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新浪财经举办的线上“中国碳中和乳业峰会”重磅开幕。本次峰会邀请了来自监管层、学界、公司高管等业内大咖,围绕“碳中和”议题,探讨中国乳业绿色发展新格局,解析可持续目标与乳业公司发展相结合等行业难题。以期各方,能够为乳业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用绿色力量共迎环保未来,共同助力中国乳业开启绿色低碳发展新时代!
在峰会上,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表示,通过分析国际自愿碳市场的发展试点的情况,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我们知道碳市场是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碳中和的制度工具,它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国际性。碳市场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是个全球性、世界性、国际性的现象和问题,因为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排放温室气体,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一样的。所以,应对气候变化还是需要国际社会提供一个类公共产品,碳市场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它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国际性。
第二,碳市场是一种市场机制,是一种金融手段,需要有巨大的激励措施。所以,碳市场分两类,一类是强制碳市场,就是政府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碳排放的配额分配给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中国就是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这八大行业,这是属于强制碳市场的约束机制,有点像大棒,或者说有一点像罚款。通过强制碳市场这种政策设计,把高排放企业没有支付的综合社会成本或者说外部性成本,通过市场使其间接进行支付,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配额市场。配额市场是碳市场的主流。国际上为了有效地降低强制配额市场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又创新性地设计出另外一个市场,即自愿碳市场。有一些针对零碳、负碳或者低碳的技术进行投资的行为(如新能源等类型企业),其为节能减排,为减污降碳做出了贡献,它也应该有一个激励机制,自愿碳市场就是针对这类企业的一种激励机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间接的补贴机制。
大家知道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就面临着发展与减排两难的问题,我们要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同时又要实现稳增长和健康发展。自愿碳市场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高效率的制度设计,它一方面能有效降低控排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间接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演讲全文:
新浪财经线上“中国碳中和乳业峰会”的演讲全文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 梅德文
大家好,我是梅德文。非常荣幸参加新浪财经第二届中国碳中和高峰论坛。我今天就“自愿碳市场促进稳增长下的双碳发展——国际自愿碳市场发展实践的启示”,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今天演讲主要讲两部分:一是绿色金融(碳市场)的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以及自愿碳市场对中国稳增长的促进作用;二是国际自愿碳市场发展实践简介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部分 绿色金融(碳市场)的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均GDP去年刚刚突破1.2万美元,中国也是世界上年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重道远,压力非常大,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设计和制度设计来解决低成本、高效率的碳中和问题。
绿色金融(碳市场)具有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这三大功能,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碳中和。同时,我们认为绿色金融(碳市场)有五大支柱:包括界定标准,能有效防止“洗绿”;碳排放信息披露,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激励机制,能够撬动私人投资;建立气候投融资产品体系,能够满足特定的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需求;最后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治理及国际气候投融资,可以为中国百万亿计以上的碳中和投资,起到引导投资、稳定预期、管理风险、资产定价的作用。
第二部分 国际自愿碳市场发展实践简介及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国际自愿碳市场的发展试点的情况,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我们知道碳市场是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碳中和的制度工具,它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国际性。碳市场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是个全球性、世界性、国际性的现象和问题,因为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排放温室气体,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一样的。所以,应对气候变化还是需要国际社会提供一个类公共产品,碳市场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它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国际性。
