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敦煌万亩防护林被毁 是谁逆生态保护而行?

评论:敦煌万亩防护林被毁 是谁逆生态保护而行?
2021年01月22日 00:01 新京报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敦煌万亩防护林被毁,是谁逆生态保护而行?

  ■ 来论

  据报道,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曾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十余年来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当地几代人的血汗付诸东流,“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生态灾难再现敦煌。据甘肃发布通报,甘肃方面高度重视,并成立调查组于当日下午赶赴该林场,依法依规开展调查。

  从报道可知,该林场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目前,葡萄生产已成该林场支柱产业。但问题是,改种葡萄后不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还可能过度消耗本就紧缺的水资源,加剧沙漠化风险。而该林场办公楼甚至就挂着“敦煌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国营阳关林场管护站”的牌子。

  耐人寻味的是,2017年3月,酒泉市林业局发布报告称,阳关林场砍伐的树木都是已枯死的残次林木,按程序办理了采伐证。但阳关林场有职工表示,被砍树木绝大多数都存活良好、长势健壮。报道还提到,曾有敦煌市领导私下表示,阳关林场大面积防护林被砍伐种葡萄,市里确实没有管护好,感到很心痛。

  尽管相关说法不尽一致,但万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剥皮焚烧后所剩无几,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更何况,原国家林业局曾明确要求,禁止将国家级公益林改造为商品林,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得全面整地,严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产行为;极干旱造林区造林绿化须选择耗水量小、抗旱性强的树种。《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防风固沙林主要适宜树种表”中,也并未列入葡萄种类。

  需进一步追问的是,大面积公益林场毁林后引进经济作物,审批流程是如何通过的?是否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这些,都需官方调查给出答案。而对各地来说,这也不乏警示价值:竭泽而渔,透支的是发展潜力,损害的是地方生态,诸如此类的破坏“绿水青山”的行为都要摒弃。

  □李万友(职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翔

敦煌 生态保护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28 恒而达 300946 29.45
  • 01-27 凯因科技 688687 18.98
  • 01-27 李子园 605337 20.04
  • 01-27 中国黄金 600916 4.99
  • 01-26 三和管桩 003037 6.3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