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南极人回应业绩造假风波 吊牌授权究竟害了谁?
本报记者/孙吉正/北京报道
一年前的一份券商研报引发了南极人股票暴跌。截至2021年1月12日,短短7个交易日,南极电商均以阴线收盘,累计跌幅已高达32.53%。
股价的暴跌让南极人不得不作出回应。2021年1月12日晚间,南极电商发布了一则“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尤其指明针对近期流传的质疑公司体外循环造假的PPT,并且从商业模式、财务数据、运营模式、竞争对手、员工数量、供应商数据与客户重叠以及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和历次股权质押等8个角度进行了回应。
在澄清公告发布之后,2021年1月13日,南极电商的股价略微上涨,遏制住了连续走低的趋势。
但通过澄清公告可以看出,向投资者说明此前南极人打造的供应商、经销商、公司三位一体的NGTT商业新模式,实际上已经是供应商、经销商高度重叠的授权工厂生产吊牌的产业。
南极人的做法是在吃掉白牌市场,但问题在于南极人门槛太低,授权太过于广泛,完全没有品牌价值,可以说南极人现在做的事,后来者也完全可以做,且有赶超南极人的机会。电商行业专家李成东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股价风波
2019年,兴业证券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导投资人识别体外循环造假。在这份报告中,兴业证券举了“XX电商”的案例,并提出了六个疑点,分别是:净利润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的同时员工数量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彼时,外界普遍认为,该“XX电商”指的正是南极电商。当有媒体发现了该份报告之后,将其公布于众,引发了此次南极人股价的闪崩。
南极电商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营业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16.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36.06%。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近12.4亿元,同比增长31.76%,毛利率达93.36%。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收入近6500万元,同比增长1.68%,GMV(成交总额)实现了49%的增速。综上所述,在2019年南极人通过品牌授权就拥有了高达12亿元的利润,在2020年前三季度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93.45%,净利润76.94%。
该份券商的报告认为南极电商体外循环的业绩造假问题,通俗来说,就是网店刷单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南极人的GMV增长为49%,实现了约300亿元的成交量,而在2020年末,南极人的GMV达到400亿元。自2017年开始,南极电商GMV以接近每年100亿元的规模增长,南极人GMV的成长规模和速度远高于总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对于GMV与营收增长不符的问题,也有投资者对此向南极人董秘提问,但南极人董秘回复认为,“公司本部营收增速与GMV增速不存在巨大差异,由于分渠道、分品类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授权费用有所差异,以拼多多、健康生活等新增渠道和新增品类的授权费用率相对较低,因此导致GMV增长与营收增长略有差异。”对于该份回复, GMV高增速与营收较低增速,与授权费用较低的解释存在冲突。对此,南极电商董秘向记者表示,收入确认存在周期性,由于本部营收与GMV的统计存在时间差异,因而会有所出入。
GMV仅仅是表面的数据指标,其中包含了拍下未付款的部分,这里面就可能存在退货或刷单的问题,但也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卖越多越减价打折,只是这种情况的概率很低。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无论是退货还是刷单,其实都是电商中非常常见的手段,主要目的就是配合营销。
对此,李成东认为南极人并没有通过刷单虚增业绩的必要,因为南极人的利润是通过授权吊牌获取的,而第三方更是不会刷单,因为刷单意味着需要向南极人缴纳更多的吊牌费。