第二,碳市场是一种市场机制,是一种金融手段,需要有巨大的激励措施。所以,碳市场分两类,一类是强制碳市场,就是政府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碳排放的配额分配给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中国就是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这八大行业,这是属于强制碳市场的约束机制,有点像大棒,或者说有一点像罚款。通过强制碳市场这种政策设计,把高排放企业没有支付的综合社会成本或者说外部性成本,通过市场使其间接进行支付,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配额市场。配额市场是碳市场的主流。国际上为了有效地降低强制配额市场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又创新性地设计出另外一个市场,即自愿碳市场。有一些针对零碳、负碳或者低碳的技术进行投资的行为(如新能源等类型企业),其为节能减排,为减污降碳做出了贡献,它也应该有一个激励机制,自愿碳市场就是针对这类企业的一种激励机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间接的补贴机制。
大家知道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就面临着发展与减排两难的问题,我们要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同时又要实现稳增长和健康发展。自愿碳市场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高效率的制度设计,它一方面有效降低控排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间接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们的年碳排放量世界第一,超过美国、欧盟与日本年碳排放量的总和。因此,中国的碳中和挑战前所未有;第二,中国的碳中和机遇千载难逢,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和光伏项目装机体系,世界上最大的储能体系,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体系,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体系。为了使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应该借鉴国际碳市场的经验,发展自愿碳市场,从而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更大规模、更长周期、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去年,我国已经启动了全国统一的强制碳交易市场,但是还没有重启自愿碳市场,我们认为中国应该尽早地重启自愿碳市场。目前,国际上自愿碳市场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国际公约背景下的自愿减排市场,如UNFCCC体系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机制(JI);第二类是独立第三方开发并运营的自愿减排市场,比如VCS、GS、ACR、CAR;第三类是由部分国家和政府部门主导建立的自愿减排机制,比如中国的CCER,等等。全球自愿碳市场的规模并不大,去年大约是10亿美元,但是据国际自愿减排市场规模化工作组(TSVCM)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愿碳市场的规模大约有300亿到500亿美元,值得中国高度重视。
作为自愿减排体系最重要的机制之一,我在这介绍一下VCS标准。VCS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独立第三方的碳信用机制之一,它目前已经有1700余个项目,大约有6.3亿吨碳减排量。由于我国的CCER市场还没有重启,不少我国的自愿减排项目已经转向国际自愿碳市场去寻求资金支持,其中以申请VCS机制下注册的项目较多。比如,瀚蓝环境将原本申请CDM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转为注册VCS项目,并于2021年11月完成VCS碳信用交易约96万吨,实现收入约1300万元。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下国际自愿碳市场的三大机制,以及三大交易所。
自愿碳市场一般包括三个流程。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开发,在登记簿进行注册或备案;然后,经过核证过程,可获得项目减排量的签发;最后,到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结算,被签发的减排量最终能够为项目业主带来收益。此外,客户因碳中和需求而产生的购买方案,也能实现自愿减排量的碳抵消。所以,自愿碳市场最重要的是两个条件,其一是高质量的供给,其二是有流动性的需求,这两条因素是市场规模扩大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联合国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碳定价体系,未来,这种体系很有可能会建立起来。
众所周知,配额市场事关各个国家发展的主权,如果要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之间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强制碳配额市场,需要长时间的谈判沟通,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且其过程将会十分艰难与漫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自愿碳市场可以扮演一个国际强制配额市场的探索者和试验者,为建立全球统一的强制碳市场进行相关探索和实践。
