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连平: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具有双重含义 来源:中国经济网
12月18日,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2021年不但是中国步入“后疫情时代”实现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还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明年经济工作制定部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会议公报内容来看,释放出八大重要前瞻性政策信号值得关注。
1.积极财政政策突出提质增效和可持续
在原则上,去年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今年则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强调了政策要保持持续性、稳定性和时度效。
在主要任务上,财政政策将在促进创新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助力扩大内需、积极防控债务风险等方面起到更加重要作用。去年会议要求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同时要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会议着重强调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经济复苏迹象较为显著,保增长压力较去年有所缓解,今年会议对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了全新的要求。一是要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二是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另外,会议还提到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因此明年财政赤字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
2.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具有双重含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货币政策仍然要“稳健”,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
“不急转弯”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要点。这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货币政策要稳健,不急着转弯,不应该出现大幅的收紧和调整;其次是不要搞“急转弯”,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回归到正常区间,货币政策基调也在从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转为支持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另一方面,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表明2021年经济增速或已经接近潜在增产出对应的名义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趋向回归中性,既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另一方面也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3.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其与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提到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理念一脉相承,但同时更加强调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明确了“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防止在重点行业及核心领域出现“卡脖子”问题。会议提出不仅要在优势领域锻造长板,而且还要补齐短板领域。统筹推进,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目前,全球产业分工和发展的逻辑已经从竞争力为主转为稳定性和竞争力并重的新阶段。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是在国外环境变差情况下,有效保障国内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根本。为此,一是要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二是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三是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四是要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4. 加强反垄断,保障市场公平竟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其要义在于,一是企业形成垄断往往与资本密不可分,且两者相互助推,反垄断可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入手;二是反垄断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中央意图引导资本更多投向硬科技领域,而非平台经济。其重大意义体现在:一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二是反垄断有利于激发、保护中小企业的创新,对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反垄断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促进消费。
中国互联网反垄断强监管时代或将到来。具体来说,一是要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三是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四是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五是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5.供需两侧匹配,促进循环畅通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具体提出“需求侧”方面的要求,但与一周前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不同,此次将“需求侧改革”表述又改为了“需求侧管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意义却大有不同。其一,中央明确了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给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需求端内需扩大,提高供需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循环的畅通。其二,从“改革”变为“管理”表明中央力求以稳为主,即在供给侧结构背景下,不使需求下降太快,而不是急于求成立刻开展改革。
在此基调之下,2021年在投资端应突出有效投资,拓宽投资空间,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围绕“两新一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在消费端应侧重于推动消费升级和提高消费能力,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在外贸端,通过加入RCEP和其他贸易多边体系平滑波动,出台相关政策扭转历年以来“重出口+轻进口”的结构导向与市场传统认知,通过加强进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6.租赁住房建设优先,破解大城市住房供给不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要求,延续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上,首次明确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供给不足问题,继续实施“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解决大城市住房供给不足,势必要增加大城市土地供给指标,会议指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限制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这意味着在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时期,大城市将可能获得更多建设用地指标,一方面可以使得农村人口或者城市非户籍人口更快在城镇“有房可住”,另一方面也可以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缓解局部地区房价过高的风险。
未来住房政策还将保持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差异化的调控思路。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且涉及的产业链众多,促进住房消费,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预计明年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与政策导向保持一致,行业景气度保持平稳,住房销售增长稳定,土地供应有所减少,住房信贷趋紧,贷款利率适当提高,规范房企融资行为,投资增速适度放缓,房价涨幅总体可控。长期来看,随着住房市场向租购并举的方向发展,全国房地产市场不平衡的问题将逐步趋于合理,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支持。
7.新一轮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由此形成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持续性动力和活力,进而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平,构建好新发展格局。同时,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具体来说,2021年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一是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国企管理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优化;二是要提升营商环境,构建公平、公正、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统一大市场;三是要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金融配置资源效率;四是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五是要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六是要加快并大幅提高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特别重视在遵守国际通则下维护国家安全。
8.落实碳达峰目标,加快中国经济绿色转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明确提出要求,不但承接了十八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理念,巩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注入了新的内涵。
我国要力争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尤其是2030年碳达峰目标,就必须抓紧制定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展望2021年,预计在可能以下领域将取得明显进展:一是以约束性指标(如碳总量、碳强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碳汇等)为核心,引领地方政府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压降高污染、高能耗生产,促进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二是开拓政府、企业、研发单位联合研发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加速低碳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特别要发挥企业在技术进步中的主导作用。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建设全国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金融机构采纳赤道原则,支持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充分披露ESG信息。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