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金融稳定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果金融稳定法正式公布,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法律体系,更好地应对未来各类金融风险挑战,保障和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对我国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一定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其重点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任重道远,仍需坚持不懈,继续努力。从国际形势看,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行为增多,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而一段时间来,以美国加息为标志,发达经济体正在退出应对疫情冲击而采取的宽松货币金融政策,跨境资本流动压力增大,这都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影响。而我国金融业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自身也产生和积累了一定风险。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高杠杆和流动性风险,比如实体部门过度负债、金融信用过快扩张。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机构信用风险。随着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加剧、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和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和传染性。
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当前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面临一定挑战的情况下,我国拟制定金融稳定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际实践来看,近年来欧美发达经济体普遍出台专门立法,加强金融稳定制度建设,如美国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德国制定《金融稳定法》。
金融稳定法共六章四十八条,分为总则、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处置、法律责任、附则,体例完整,内容全面和丰富,从法律层面明确维护金融稳定的原则、目标和要求,对金融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处置做出全面的制度化安排,将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具体而言,金融稳定法将带来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首先,弥补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律短板。目前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现有法律,基本上基于部门和行业监管的角度而确立。其中涉及金融风险防控的内容,缺乏整体性设计和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安排,相关条款较为原则,缺乏制度规范和可执行性,难以有效满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而金融稳定法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基本法律,对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进行全面规定,将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大局稳定的主要制度规范和依据。
其次,健全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机制。维护金融稳定需要建立权威高效、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各方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金融稳定法规定由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即国务院金融委)统筹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指挥开展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金融委履职获得法律保障。在职责分工上,金融稳定法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发展改革、财政等成员单位和地方政府在金融委统筹指挥下,依法履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职责,密切协同配合;存款保险和行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平台作用。
再次,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风险处置机制。金融风险的外溢性、突发性强,对风险处置工作的时效性要求高。因此,需要给予处置部门相应的法律授权,使其能够根据具体情境采取必要措施,高效有序处置风险,维持被处置机构的关键金融服务和功能不中断,防止风险传染蔓延造成更大破坏性影响。因此,金融稳定法明确了一系列处置措施和工具,包括依法对被处置机构实施促成重组、接管、托管等,行使被处置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权;向第三方机构转移被处置金融机构的部分或者全部业务、资产和负债等。同时,金融稳定法还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稳定法拟立法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我国已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部分金融行业建立行业性的保障基金,如保险保障基金、信托业保障基金等。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覆盖面更广,有助于拓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资金来源,在存款保险制度等之外建立起更加市场化的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将与保险业、信托业等保障基金一起,共同构筑起更加全面牢固的金融安全网。金融稳定法明确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相关内容,将使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具有法律效力,资金筹集、管理、使用等将有法可依。
(作者:董希淼 编辑:陆跃玲)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