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苗诗雨 李贝贝 北京报道
高温天气的火热,并未大幅缓解石化企业所处的业绩“寒冬”。
近日,A股多家化工企业发布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包括卫星化学、天赐材料、恒逸石化、渤海化学、荣盛石化等多家化工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部分化工企业业绩处在亏损区间,业绩表现整体基本延续2022年全年低迷情况。
而记者查阅上半年化工企业动态获悉,业绩低迷并未影响企业增资扩产,部分企业还跨界储能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多家企业业绩预告陈述的需求不振与产能的扩增“矛盾”凸显,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近期举办的行业会议上表示,“203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峰,我国将实现碳达峰,国内主要化工产品产能面临全面过剩。”
化工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
近日,A股多家企业披露业绩预告,其中从板块来分,化工板块大范围企业业绩预期下行的数据引起注意。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已披露半年业绩预告/半年报的企业中,万华化学、恒力石化、恒逸石化、天赐材料、桐昆集团、荣盛石化等多家头部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
其中,记者注意到上海石化、荣盛石化、渤海化学等企业上半年净利润表现为亏损。上海石化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预计约为9.00亿元到11.00亿元;荣盛石化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净亏损11亿元至12亿元,同比下降120.50%至122.36%;渤海化学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2.8亿元至2.6亿元。
记者针对业绩情况也试图进一步与上述部分化工企业展开沟通,但大多数企业表示,具体变动原因及供需情况还需等待完整半年报发布后再做正式回应。其中一家头部化工企业向记者表示,“财务预告数据为初步统计,具体情况还需要中报详细数据再做进一步分析。”
不过,整体化工企业的业绩同比下行的原因,从万华化学发布的2023年完整半年报中可见一斑。万华化学在半年报中对净利润下行的原因分析为,“由于下游需求处于恢复阶段,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导致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原料价格同比下降幅度有限,但销量增加,导致集团成本同比增加,利润同比下降。”
新增产能何处释放?
记者获悉,业绩同比的下行,并未影响部分化工企业的投产、扩产热情。例如扬农化工、恒力集团、三岳化工年内均有投产增产新动作。但需要关注的是,化工行业在历经2022年需求寒冬后,未来在“双碳”战略影响下,产能或将面临过剩。
马永生近日出席有关会议时也表示,在“双碳”目标下,叠加地缘政治局势影响,石化产业面临深度调整,一系列重要转折点将接踵而至。2025年前后,我国成品油需求将达峰;203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峰,我国将实现碳达峰,国内主要化工产品产能面临全面过剩。
此情形之下,化工新投入产能将何处释放?
一位业内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化工企业的市场需求,虽然同比表现为下行,但从环比情况来说是有所增长的,预计未来需求恢复能带动全年业绩的复苏。
光大证券此前统计数据也显示,已披露半年业绩预告的214家化工上市企业在二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3.6亿元,环比表现为增长17.9%。
石化企业加速跨界布局
实际上,面对目前传统化工行业需求待恢复的现状,化工企业也在瞄准新能源产业需求,化工企业在新能源化工材料的布局提速显著。
7月,盛虹控股集团布局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其盛虹动能张家港超级工厂项目,总投资306亿元,总体规划产能60GWh,建设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研发、检测认证和生产制造一体化基地。
6月,恒力集团控股松发股份发布公告,筹划收购相关储能锂电池产业公司股权。5月,万华化学股东大会上,万华化学高层明确表示加大电池材料资本开支。4月,桐昆集团位于河池大任产业园的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佑灿项目1万吨/年磷酸铁锂产线开始投料试车。
不过,仍需关注的是,在“双碳”战略规划下,石化化工行业面对需求复苏、跨界扩产的同时,仍需兼顾行业绿色发展。
8月2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石化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上也提到,石化化工行业要注重绿色低碳,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磷石膏等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攻坚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张子鹏 主编:张豫宁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