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31年来累计分红超11万亿,市值增长超3万倍

A股31年来累计分红超11万亿,市值增长超3万倍
2021年07月02日 00:02 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A股31年来累计分红超11万亿,市值增长超3万倍!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李娜 王海慜 陈晨 每经编辑 吴永久

  1990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设立,正式开启了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的历史征程。

  30多年峥嵘岁月,资本市场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如今一些家喻户晓的大企业,正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向着世界级航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关资本市场的内容颇丰。纲要提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方而立的我国资本市场作为居民资产配置、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场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35年并不遥远,相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会有更多企业借助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中坚力量。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融资、投资回报、发展规模、行业成长、对外开放等五大维度来诠释我国资本市场,一幅令人兴奋的蓝图画卷徐徐展开……

  30多年峥嵘岁月,资本市场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一些家喻户晓的大企业,正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获得了发展初期所需要的宝贵资金,向着世界级航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自1990年以来至2021年6月23日,31年时间,共有4360家公司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募集资金38684.96亿元。上市公司共进行了5048次增发融资(一些公司进行了一次以上融资),合计募集资金97973.84亿元。配股次数为1023次,合计募集资金约为6575.22亿元。

  此外上市公司还发行了53次优先股,合计募集资金8967.89亿元。发行了603次可转债,合计募集资金11402.47亿元。发行了321次可交债,募集资金4078.42亿元。以上股权融资方式合计为上市公司贡献了167682.84亿元资金。

  31年时间,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一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成为今天举世瞩目的知名大牌。

  以三一重工为例,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因成为“股改第一股”而被投资者所熟知。这家生产重型机械的公司见证了中国大地在改革开放之后三四十年时间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其IPO融资金额仅为9.33亿元,之后进行过2次增发、发行过1次可转债,总融资金额为75.36亿元。但2020年,三一重工已经成为年营业收入355亿元、净利润55亿元的蓝筹大企业。上市18年时间,三一重工为投资者现金分红192.16亿元,目前其市值接近2400亿元。

  格力电器是另一家中国资本市场奇迹的代表。1996年,格力电器上市,首发募集资金仅仅420万元。上市后25年,格力电器增发2次、配股2次,合计募集资金51亿元。今天格力电器成长为一家年收入超过300亿元、净利润超30亿元的大企业,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分红23次,累计分红金额为674.15亿元。

  资本复利的力量、公司踏实经营,两者缺一不可,方能成就一家伟大的上市公司。优秀上市公司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力,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三一重工没有首发募集的9.33亿元、格力没有首发的420万元资金,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升级要求不断提升,科创兴国成为全社会共识。与传统产业相比,新经济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发展周期长,此时,资本市场又担负起培育经济新动能和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新使命。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

  截至2021年6月24日,开板两年时间,有289家公司登陆科创板,通过首发合计募集资金3720亿元。其中,中芯国际中国通号IPO募集资金最多,分别达到532.3亿元和105.3亿元。

  上交所在评价科创板2020年年报时指出,科创板以科技势能激活发展动能,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的巨大潜能和活力。科创板已汇聚了一支超过7.5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过280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接近三成。此外,2020年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新增专利方面,全年合计新增知识产权1630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500项。

  科创板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它的跨越式发展提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在助力实体经济中的巨大潜力。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一书的序言中也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资本市场日益成为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

  资本市场之投资回报:

  A股31年来累计分红超11万亿

  1990年,A股仅有平安银行1家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分红金额为1455万元。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A股的现金分红总额仍然达到了7759.73亿元,年度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攀升至2204家。

  毫无疑问,过去的31年,A股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A股31年现金分红的累计金额已高达11.12万亿元,占上市公司累计创造净利润的比例已达到了28.99%。

  下面不妨来回顾一下A股分红的历史时点。1992年,A股年度分红总金额为4.128亿元,首度突破亿元;1997年,A股现金分红金额破100亿元,达到101.8亿元;2017年A股现金分红金额达到了1.12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关口。2017年,工商银行以858.22亿元的分红金额拔得头筹,建设银行中国石化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的分红金额也均超过500亿元。随后的2018年和2019年,A股年度现金分红的累计金额都超过了万亿元。

  2008年10月,证监会出台《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拉开了监管层积极倡导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的序幕。之后,上市公司分红率持续提升,2018年共有2569家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2.0%;2019年选择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为2690家,同样这个比例也超过了70%,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62%。

  从年度分红金额超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数量来看,2017年为17家,2018年则是扩大至20家,2019年达到24家。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这一数字仍然达到了10家。而早在2010年,年度分红金额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数量只有6家。

