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7月27日,同有科技、农尚环境、英飞拓、星光股份均因公司2022年度业绩预告与定期报告披露的净利润差异金额较大,且未及时修正,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
7月以来,沪深交易所加大了对上市公司业绩报告的审查力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1日至7月27日,已有51家公司因业绩预告存在问题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其中大部分是向2022年度业绩预告“不靠谱”公司发出的,有2家公司是因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相关问题被交易所问询。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是投资者关注的重大事项,可能对公司股价及投资者决策产生较大影响。梳理这些业绩大幅“变脸”的公司,可见部分公司不排除存在市值管理等嫌疑。
记者梳理发现,51家公司在业绩预告披露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业绩高估、业绩低估、业绩盈利变亏损、业绩变化达到披露标准却未披露等。具体来看,40家公司因各种原因高估了业绩,占比78.43%,其中22家公司预告2022年度业绩盈利,最终却出现业绩“变脸。”占比43.13%。
例如,同有科技7月27日收到监管函,公司曾于1月30日公告,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000万元至1500万元;4月28日,公司披露2022年报,公司经审计净利润为亏损2020.97万元。类似的公司还有国联水产、澳洋健康、神开股份、达威股份、惠威科技等。
还有14家公司则将亏损金额估计少了。如川大智胜1月19日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500万元至2000万元,修正后预计亏损5000万元至6000万元,而实际亏损5793.78万元。类似的公司还有铁岭新城、英飞拓、申昊科技等。
也有个别上市公司把亏损额算多了。如保利联合首次业绩预告是净利润亏损11.55亿元至14.56亿元,实际亏损7.86亿元。由于前后业绩差异幅度特别大且未及时修正,保利联合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以来,已有11家公司因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问题收到警示函。
7月24日,宝莱特披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4月13日,公司将扣非净利润下修为亏损500万元至750万元,与此前的业绩预告存在重大差异。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对业绩披露有误的公司出具监管函,可以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能够督促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业绩信息,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业绩变脸’公司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投资者在关注业绩预告同时,也要紧密跟踪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并且结合公司实际经营、融资需求与市值管理预期进行综合判断。”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认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