去年第26届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26),完成《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第六条的谈判,在未来全球碳市场机制这个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将建立全球统一的自愿碳市场。这个机制的名称还没最终确定,可能叫可持续发展机制(SDM),该机制将会在接下来的几次气候大会中讨论细节,计划于2030年前完成所有体制和机制的搭建,而我们中国应该会加入这个机制并成为主要的开发商和贸易商。可持续发展机制(SDM)几乎全部沿用了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主要架构,包括基准线设定、额外性论证、监测计划建立、审定核查机构、项目注册和签发流程等,但是在可持续发展贡献上,要比原来的CDM强调的更多,可能未来需要对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评估。
此外,该机制计划建立一个全球的减缓成果转移数据库(ITMOs),这个数据库类似于注册登记簿,其作用是要防止所谓的重复买卖。它将记录所有国际间的ITMOS转移,及因ITMOS造成的各个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的变化。有了ITMOs,全球的碳价格可能会以ITMOs为基准线并慢慢相互靠拢,最终可能形成统一的碳定价体系。在这样统一的体系下,国际社会相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都会大规模地投入到碳市场中来。所以,SDM机制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是倒逼影响各个国家的强制配额制度,可能会倒逼影响发展中国家碳市场的规模、价格、流动性与投融资功能;二是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自愿碳市场,对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联合国推动的统一自愿减排体系,国际民航组织(ICAO)正在推动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机制(CORSIA),它是首个行业类的全球碳市场。该机制设定了统一的减排目标及实施方案,以2019年为基准线,从2021年开始,任何超过基准线的国际航空公司均需要购买碳信用进行抵消,也就是说要求航空企业从2021年开始实现碳中和。
2021年到2023年开启试点阶段,2024年到2026年属自愿参与阶段,2027年到2035年,需要航空公司强制参加。这个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它是一个国际行业组织推动的,有一点类似于强制碳中和的市场,但是它又允许各个航空公司购买经过国际民航组织认可的、来自不同自愿碳市场的碳信用来实现碳抵消和碳中和。所以,CORSIA就像SDM一样,也有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影响中国的民航业;第二,影响中国的碳市场。对中国的碳市场而言,倒逼中国强制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提高价格,提高流动性,提高投融资功能,同时也将促进中国自愿碳市场的发展。到2027年,当中国的国际航空公司按照要求加入CORSIA机制之后,它们可以购买中国的CCER来实现碳中和、碳抵消。假如以2027年为限,留给中国民航业及中国碳市场的时间,只剩下了四年半。
CORSIA认可的自愿碳市场的包括:美国的气候行动储备方案(CAR)、美国碳注册登记(ACR)、核证减排标准(VCS)、黄金标准(GS)、清洁发展机制(CDM)和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这都是CORSIA认可的国际自愿碳市场的标准。我们认为CORSIA一方面对中国民航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间接促进作用。
我再介绍一下对中国很有意义的国际自愿碳市场的第三个机制,就是自愿碳减排市场规模化工作组(TSVCM)。该工作组是由国际金融协会总裁、英国央行前行长、渣打集团首席执行官、美国证监会原主席这些国际金融界的资深人士推动设立,旨在提升自愿减排(VER)市场的规模化和效率,以实现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目标。
这个工作组有两个重要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希望统一国际自愿碳市场的标准。国际自愿碳市场有很多标准,标准不统一就无法扩大规模,导致流动性不佳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工作组希望确立一个核心碳原则(CCP),即真实、永久、额外、对社区和环境无害,无泄漏,不重复计算,经过MRV,基于现实和可靠的基准线等等。通过核心碳原则(CCP),提高国际自愿碳市场的质量。所以,该工作组第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做到国际自愿碳市场的高质量供给。第二个目的,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够有需求?希望建立一个统一、高透明度、高流动性的自愿减排市场,从而为自愿减排产品提供国际流动性。有了高质量自愿减排产品,以及巨大规模的需求,这样国际自愿碳市场的流动性、规模、价格、投融资功能可能都会大大地提高,这就是这个组织重要的宗旨,也值得中国碳市场高度重视。
国际自愿碳市场有三大体系:其一,需要有审核签发体系以保证高质量的供给;其二,需要有备案注册体系,以防止重复买卖;其三,还需要有一个有流动性的、高度透明、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的、有效的、国际统一的自愿碳交易市场,这就是碳交易所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介绍国际三个有影响力的自愿碳交易所。
第一个是亚洲的新加坡气候影响力交易所(CIX),这个交易所是由星展集团、新加坡交易所、渣打集团和淡马锡联合推出。它有两个业务,一个是碳积分交易所GREENEX,主要是面向公司和机构投资者,通过标准化合约,把大规模和高质量的碳信用销售给跨国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这是一个国际统一的碳信用交易平台。第二是项目市场,它更多的是面向中小企业,使企业能够直接从特定项目中购买高质量的碳信用,从而让广泛的企业参与自愿性碳市场,为其提供自然气候解决方案(NCS)项目,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一个项目融资。新加坡气候影响力交易所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集碳信用额全球交易以及绿色项目融资服务于一体的二级市场,既开展全球碳信用交易,又开展全球的绿色项目融资,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为毫无疑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我们在自愿碳市场中可能既是最大的供给方,也是最大的需求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全球碳信用额的二级市场和一个绿色项目融资的二级市场。