2021年1月5日,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参加了券商电话会,出面释疑。“我们准备了一个回购计划,金额不小,可能是公司史上最大金额的回购,大家安心,很快会予以公告。”张玉祥向投资人透露出这一重要信息。张玉祥表示,这是对公司造假质疑的回击,公司账面上有足够的现金流,公司分红也会继续进行,“今天我刚看了一下,我们账上的净现金流已经超过了30亿元。”
但同时张玉祥仍在继续质押手中的股票。在财务造假传闻愈演愈烈之际,2021年1月7日张玉祥将其持有的200万股南极电商股份进行补充质押。自2020年起,张玉祥便开始质押其所持有的南极电商股票。截至目前,仍有5000万股未解除质押。按照50%的质押率估算,张玉祥质押获得资金约2.5亿元。此外,南极电商的其他重要股东们几乎是一路减持。股东们的减持似乎也成为南极电商股价一路走跌的诱因。对此,记者联系南极电商董秘办,董秘办方面回应相关问题以公告发布为准。
贴牌的诱惑
公开资料显示,南极人成立于1998年,原为保暖内衣公司,在2008年,南极人开始涉足电商并转型。2014年,南极电商出售了旗下全资化纤及印染业务;2015年,彻底剥离了丝织品织造业务,完成了传统制造向电商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同年,南极电商成功借壳“新民科技”登陆A股。
从南极人此次公告的数据来看,除了业绩快速增长以外,其供应商以及经销商也呈现非常快速的增长。目前南极人的产品涉及家纺、布艺、男装、女装、内衣、鞋品、婴儿用品、生活小电器、户外等多个方面。
截至2020年末,南极电商合作生产商总数为1600家,合作经销商总数为6585家,授权店铺8171家,而在2019年末,南极人合作供应商总数为1113家,合作经销商总数为4513家,授权店铺5800家。
在2012年,南极人提出了“NGTT商业新模式”,按照其对外的解释,以南极人公司为平台,让供应商、经销商、公司三位一体,搭建成一个电商平台模式。而在此次事件中,南极人承认了“在产业链合作模式上,生产商与经销商存在重叠。”南极人认为“该模式有利于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反应,终端店铺直接将消费者需求快速反馈给上游工厂,实现用户直连制造(C2M)的最短路径。”综上所述,生产到销售,在网上开店等业务全部工厂自己承担,而南极人仅仅是授权使用吊牌后,收取一定吊牌费用,并不直接参与到从生产到经营的任何环节。南极人官方公告将其称为“前店后厂模式”,目前在阿里渠道上30%~50%为前店后厂模式,在拼多多渠道为50%~70%。也就是说,目前南极人大部分的吊牌产品,均是厂家自产自销,而仅仅是挂上了南极人的吊牌,在产品上没有任何的关联性和统一性。
对于南极人的吊牌授权问题,记者联系到了一位自称可以开通南极人品牌授权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开通南极人的官方授权主要为两部分费用,先缴纳一笔授权费,南极人会对工厂进行认证和备案,合同与授权费为每年签订,且需要工厂提供自己的销售数据。除此之外,主要缴纳就是吊牌费。且吊牌费是按照数量进行缴纳,例如,需要先购买5000件吊牌,然后才可以生产5000件产品,按照不同类别的产品,收取的吊牌费用也不同。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对于授权厂家的产品质量,南极人方面并不过问,但如果厂家生产的吊牌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被大量投诉或者被监管部门公示,南极人则会对其处罚。
厂家的自产自销,再伴随着南极人越来越广泛的吊牌授权,使得南极人的产品问题一直没有间断。在2020年,仅北京质检部门就发布了南极人的冲锋衣、儿童服装为不合格产品。
“对于小厂家来说,南极人的商标是具备品牌效应的,因而希望通过购买吊牌,以南极人的品牌力打开自己的销量,但毕竟品牌并不属于自己,且也可以随时更换其他吊牌,使得吊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其实是在消耗南极人的品牌和口碑。”服装行业专家马岗说。在南极人之前,皮尔卡丹、金利来等品牌就是因为贴牌导致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对此,李成东也认为,渠道品牌也是品牌,相当于为消费者做了品牌把关和品质选择,这也是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正在做的事情,但南极人显然没有做好这一点,仅仅通过授权吃掉白牌市场,南极人最大的问题无法形成有效竞争能力,广泛的授权使得品牌的转化率、留存率及溢价能力都不够,这也就意味着随时会有新的品牌出现,直接挑战南极人的地位。
责任编辑:王婷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