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郑州培训学院:应将小微金融服务变成金融业的主动之举

央行郑州培训学院:应将小微金融服务变成金融业的主动之举
2021年04月24日 09:00 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应将小微金融服务变成金融业的主动之举 

  日前,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了《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力的决策部署。为防信贷资金跑偏,银保监会还在《通知》中给小微金融服务提出了21项要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银保监会要求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笔者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做实普惠金融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有效信贷投放。不过,金融机构更应当深刻领悟管理层的用心,将小微金融服务转变为金融业的主动之举。

  近年来,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任务不断加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2020年增速任务提高到40%,2021年则在2020年基础上再增长30%。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银保监会的口径中,明确以上任务对应的执行者为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

  管理层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小微企业的确是产业链大动脉的“毛细血管”。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它们雇佣了80%以上的就业人口,实现了一半以上的国民产值,关乎几亿人的就业和家庭生活。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五家国有大行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同时,中小型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也积极发挥自身贴近社区、贴近企业,更容易收集和运用市场主体软信息等优势。比如兴业银行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61.25%,是股份制银行中的“排头兵”。

  当然,如果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所取得的成就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被动之举,那也与管理层的要求相悖。因为,金融机构在被动无奈之下所做的业务,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跑偏。前些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并不受金融机构欢迎,银行既不愿意扩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又不愿意持续增加小微企业首贷户。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无非是小微企业缺信息、缺抵押、缺担保、缺征信、缺渠道、风险大、收益低,这与那些利润高、依靠同业负债拉动资产高速虚假扩张的高杠杆业务相比,小微企业贷款的确短期之内收益过低,不具有吸引力。但是从战略视角看,银行与企业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面临困境,银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如果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味依靠异地展业、表内业务表外化、贷款业务投资化,造成资金层层嵌套和空转,最终吃亏的还是金融机构自己。

  银保监会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无疑将更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实质普惠。因为,出于对风险的考虑,有的金融机构靠打价格战拼抢优质普惠客户,通过低风险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完成普惠指标。由于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交易对手基本上都是金融机构,难以有效界定出金融机构是否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将促使银行信贷业务回归本源,一方面可以降低部分金融机构为了完成指标一味做大票据业务规模的动力,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普惠金融,不断加大拓展力度,落实普惠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化解票据市场的价格扭曲现象,减少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同时也与央行的考核口径保持基本一致。

  在“十四五”时期,要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变成金融业的主动之举,还需要在多个方面发力。一是银行要围绕首贷难的痛点,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特别是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今天,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尤其要加快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线化,将银行授信活动内嵌于小微企业产、供、销的各环节,实时掌握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经营情况从而控制信贷风险。

  二是加强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基于信用的授信新模式。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普惠金融业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可将小微企业在网络平台上的现金流、信用记录、交易情况等信息作为评估其信用状况的基础,完善基于信用的授信新模式。

  三是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形成想贷、愿贷的长效机制。由于小微企业体量普遍较小,风险控制体系相对脆弱,银行基层业务人员存在不敢做、不会做、不愿做、怕不良、怕问责的心理,未来还需要改进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如无明显证据表明失职的均认定为尽职。

  四是银行应在 “金三角”金融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所谓 “金三角”金融服务就是指银行无还本续贷、政府应急转贷周转资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这三项业务。这三项业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三位一体,目标一致。建议地方政府能够与银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发挥“金三角” 金融服务“组合拳”效应,这将对提高银行信贷的广度和深度都大有裨益。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与诊断中心主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7 博众精工 688097 --
  • 04-26 华通线缆 605196 5.05
  • 04-26 川网传媒 300987 6.79
  • 04-26 同飞股份 300990 85.5
  • 04-26 迅捷兴 688655 7.5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