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格、国际范儿!这场盛会唱响“中国声音”,为期市开放指引方向!

高规格、国际范儿!这场盛会唱响“中国声音”,为期市开放指引方向!
2023年09月08日 12:45 证券时报网

转自:期货日报

9月7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商品交易所、芝商所主办的2023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启。

一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提高市场运行质量为主线,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走出去”和“引进来”齐头并进,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强。

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喻选锋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喻选锋

在9月7日下午举行的主题为“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分论坛上,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喻选锋在致辞中表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共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喻选锋表示,2022年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顺应了我国期货市场和行业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规定了更加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期货交易、结算、交割等制度,明确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制度安排和跨境监管合作机制,既为期货行业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也提振了境外交易者参与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信心。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郑商所一直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目前,已逐渐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衍生品枢纽。在长期的交流与合作中,郑商所已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21家境外期货交易所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备忘录框架下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交流合作,探索务实的服务双方期货市场的途径。

2018年12月,PTA期货作为特定品种开始引入境外交易者,标志着郑州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经过4年多的稳健运行,市场各方逐渐熟悉并认可特定品种对外开放模式,相关规则制度也经历了实践检验。2023年1月,以实体企业需求为导向,郑商所在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和期权品种上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目前已有7个商品期货和期权作为特定品种对境外交易者开放,以便利境内外相关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管理风险。

继特定品种的开放方式之后,2022年郑商所向QFII、RQFII开放了PTA、甲醇、白糖等9个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进一步拓宽了境外交易者参与渠道。

目前,郑商所境外客户开户数为574个,分别来自新加坡、英国、新西兰、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境外的能化、油脂油料、白糖等企业均有所参与。

“未来,郑商所将朝着更加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体系建设,在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基础上,根据境内外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品种规则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有效对接,稳步推进BPI指数、国际原糖等期货品种研发,持续研究甲醇等期货品种的国际化可行路径。稳步推动QFII/RQFII参与郑州期货市场,研究推进引入境外特殊参与者,努力在更广的范围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喻选锋表示。

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

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期货市场已逐步进入由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扩大开放是我国期货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原油、铁矿石、PTA等一批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成功引入了境外交易者,46个期货和期权品种对QFII和RQFII开放,市场运行效率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贾晓龙说,这不仅让中国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交易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贡献了期货力量。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已逐步进入由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配合中国企业逐步走向海外,扩大开放是我国期货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贾晓龙表示,境内期货公司与境外子公司内外联动服务实体企业管理跨境贸易风险的模式,对于引导更多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提升跨境风险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未来,期货公司将持续创新业务模式,丰富业务内容,将期货与现货、境内与境外、场内与场外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衍生品服务,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境外交易所、国际知名投行、期货服务商等代表,围绕世界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企业跨境风险管理经验分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李民宏、嘉吉风险管理中国区负责人仲蕾、横华国际副总经理俞振州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李民宏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李民宏

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机遇。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以及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而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通过加强跨国合作,协助监管机构制定有效的政策举措,我们有望应对这些挑战,并在不确定性中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李民宏表示,在这一过程中,衍生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衍生品不仅可以提供投资的机会,更有助于对冲和管理风险,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投资组合的平稳,实现风险的分散。”李民宏说,正是在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迎来快速扩容,为市场各方提供了更丰富、流动性更好的金融工具。

嘉吉风险管理中国区负责人仲蕾嘉吉风险管理中国区负责人仲蕾

嘉吉风险管理中国区负责人仲蕾表示,作为全球的四大粮商之一,嘉吉从小规模谷仓起家,成为全球食品和农业行业的领导者。多年来,嘉吉致力于为顾客定制个性化方案,帮助他们解决或降低价格风险。在她看来,随着产业链复杂程度的提高,在整个贸易链条当中,风险也不断增加,企业对于跨境经营风险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仲蕾认为,贸易的本质主要是“三个流”,包括资金流、货物流、风险流。目前大家对资金流和货物流的理解以及处理都比较好,但是对风险流的本质认识以及对“三个流”的跨境经营风险意识还有待提高。

“货物流、资金流很多时候是重合的,但也有可能是分开的。风险流包括市场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仲蕾表示,价格风险主要在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信用风险其实和这些波动也是有关联的。这一过程中,实业和整个金融业的风险也会有互相外溢的过程。

在她看来,对于这些风险,目前有不同的方式进行化解。比如,可以用期货来对冲一些现货风险,还可以通过场外的掉期达到一定的套保目的。嘉吉也会采取定制化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横华国际副总经理俞振州横华国际副总经理俞振州