  分红率是反映公司现金分红力度的指标,体现了上市公司分红的慷慨程度。国金证券研究曾指出,自2010年以来,A股整体分红率较为稳定,维持在30%以上。

  Wind数据显示,从现金分红占当年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例来看,在年度分红金额破万亿元的2017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平均比例为30.84%,而在2019年,这一比例则是升至34.73%。分红率的持续提升,毫无疑问地表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一起分享了企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与此同时,以2020年为例,从申万一级子行业来看,电子、化工和家用电器的行业中,更有60%以上的上市公司选择现金分红。逐渐步入成熟期的消费行业中,上市公司业绩相对稳定,现金流较为充裕,使得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汽车、家电类上市公司的分红率相对较高。

  “其实很多分红比例较高的公司具有持续稳定的行业属性,如电力、银行、家电制造等。尽管这些行业的成长性可能相对较弱,但是往往在市场状况较差的时候,能够体现出低估值、高分红和相对低风险的特征。”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

  事实上,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A股投资者结构中,外资的话语权逐步上升。从QFII和陆股通的持仓来看,普遍偏好高分红绩优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股价起起伏伏之中,诞生了一批牛股。如何寻找十倍牛股,十倍牛股有怎样的特征这类问题也常常被反复问起。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23日,A股共诞生了279只十倍牛股。其中,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万科A片仔癀恒瑞医药等15只个股,自上市首日以来的股价涨幅甚至超过了100倍。在这15只超级牛股中,医药和白酒股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不乏万科A、格力电器、福耀玻璃等“千倍牛股”。

  经历了2015年估值泡沫的消化,A股走向结构性行情,市场对于布局龙头的一致性预期逐步增强,光靠讲故事就能提升估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拥抱核心资产已不仅仅是口号,各类行业龙头也成为了“牛股制造机”。

  红塔证券李奇霖分析认为,牛股的基因往往体现在稀缺性、预期强、稳定性这几个方面。稀缺性主要体现在准入门槛方面和行业壁垒方面,一般准入门槛越高,稀缺性就越强,行业壁垒则包括品牌壁垒和技术壁垒。

  预期强主要体现在未来的成长性以及长期政策支持方面。对于本身就处于优势赛道的企业,未来景气上行的确定性高,行业具备爆发式增长的预期,将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实现业绩增长,比如国产替代、先进制造等相关领域。

  稳定性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方面。如果管理层频繁变动,或者说主营业务方向不明晰,将会影响到企业战略的执行效率。而管理层专一、业务模式简单的公司,往往更易被市场定价。

  资本市场之规模:

  30多年来A股市值增长超3万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到,30多年来,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增加为如今的4300多只,数量增长了500多倍。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数量增长,另一方面也释放了大量的“财富效应”。据统计,这30多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从1990年的区区28亿元,增长至目前的超92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22日收盘)。由此计算,30多年来,A股的总市值惊人地增长了超3万倍!

  而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实现的市值大幅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在这30多年来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00的公司榜单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来自中国的企业。

  据统计,截至6月23日下午港股收盘,在全球市值排名前2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来自中国;在全球市值排名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来自中国;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13家公司来自中国。这13家公司分别是腾讯控股、台积电、阿里巴巴、贵州茅台、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五粮液宁德时代、农业银行、中国石油、拼多多。

  目前在全球市值百强中,不少国外企业已经在各自的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而相比之下,在30年前,上述中国公司都还都没有上市。

  与此同时,上述进入全球市值百强的中国公司所在行业的分布也较为广泛,除了传统的金融业外,还有分布于消费、科技、互联网、新能源等多个行业。

  此外据统计,在全球企业经营指标的排名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公司来自中国。例如,在全球营收排名前100名的上市公司、全球利润排名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都有30家左右的公司来自中国。

  其中,在全球利润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中,有多达8家公司来自中国,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腾讯控股、中国平安、阿里巴巴、招商银行。

  资本市场之行业成长:

  券商行业总资产近8.8万亿

  随着资本市场孕育而生和发展壮大,证券行业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栉风沐雨后实力早已今非昔比。此外,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A股投资者结构也在逐渐边际改善,机构化趋势加强。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8.78万亿元,净资产2.23万亿元,净资本1.80万亿元,分别是十年前,即2010年末的4.46倍、3.94倍和4.17倍。另外,2020年度证券行业业绩持续改善,达到最近3年最高水平,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398.15亿元,实现净利润1707.78亿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了130%和120%。

