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务院发布碳达峰方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 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等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方案》要求,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加快建设新型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中,与能源相关的排放占比超70%。因此,《方案》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放在“碳达峰十大行动”之首。
《方案》提出,要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具体而言,包括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等。
其中,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方面,《方案》提出,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方面,《方案》提出,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制定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中国电力科学院农电所副所长、北京水木源华电气公司副总程干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碳达峰,而碳达峰通俗说就是减少碳排放。碳排放在原来的电力全环节中主要在发电端与用电端。用电端企业的技术改造难度比较大,而发电端的技术改造一旦形成突破,减碳效果尤为显著。
程干江解释,发电端有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当前我国火电占比最大,在碳达峰目标下,火电比例必须降下来,这就要把其他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提上去。
“但像水电、核电由于客观原因能够提高的比例并不多,因此现在能提高比较多的就是风电跟太阳能。”他说,但是它们也有非常大的天然缺陷,比如风电与地理位置紧密相关,并且风是间隙性的、不可持续性的;太阳能也是如此,存在间歇性和不可持续性,比如白天有电晚上没电等,这就必须要有能够储能跟平衡的设备。
“所以在碳达峰目标下,必须要把储能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和比例,这样才能把风电跟太阳能融合起来,使得这两块的能量形成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可控可用的能量。”
程干江告诉记者,储能目前有几种方式,一种是电池的方式,但是电池由于成本较高,并且有一定安全风险,因此短期内难以提得特别多,所以《方案》里就提出抽水蓄能,抽水蓄能是比较安全的,也不会带来特别大的直接伤害,因此它的储能比例会大一些。“当然新型电池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安全性越来越高,也会一步步提上来。”
程干江说,发电端的新能源与储能融合发展,才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环节;用电端如果能降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需要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特性去进行技术改造。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
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中,《方案》提出,要落实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具体而言,包括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举措。
其中,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方面,《方案》提出,要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谋划、科学配置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完善通信、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提升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
同时,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推动既有设施绿色升级改造,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术,提高设施能效水平。
在10月26日举行的AICC2021人工智能计算大会间隙,IDC企业研究助理副总裁周震刚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数据中心是耗电大户,在“双碳”目标下,无论是整体的通用计算还是人工智能计算都面临很大压力。
周震刚表示,最近其所在机构通过相关研究去量化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对于碳减排的影响。“一方面是放在云里面,它整个效率会高,整个PUE会提升,消耗的能量会减少。”周震刚说,另一方面,可以把数据中心放在距离清洁能源比较近的地方,比如内蒙古等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