横华国际副总经理俞振州在会上表示,期货经营机构在服务企业方面更多扮演的是桥梁的作用,积极推进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境外企业“引进来”。不可否认的是,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痛点,为了提供更好地服务,需要服务商深入了解客户衍生品交易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方案等。

“在开发和服务境外客户的过程中,难点主要在于我国境内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与境外市场的规则有一些不同之处,境外客户参与需要满足相应的适当性条件。我们会在客户和境外中介机构正式入场之前,为其做充分的交易规则的培训及相关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醒。让客户能提前知晓、理解。”俞振州说。

俞振州认为,未来,期货公司的海外主体应该朝着期现结合、场内场外结合的方向发展,把在境内市场开展的模式应用到境外市场,通过贸易的整个结构,把境内境外市场打通,更好地服务企业客户,为他们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此外,期货和衍生品法的落地,也给跨境业务指明了大的方向,希望在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指引之下,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圆桌讨论圆桌讨论

事实上,目前活跃的服务商机构也在逐步增多,权益稳中有增,客户参与交易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一些专业的产业背景客户进场交易,使得客群发展更为均衡,同时也通过旗下境外资管公司,陆续发行RQFII基金,境外企业认、参与中国商品期货交易。

作为机构服务商,各境外交易所及大型跨国投行机构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风险管理方案。同时,与会嘉宾均表示,中国市场对于境外企业有着很高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境内外市场双向开放值得期待。

英国嘉利高集团资深经理柯比表示,嘉利高集团通常与食品快消企业合作密切,在服务的过程中,嘉利高集团会通过分析未来的大宗商品市场形势,形成买入、储存等模式的套期保值方案。“这种套期保值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价格降低的时候避免一些风险。未来在服务产业企业方面,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加入商品期权的使用,并且帮助买家和卖家建立联系。”柯比表示。

柯比表示,对于嘉利高集团来说,未来会更多地关注中国市场,致力于把自身的国际业务推进中国市场。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都在密切关注大宗商品的风险管控。生产贸易中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企业都会使用大宗商品期货衍生工具进行对冲及套期保值。对于境外企业来说,拥有良好的流动性、透明度的中国市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对于他们来说,未来参与境内市场实现套期保值应该是个非常活跃的话题。”柯比表示。

“境内市场在8月份上市了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这是全球市场首个电子屏交易的航运指数期货,也是国内第一个现金交割的商品期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我们欣喜地看到,它有非常活跃的交易量。目前,波罗的海交易所也跟郑商所有关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商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落地开花。”波罗的海交易所中国区负责人孙颖在会上表示。

德意志交易所集团高级主管埃兰德表示,当前,全球市场的价值链在时间、空间和形式等多重维度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交易所,我们也在尽我们所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选项。无论是招标、质量还是交付,都在探索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资本效率。具体来看,我们主要帮助一些国际客户找到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帮助他们补充风险管理当中的空白。在此过程中,市场各方之间的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效率进一步提升,集中价值链上的服务,让企业能够获得利用衍生品市场的全部价值。”埃兰德说。

当前,随着国内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相关的企业也实现了较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在厦门建发物产期货部总经理刘涛看来,期货品种国际化让中国期货市场更好地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价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国际市场供需层面的情况。“国内企业可以通过期货进行点价,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联动内盘套保,还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他称。

事实上,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一直受到海外投资者的关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投资者以产业、机构投资者为主,产品齐全。中国衍生品交易所的商品期货成交量在国际市场上排名前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商看商品价格,大都会看中国价格,会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中国期货市场。”花旗集团中国期货产品负责人魏红斌表示。

据魏红斌介绍,2018年之前,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的期货市场的渠道相对较窄,只是在境内设有实体的企业可以参与。

魏红斌认为,2018年,在第一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推出之后,期货市场逐步增加特定品种对外开放。这对国际投资者而言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投资机会。在他们投资的品种里面,不能忽略中国市场。

“目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国际化品种需求强烈。很多国际化品种比如像郑商所的PTA,很多国际投资者都非常关注。”魏红斌称,在海外市场中,没有一个对标的产品,而PTA期货能够体现能化方面的价格波动,成为海外投资者投资策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中国期货市场不断扩大开放,刘涛认为,境内外企业风险管理机会增多的同时,还是要强调期现匹配,采购合同与销售合同对应,现货操作与期货开平仓对应。“遵循期货与现货匹配的基本原则,降低现货的头寸暴露,通过内外盘联动的套期保值,降低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他说。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企业能够掌握国际期货市场的操作规则,更多地‘走出去’,让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声音越发响亮。”刘涛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期货市场 期货 郑商所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8 爱科赛博 688719 --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
  • 09-14 恒兴新材 603276 --
  • 09-11 中研股份 688716 29.66
  • 09-11 飞南资源 301500 23.9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