  此外,截至2020年底,证券从业人员近35万人,比2010年末增长十余万人,人员专业素质持续提升,呈现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特征。与此同时,证券公司业务形态也逐渐丰富,从传统的经纪、投行和自营业务等,向资管、融资融券、衍生品、场外业务、跨境业务等多元化发展,而且传统业务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比如,在居民投资理财需求大增的环境下,市场对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需求也从单纯的通道转为财富管理。2020年证券业协会首次披露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25.72亿元,这不仅成为了证券行业收入新的增长点,也体现了证券行业加快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服务市场投资理财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进程持续,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融资结构的重大举措,尤其是近四年,证券行业帮助各类企业完成股权融资超过5万亿元、债权融资超15万亿元、并购重组交易超3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达12.6%,体现了证券行业着力发挥投行专业优势,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也培育了投资者群体不断壮大,各种类型机构和海量个人投资者活跃于市场。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A股投资者数量约1.87亿户,新增141.22万户,这已是连续第15个月新增破百万。此外,就今年前5个月而言,合计新增近千万户,投资者呈跑步进场态势,投资者信心明显增强。

  若进一步梳理看到,在这近乎1.9亿户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据绝对优势,而且还会有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通过股票、基金等方式参与证券市场投资。但是另一面,长期以来,个人投资者主导的交易结构使得A股的换手率高,加大了市场的波动率。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同时积极推进A股国际化,逐渐推动了A股投资者结构边际改变,A股投资者正在向“机构化”演变。

  中基协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5日,境内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计12.62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4.42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18.44%,较2019年末上升2.02个百分点,也处于近年来最高水平。当然,这与境外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超过一半的结构相比,A股机构化进程仍有巨大上升空间。尽管如此,从目前来看,境内专业机构持股意愿明显上升,显示出对A股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与此同时,外资也延续净流入A股态势,成为A股的重要力量。同样,截至今年1月15日,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计3.5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5.12%,分别较2019年底增加1.4万亿元和0.92个百分点。外资持续净流入,反映出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资本市场之对外开放:

  近7年外资持有A股规模大增9倍

  回顾30多年A股市场的成长之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升级。

  从2003年QFII正式登上中国证券市场舞台,到2014年沪港通的正式开闸,再到2018年以来A股相继首次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主要国际指数,这些年来外资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可谓逐年提升。

  截至目前,MSCI指数、富时罗素指数对A股的纳入因子分别为20%、25%。两大指数第一阶段的A股纳入工作已全部完成。

  虽然2021年上述国际指数没有进一步提升纳入A股因子,不过市场普遍预期,随着A股相关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国际指数在未来进一步提升A股纳入比例的确定性仍然较高。

  据央行统计,2014年1月,外资持有A股规模为3329.99亿元,而截至2021一季度末,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已经达到3.36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比例为3.93%。由此可见,在最近7年的时间里,外资持有A股规模大幅增长了9倍。

  据华西证券统计,流通市值口径下,受益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外资持股市值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从2016年末的1.66%上升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5.26%。目前外资已经成为仅次于公募基金的国内第二大机构投资者群体。

  相比之下,其他专业机构(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机构、信托机构、其他境内机构)今年一季度末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3.99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为6.25%。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以来,北向资金逐步取代QFII、RQFII,成为外资进入A股的主要渠道。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22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规模达1.4万亿元。据国泰君安策略团队统计,当前陆股通A股持股比例已达到2.66%。而未来随着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这一比例还将持续增长。

  尽管在过去7年外资持有A股的规模经历了9倍的增长,但可以预期的是,外资持续流入A股的势头仍将延续。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不少外资机构认为,目前外资对A股的配置还比较低,未来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近日,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发表机构观点称,至今环球投资者及国际股票指数仍然低配中国股票。A股作为全球第二大股市,随着国际指数的逐步扩容,国际投资者也会跟随增配。

  日前,外资私募鲍尔赛嘉(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李峻指出,虽然短期有汇率的扰动,但是不改变长期外资流入A股的方向,“第一个逻辑是,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全球资金缺少好的资产去投资,而中国的股票、债券市场给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在新兴市场中有质量、高质量成长的一个可以投资的地方。第二个逻辑是,整个历史上,外资对中国都是低配的,原因是在整个全球的指数中,中国股票的含量比较低,但大家慢慢意识到,A股过度波动、散户化的风险,可以通过金融工具来对冲。”另外,他还表示,与单纯意义上的拥抱核心资产不同,未来外资的特点可能会更加地深入研究A股,不仅只关注核心资产,也会关注到细分行业龙头,以更好地把握未来新兴行业中有代表性企业的投资机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6 浩通科技 301026 --
  • 07-06 华蓝集团 301027 --
  • 07-06 中熔电气 301031 26.78
  • 07-05 倍轻松 688793 27.4
  • 07-02 读客文化 301025 1.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