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公司自曝“跳码”,是基于怎样考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一份接一份的公告反映出,第三方支付行业已踏上了自我纠偏之路。
4月19日晚间,翠微股份(603123.SH)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海科融通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的情形,海科融通需按照相关协议分批次将涉及资金退还至待处理账户。
此前一日,拉卡拉(300773.SZ)也发布 《关于重大事项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公司已按照相关协议将涉及资金退还至待处理账户。
受上述消息影响,截至4月20日收盘,两家公司领跌A股移动支付板块。其中,翠微股份跌7.54%,报收于9.93元/股。拉卡拉也连跌两日,昨日收跌13.18%,截至20日收盘报16.52元/股,较前一日下跌6.4%。
所谓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直指行业隐疾“跳码”,即支付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将原来的标准类商户修改为优惠类商户或公益商户,在此背景下支付公司利润也将增多。
现实中,支付机构可以此获利,挣取价差。但发卡行也有对信用卡授信资金的资金成本压力,过度套取低价通道,发卡行也难以长期容忍。也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跳码”有时是商户故意误导支付机构,将实际应该收取的费率调低。
前述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第三方支付公司自曝“跳码”,可能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主动揭示问题,以避免日后被监管部门发现后受到更大的处罚;二是为了维护自身的信誉和市场形象,以避免用户流失和合作伙伴的不信任。
支付受理终端涉及支付信息的读取、采集和支付指令的生成,其安全性和合规性对保障支付信息与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支付受理终端相关风险防范工作。近年来,监管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引领行业良性发展。
2016年9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实施,发卡行、收单机构、清算机构之间的刷卡手续费的分配结构发生改变,形成了标准类商户0.6%、优惠类商户0.38%和减免公益类商户0%的模式。这项规定被称为“96费改”。
2021年10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该通知围绕银行卡受理终端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收单机构建立终端序列号与收单机构代码等要素信息的关联对应关系,并确保关联对应关系在支付全流程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另外,通知对特约商户的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实施分类管理。对于不具备定位功能的条码支付辅助受理终端,要求通过付款人的交易位置或其他关于移动终端实际位置的推算方式进行终端交易位置监测,防范终端滥用风险。
随着监管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以遏制行业乱象,自去年年中以来,有消息称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因“跳码”、“套码”等问题被追偿,金额高达数十亿。不难看出,企业以“跳码”获利的方式难以维系。
在业内看来,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自曝“跳码”事件,可视为自我纠偏的一种形式。经历短期阵痛在所难免,长期良性发展才是大势所趋。
前述受访者表示,第三方支付行业当前的痛点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监管力度加强、盈利模式单一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例如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数字化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来拓展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作者:雷晨 编辑:巫燕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