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财富管理变迁:普惠化推动银行理财大发展

居民财富管理变迁:普惠化推动银行理财大发展
2022年12月21日 19: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 周炎炎

  2018年资管新规之后,银行、券商、基金、信托、保险纷纷开启了转型之路,而其中重要的一个切面,就是从单纯的资产管理转向维度更高、业务复杂度更高的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这个词,此前比较常见于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私募行业、信托行业以及券商资管,主要针对的是高净值人群。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是,财富管理服务大众化、普惠化,客户基数不断扩大,新的需求也在不断涌现。当前经济金融风险加大,居民财富需求更关注风险管理,相比较低回报、低风险的银行存款,或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基金投资,风险收益特征较为折中的银行理财获得更多关注。

  财富管理业务普惠化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财富快速累积,投资需求更加强烈,投资意识更加增强。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持续实施,广大居民的投资逐渐从地产等实物资产转向了金融资产,这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

  据波士顿咨询报告(BCG《2020中国财富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居民金融资产占比达52%,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比重虽逐年提高,占比达31%,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比(欧洲45%、北美7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国内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将突破243万亿元,会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市场的需求与科技的赋能让成本低、收益好、体验佳的财富管理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有第三方机构测算,2021年底我国平均每户家庭财富规模约113万元;平均每户家庭流动资产(不包含房地产)规模约51万元;平均每户家庭通过财富管理机构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约27万元。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也就是说,财富管理服务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多数人的可选项,有普惠化发展的趋势,未来也将从针对高净值人群逐步过渡到服务中低收入人群。当前,财富管理机构不仅需要满足超高净值、高净值人士与家庭、以及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专业化财富管理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现实需求,也要帮助广大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财富管理业务的使命,随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内涵扩充。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资管行业作为联结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的重要桥梁,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把握机遇,有所作为: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客群变化随之而来的是需求更迭。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从单一保值增值,逐步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的转变,同时更加强调安全性,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服务也从传统高净值客户延伸和融入至百姓日常生活。智能化、普惠化的财富管理时代已经来临。

  银行理财成为折中选择

  今年以来,“风险社会”理论被反复提及。其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存在威胁。可以看到,不管是疫情的影响,抑或是地缘政治、经贸摩擦的频起,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化格局中,相关风险出现传导加速和影响加深的趋势。

  2022年以来海外经济金融风险事件频出,全球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加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在此环境下,居民财富管理的避险需求明显提升。近年黄金资产再受追捧,高风险的场外市场则压力加剧。多家研究机构指出,居民趋向风险管理,抗风险的安全保障类消费、投资需求正在加速增长。

  而当下,财富管理对象正在发生变化,需求随之变化,财富管理的核心——产品也出现重大变迁。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2022年1月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开始正式施行,各类资管产品重回同一起跑线,部分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产品、保险产品进行了净值化改造,去通道、去刚兑,产品净值随市波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理财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需整改的保险资管产品累计压降96%;同时,银行业、保险业的资管产品净值化水平已经超过了95%,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显著提升。

  金融经济风险叠加净值化转型,对财富管理机构服务好大众客群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梳理了近10年以来的各类资管份额(保险资管未纳入计算中),从中可以看出大众投资理财偏好的变化。

  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银行理财规模在波折中成长。事实上,由于银行理财一直都是银行客户的首选投资方式,因此几乎没有规模下滑期。其中2018年规模下滑25%以上,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的变化——资管新规颁布之后,银行理财规模统计口径由含保本理财的全口径变成了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

  野蛮生长期,银行理财在2012年规模增幅达到惊人的73%,但在2013年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增速放缓,当时因为原银监会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理财非标投资的监管。不过随后的2014-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仍以40%以上的增幅扩张,2016年再度放缓,而2017年仅为2%不到。

  进入被称为“资管新规元年”的2018年,实际上含保本理财在内的银行理财首次突破30万亿元,这是由于股市不景气,加上部分私募产品、P2P产品爆雷之后,居民储蓄回流银行理财的缘故。不过剔除保本理财后,2018年非保本理财的体量为22万亿元。

  2019年至2021年间,行业正本清源,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非保本理财存量有序上升,逐渐坐稳资管业“头把交椅”,并且增幅不断扩大,2021年达到了29万亿元,增幅12.14%。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92.9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增加23.89万亿元;同业理财降至541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97.52%;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计划,为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上半年,在市场急剧波动的情况下,银行理财规模仍达到29.15万亿元。

  近5年规模一直呈正增长的还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信托、公募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专户、券商资管、期货资管较高点回落(少数在2021年末反弹微增),其中券商资管2021年末规模不足2016年高点的一半,基金子公司2020年末专户规模仅为最高点的两成。

  从各类资管业务份额占比来看,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的2019年以来,银行理财在大资管业的份额逐步提升,从25.16%提升到26.04%,并且有继续上升的势头。公募、私募份额也有所提升,信托、券商资管份额近3年来逐步下降,并且信托份额在2021年末已经低于公募基金。

  不过,今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动荡,事情又起了变化。

  中信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从银行零售存款、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产品和券商资管计划近年来在管规模的季度变化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不同产品品种增长分化局面较为明显。

  具体来看,低风险、低波动产品增长占优。其中,银行零售类存款规模上半年增幅为10.1%(零售定期存款增幅13.2%),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上半年增幅分别为15.4%、11.9%,货币基金规模上半年增幅为15.4%。相比之下,高风险、高波动的产品增长出现明显下滑。其中,股票规模上半年降低4.2%,混合基金规模上半年降低10.5%,券商资管规模上半年降低9.2%。

  显然,2022年在资本市场宽幅波动的大背景下,居民部门对于低波动、低回撤财富产品的配置意愿明显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9月份开始,国有大行、多家股份制银行先后下调个人存款挂牌利率后,多家农商行也加入下调利率的队伍。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利率下行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的情况下,想要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就需要在资金的规划上重新梳理思路。事实上,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净值化、低波动的银行理财的性价比有所提升。

  在银行理财之中,目前较为受欢迎的是R2风险等级的产品。根据2022年8月19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下称《银行理财半年报》)数据显示,个人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以二级(稳健型)为主,且更趋于稳健。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仍为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为35.51%。

  《银行理财半年报》指出,由于上半年市场经济环境相对震荡,理财投资者整体投资风格更趋于保守,风险偏好为三级(平衡型)、四级(平衡型)和五级(进取型)的投资者数量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分别减少1.81、0.34和0.22个百分点。

  (作者:周炎炎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婉莹

财富管理 普惠 理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26 百利天恒 688506 --
  • 12-26 信达证券 601059 --
  • 12-21 佰维存储 688525 13.99
  • 12-21 富乐德 301297 8.48
  • 12-21 佳合科技 872392 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