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产品获批、企业融资、乃至IPO成功的消息频出,这些信息似乎都表明:手术机器人正成为2021年一级市场医疗器械领域最热的赛道。
凯乘资本副总裁兼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卓逸认为,从融资角度来讲,手术机器人差不多是今年医疗器械领域最大的赛道之一。比如在骨科机器人赛道,该上市的已上市,一级市场也已有几家大头部企业冒头。
11月2日,国内知名手术机器人独角兽微创机器人(02252.HK)在港上市,跑出了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市值最高的IPO,上市当天市值为436.5亿港元,而后市值一度超过600亿港元。虽然是微创医疗分拆的子公司,但目前其市值已经超过母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在一级市场,2021年国内有超过10家手术机器人公司获得超亿元融资,其中精锋医疗一年内完成6亿元B轮和2亿美元C轮融资;长木谷完成1.2亿元Pre-B轮和5.4亿元B轮融资。整个赛道总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
有手术机器人行业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现在行业正处于大爆发前期,在技术层面、市场层面和未来的竞争力上都需要资金投入。”
当行业迎来转折的时候,资本敏锐的感知到了。从公开信息来看,2021年国产手术机器人上市获批速度明显加快。从2月天智航的“天玑2.0”获批上市到10月威高“妙手-S”成为国产第一款获批上市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微创机器人的产品“图迈”也已经进入最终的注册申请阶段。
《科创板日报》本次年终盘点就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医保的覆盖等做了梳理,以解释行业迎来加速发展的原因。
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方兴未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8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6%。预期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并于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自2020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2%。
与此同时,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增长潜力巨大。尽管中国的患者人数庞大且可能需要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的常规微创伤手术数量众多,但中国2020年的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4.2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1%,明显低于美国及欧盟市场。预期未来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将以44.3%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于2026年达到38.4亿美元。
而在政策端,我国近年来制定了众多政策鼓励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器械发展与创新。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逐步实现设备智能化、生活智慧化。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完善创新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
在王卓逸看来,现在整个器械领域,传统的耗材都在集采,器械厂商都在往数字化、智能化的平台转型,手术机器人是最好的一个方向。
在临床应用上,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和手术量也在快速增长。在国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总量超过260台,完成的手术量近30万台;天智航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已经进入国内100余家医疗机构并开展常规临床应用,已累计完成超过2万例手术。
纳入地方医保 盈利难题或得纾解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国内市场空间大,且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优势也已经有了更多的临床证据,但由于价格昂贵,手术机器人推广较难,行业难以实现盈利。
即使是在国内上市了首款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天智航,至今也仍未实现盈利。2020年天智航营业收入为1.36亿元,同比下降40.8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0.54亿元,同比扩大亏损75.95%。
排除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2017年至2019年,天智航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0.01亿元、-0.31亿元。
微创机器人的亏损同样也在扩大,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六个月的亏损分别为6980万元、2.09亿元和2.42亿元。
但自今年以来,上海、北京的医保局先后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业内人士认为,这或是为手术机器人纳入更大范围内的医保支付进行摸索。随着更多创新支付模式的落地,困扰行业的盈利难题也或许将得到缓解。
2021年4月,上海医保局将28个新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其中“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即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据了解,在被纳入医保前,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收费3万元左右,纳入医保之后,患者可报销80%。
无独有偶,8月30日,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一次性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该政策已于10月23日正式实施,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被纳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患者可获100%全额报销。
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天智航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政策实施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使用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由于疫情的原因,北京的骨科手术量相比8、9月份是下降了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实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
同时,天智航方面还透露,“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几家知名上海三甲医院已经分别就‘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技术’纳入医保事宜与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
国金证券认为,未来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报销的术式种类和地域范围有望持续扩大,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负担成本,大幅提升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接受程度。
一家手术机器人初创公司的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任何一个新产品或者说比较新的行业而言,要实现盈利都是需要时间的,“比如直觉外科这家公司,它现在是盈利的,并且利润很高,但它在早些年也是没有盈利的。因为刚刚出来一款新产品的时候,相对而言是颠覆了过去行业里一些老的做法,公司需要对研发、医患教育、市场营销等持续地去投入,然后等到一定的时间点之后才可能会盈利,我自己是不会太担心这方面的。”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