疫情冲击较小,2015-202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0%、11.7%和9.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受疫情冲击较大,2020/2021年分别同比-14.2%和+21.7%,今年也有可能达到2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其占服务零售领域GDP比重仅5%。 我们按以上数据大致推算,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领域GDP同比约13.1%,与统计局公布的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相比偏低。我们理解两个数据差异较大,一则是部分行业最新数据暂未公布,我们以往年平均增速作为代替后加权计算存在误差;二则是服务零售额细项范畴可能与服务零售领域的GDP之间有差异;三则是服务零售额各细项占比与生产法GDP各行业占比可能有差异,单纯以总产出计算权重或存在偏差。
3
另一个角度观察服务零售额
上文我们从GDP核算框架下(支出法、生产法)对服务零售额增速进行大致模拟和推算,服务零售额偏重从企业收入角度进行核算,下面我们从相关行业营业收入及利润角度做进一步的观察与对照。
对于交运行业,可以对照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速。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自1999年2月起每月公布,营业收入增速自2017年2月起每月公布,总体看,近几年与交运行业GDP增速整体较为接近,不过利润增速波动相对较大,营业收入增速相对稳定。今年前9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分别为7%和32.5%,尤其是利润增速明显高于交运行业GDP累计同比的12%,可以侧面验证交运行业服务零售具有较高增长。
对于教育与文化体育娱乐行业,可对照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速。过往教育业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业GDP同比与相关用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速整体走势较为一致。今年前8月,文、工、体、娱用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累计同比下降3.8%和7.8%,增长均偏慢。从这个角度看,今年教育、文化体育娱乐行业GDP增长可能回归往年平均增速水平。
对于住宿餐饮行业,可对照食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2017-2019年,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与住宿餐饮业GDP同比基本一致,2021年以来出现一定背离。同样的,2014年以来,食品制造业利润增速与住宿餐饮行业GDP同比多数时间较为一致,不过2022年后出现一定背离。今年前8月,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7%和0.4%,明显低于前三季度住宿餐饮业GDP累计同比的13.7%,仍在背离。我们理解住宿餐饮业GDP高速增长有较大的低基数因素;而食品制造业处于产业上游,去年营业收入、利润增速较高,今年在PPI持续负增影响下,营收、利润增速相对较低,这可能是数据背离的一个原因。
风险提示
服务零售额公布相关数据较少,拟合数据或有误差;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