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MLF一次性等量续做万亿 年内是否降准莫衷一是
作者: 段思宇
针对本月到期的万亿MLF(中期借贷便利),央行选择了一次性续做。11月1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10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含对11月16日和30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同时,MLF操作利率仍为2.95%,与10月持平,已连续20个月保持不变。从到期规模上看,11月MLF到期量为年内最高水平,因此业内对其操作方式颇为关注。此前多数观点预计本月MLF等额续做是大概率事件,但续做方式存在不确定性,一种是一次性续做;一种是分两次操作。
如今,央行实施一次性等量续做,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表明了政策面继续支持银行中长期流动性适度宽松。未来,面对年底前流动性波动加大,央行将继续以逆回购、MLF等操作为主,同时辅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过也有分析称,年底前央行可能再次实施降准。
单日操作规模最高
步入11月,市场流动性仍面临较大压力。据统计,受公开市场操作到期规模较大、政府债券发行加速以及M0(流通中的现金)季节性增加影响,11月资金缺口规模预计在1.9万亿元左右,规模较大。其中,在公开市场到期规模方面,本月共有20750亿元公开市场资金到期,较10月到期规模多出6750亿元,为近几个月新高;另外,本月有两批MLF到期,分别为11月15日的8000亿元和11月30日的2000亿元,合计到期量为1万亿元,为年内最高水平。
10月降准预期落空后,市场对于11月和12月大额MLF到期仍然存在一定的担忧,尤其是在11月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压力较大的背景下,11月两次共1万亿元MLF到期的续做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央行开展1万亿元MLF操作,意味着本月为MLF连续第三个月高额等量续做,同时这也创下单日操作规模最高纪录。此外,15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9100亿元。实际上,对于本月MLF的等额续做,业内已有预期。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低超储率和大额MLF到期,叠加政府债券集中供给、财政支出尚未到年底集中支出时点,流动性缺口增大背景下,央行较大的流动性对冲投放力度,表现出维稳资金面的决心。
MLF的等量续做也向市场释放了诸多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有助于银行备战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高峰。据悉,11月中下旬将进入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高密度发行阶段,预计发行量在9000亿元左右,显著高于上月全月的5135亿元。在“财政后置”安排下,今年专项债发行在收官阶段进入高峰期。
“在银行体系中期流动性处于偏宽松状态下,11月央行依然选择巨额等量续做MLF,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即将到来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高峰,避免市场利率超预期上行。”王青对记者称,这一方面体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配合,也有助于为四季度稳增长创造较为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而在开展完本次MLF操作后,截至15日,据Wind资讯统计,央行本月在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投放4100亿元。在此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小幅下滑。最新数据显示,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方面,短端品种多数下行,隔夜品种下行6.9BP报1.787%,7天期下行2.4BP报2.1%,1个月期下行2.3BP报2.359%;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截至15日18时,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2.0705%,较前一日小幅下降1.92BP;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7875%,较前一日下降5.94BP。
除了操作规模保持等额外,在操作利率方面,11月MLF操作利率也保持不变,这也符合业内的普遍预期,即短期内实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王青表示,在跨周期调节背景下,央行将慎用政策性降息这样的“大招”,而优先选用类似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辅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加量续做MLF,乃至降准等数量型政策工具,推动货币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
考虑到1年期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的参考基础,11月MLF利率不动,意味着当月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再综合近期银行边际资金成本变化、信贷市场走势等因素,11月LPR报价有可能继续保持不变。
后续仍存降准可能
就本周而言,在公开市场方面,除了8000亿元MLF到期外,还有50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同时,还有超过2000亿元的地方债发行。因此,即便是在续做MLF的前提下市场仍有较大资金缺口。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本周资金存在明显缺口,存款类金融机构跨年和长期限资金仍较为旺盛,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1Y期限存单利率有上行压力,地方债发行超过2000亿元,为流动性带来扰动。
“年内央行‘大开大合’操作或将成为常态,以更加灵活主动的操作方式熨平临时性缺口。”黄文涛称,美联储Taper落地实施后,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将更加审慎,预计央行根据调控需要,等量或超量续做逆回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王青则向记者提及,目前来看,11月MLF净投放量未见加大,或预示后期降准概率增加。面对年底前流动性波动加大、稳增长需求上升的局面,若单纯从流动性管理角度出发,年底前央行阶段性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以及适度加量续做MLF,即可应对各类流动性扰动;但若在兼顾流动性管理的同时,着眼释放温和稳增长信号,推动信贷、社融增速较快回升,并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年底前央行也可能再次实施降准。
不过,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虽然考虑到今年剩余时间MLF到期金额较大(11月有1万亿元MLF到期、12月有9500亿元MLF到期),降准概率或有小幅提升,但结合央行近期表述与操作思路,等量或超量续做MLF+OMO(公开市场操作)仍旧为维护流动性主要手段。
明明也表示,11月债券市场情绪再涨,市场出现了再次降准的预期,主要原因是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和流动性缺口增大。但从央行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年内降准概率逐步减小。总体而言,当前货币政策在“以我为主、稳字当头”的基调上,仍然偏好于OMO对冲流动性缺口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准等总量宽松工具出台的概率较低。
关注结构性投资机会
长期来看,多数观点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稳中偏松。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PPI与CPI“剪刀差”的收敛,叠加地产带来的经济下行,都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流动性整体仍将维持较为充裕的水平,这将利好股市与债市。
华泰证券研报也称,考虑到房地产和外需两大引擎都可能面临压力,政策稳增长抓手有限,货币政策至少在明年上半年易松难紧。下半年小复苏可期待,叠加美联储加息可能,货币政策重回中性。
在此背景下,业内的共识在于,国家对于流动性的引导或将越来越精准化。李迅雷称,这也意味着,“水往何处流”将是决定明年资本市场结构性机会的重要因素。
其中,就货币政策新增工具而言,预计明年央行可能将加快推出绿色再贷款、绿色中期借贷便利”(GMLF)等与碳减排支持相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因而,“以储能、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双碳’方向正获得类似疫情后中小微企业再贷款那样的支持,这成为央行结构性宽信用的最重要方向。同时,叠加上述产业方向在未来的高景气度,以‘双碳’为代表的绿色能源革命或将成为明年A股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李迅雷称。
另外,还有分析称,在系统性风险发生可能性不大的前提下,至少未来半年,地产周期的下行,将进一步强化居民的入市意愿,故A股整体仍将维持震荡向上、指数逐步新高、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的态势。
责任编辑:戚琦琦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