第二个是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欧洲能源交易所正在启动全球自愿碳市场,而且它的启动是北美和欧洲同时交易、跨区交易,它会为自愿碳市场提供更加标准化、更高透明度、更安全的全球自愿碳交易市场。该自愿市场一方面可以提供标准化产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偏好,每份合约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欧洲能源交易所提供四种自愿碳减排市场合约产品:第一种,经核证的减排量(VER),满足CORSIA的需求;第二种,经核证的减排量(VER),满足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产生的碳信用,就是碳汇,即NBS;第三种,碳去除(Carbon Removal),这是首个在交易所上市的专注于碳清除和碳封存活动的合约,可能间接促进CCUS的发展;第四种,全球减排量(GER),旨在通过一个产品来代表整个自愿碳减排市场,采用一篮子方法和逐步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
第三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它推出了全球碳排放抵消期货合约GEO,以及基于自然的全球排放抵消期货合约N—GEOTM,以及对标核心碳原则CCP的核心全球排放抵消期货合约N—GEOTM,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全球自愿碳市场的标准合约产品。扩大自愿碳市场的规模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第一,必须保证高质量的供给,这是充分条件;第二,必须要有一个规模化的、有流动性的、有需求的市场,这是必要条件。这三个交易所配合三大机制,为全球自愿碳市场高质量的供给以及大规模的需求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中国在供需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借鉴国际自愿碳市场的三大机制和三大交易所,也能够做到高质量的供给与大规模的需求,从而建成一个具有有效性、有流动性、有稳定性、且具备高度、广度与深度的中国自愿碳市场。
最后,我介绍下中国自愿碳市场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中国自愿碳市场已经公示了1315个自愿减排项目,签发了近400个项目的CCER,签发减排量大约7700万吨。截止到去年底,我国现有的9个交易机构累计交易4.43亿吨CCER,成交额突破40亿元。因为这个数字统计口径不同,大约接近50亿元左右。目前大约有6000万吨的CCER已经被用于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配额的清缴履约和抵销,特别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过程中,大约有3400万吨的CCER被用于配额的清缴履约和抵销。按照我们国家相关的政策,自愿碳市场的减排量、碳信用可以用于强制配额市场的碳抵销,这个比例大约是5%。我们知道中国碳市场目前的规模约为45亿吨,其总规模的5%大约是2.25亿吨。未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年碳排放量世界第一,未来我们可能继电力行业之后,也会把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这七大行业纳入到全国统一的强制碳市场。如果这样,中国强制碳市场的规模就可能达到70到80亿吨,那么中国CCER碳市场的规模有可能会达到3.5到4亿吨。这个数字仅仅是现货市场,而期货市场一般为现货市场30到50倍的规模。对中国强制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我也做一个粗略推测。欧盟碳市场去年一级市场的配额市场只有不到20亿吨,二级市场超过100亿吨,换手率5倍,即500%。它的交易金额将近5600亿欧元,折合成人民币是4万亿元。如果这样倒推,中国强制碳市场未来可能有80亿吨,一级市场总量是欧洲碳市场的4倍,二级市场,我们如果也是靠简单的类比,也是欧盟碳市场的4倍的话,我们中国强制碳市场的规模就可能会超过10万亿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愿碳市场的规模,按比例计算就是5000亿人民币。当然这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在国际碳市场碳交易套利,在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机制(CORSIA)即将启动,距离2027年强制航司参与CORSIA的时间还有四年半的时间点,欧盟要推出碳关税CBAM,美国要推出清洁竞争法案CCA,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机制SDM即将要启动,还包括国际自愿碳减排市场规模化工作组TSVCM,这些机制都陆续推出的大背景之下,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新加坡气候影响力交易所CIX,都纷纷推出基于全球统一需求的,基于国际标准的自愿碳市场交易产品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国应与国际各方一起推动全球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建设,包括碳信用的衡量标准、全球碳价的形成以及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中国应该下大力气培育国内的自愿碳市场,为与全球碳市场的联结做好准备,毋庸置疑,中国自愿碳市场将有力促进低碳项目融资,助力中国稳增长下的双碳大发展。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悠然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