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香港鄂志寰:将ESG元素纳入银行信贷政策体系

中银香港鄂志寰:将ESG元素纳入银行信贷政策体系
2021年03月25日 2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中银香港鄂志寰:将ESG元素纳入银行信贷政策体系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是金融监管发力的方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会议明确了对商业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具体要求: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绿色金融标准,创新产业和服务,强化信息披露,及时调整信贷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的支持,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增加高新技术制造业信贷投放。

  商业银行要执行哪些绿色金融标准?如何强化信息披露?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碳减排投融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鄂志寰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进一步坚定了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绿色及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实现绿色转型面临的资金缺口,不仅需要靠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发挥金融机构力量调动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

  ESG元素纳入银行信贷政策体系

  《21世纪》:我国银行业支持绿色产业的现状如何?如何评价银行的创新产业和服务?

  鄂志寰: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低碳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绿色金融在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为绿色产业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根据国新办2月份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

  除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随着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业亦不断创新和丰富绿色及可持续相关的产品及服务。例如今年1月份,中国银行发行了全球第一笔遵循ICMA《气候转型金融手册》的转型债券,用于支持绿色天然气项目。2月份,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首批六支“碳中和”债券、支持多家电力及新能源企业。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多家银行亦开展了碳金融衍生品方面的尝试。

  《21世纪》:调整信贷资源配置、银行信贷支持绿色低碳产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鄂志寰:一是要加快银行关于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有效计量及管理银行客户整体形成的气候风险及影响,方能制定系统、有效的转型策略。

  二是要把ESG元素纳入银行信贷政策体系中,对于高碳排放的敏感行业制定适配的信贷及投资政策,可出台一定的限制清单,通过经济手段引导相关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三是银行应推动内部资源进一步向绿色产业倾斜,对于清洁能源、绿色技术等相关企业推出一定的激励和优惠措施。

  四是在支持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符合银行风险偏好及保障银行资产质量基础上,引导客户逐步向绿色方向转型,避免突然、剧烈的改变。

  未来银行ESG披露要求将升级

  《21世纪》: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的绿色金融,指的是哪些标准?国内市场现有的绿色债券标准有哪些?

  鄂志寰:国际市场上目前接受程度较高的绿色债券标准包括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发布的《绿色债券原则(2018)》与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的《气候债券标准(2020)》。

  《绿色债券原则》的四大核心原则包括资金使用、项目评估和筛选、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主导市场的框架。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细化其低碳领域的项目,并提供一套绿色分类系统和绿色债券认证标准。

  国内市场现有的绿色债券标准主要包括人民银行发布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公告(2015)》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正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2016)》。《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公告》侧重于对绿色债券审批与注册、第三方评估、评级以及信息披露等具体执行标准进行规定,而发改委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则侧重于细化绿色项目的分类与界定,以及鼓励对绿色债券的优惠措施。

  《21世纪》:为符合监管要求及满足投资者期望,银行应当如何强化信息披露?

  鄂志寰:近年,越来越多国家及地区将ESG信息披露要求纳入监管,港交所已对上市公司推出强制披露规定,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披露责任,预计未来银行面临的ESG披露要求将继续升级。

  为符合监管要求及满足投资者期望,银行应建立适用于不同监管要求及信息披露准则的ESG数据体系,通过搭建ESG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标准,优化信息披露的工作效率,并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同时,银行应加强对ESG主流国际披露标准的研究,如GRI及TCFD准则,持续跟踪其发展趋势,按照自身情况,积极争取加入更多认受性高的国际披露标准。此外,银行应持续优化ESG报告的披露质量和透明度,更加主动地借鉴国际披露标准及同业做法,提升ESG报告的广度及深度。

  (作者:特约记者,李小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6 中洲特材 300963 12.13
  • 03-25 中农联合 003042 21.56
  • 03-25 真爱美家 003041 18
  • 03-25 华亚智能 003043 19.81
  • 03-25 中金辐照 300962 3.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