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论:南北地区各有优势 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携手前进

21社论:南北地区各有优势 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携手前进
2020年12月04日 0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谁最能代表中国经济向上力量?2020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谁是你心中的TOP10商业领袖,[点击投票]

  原标题:南北地区各有优势,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携手前进

  导读:北方在关键设备、新材料、机械工业等领域具有产业基础,新兴战略产业也与南方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日前,有媒体梳理已经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发现,天津跌出了GDP总量前十的城市名单,北方只剩北京一座城市入围,显示出南北经济差距正在扩大。

  提起南北经济发展差距,人们自然会从农业文明时代的历史、地理和气候等因素谈起,以确认东南部是中国经济中心的合理性。事实上,进入现代社会后,这些所谓自然禀赋并不会对现代产业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世界上各种地理与气候环境的地区都有发达经济体的存在。

  南北地域经济差距主要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参与全球化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工业分布是按照安全战略原则,除了东北拥有最先进的工业体系外,在中西部也因为三线建设而分布了很多以国防、重工业、机械装备等为业务的工厂。

  当中国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后,这些工厂来自政府采购为主的需求大幅缩减。同期在珠三角与江浙等地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开始崛起,并因为其拥有港口,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投资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最终形成了产业集群。

  比较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北方以资源型、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转向消费引领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时,会有一些转型包袱比如国企面临的种种挑战。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包袱则轻很多。与此同时,沿海地区重商文化支撑了民营企业崛起,相反,北方部分地区的市场意识与企业家精神都有待提高和发展。

  这使得珠三角与长三角有了先发优势。进入21世纪后,中国启动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北方地区依靠信贷驱动的城市基建也保持着较高增速,尤其是全国基建和地产投资对重工业需求大,煤炭、钢铁等需求旺盛,减轻了北方经济转型压力。2008年后,全国性的基建热潮使得北方一些地区加大了重工业投资,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以煤炭、钢铁等为主的重工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债务过多的双重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现,基建驱动能力相对减弱。因此,当前南北之间形成了与改革开放初期一样的格局:北方部分地区再次承受债务和去产能的双重包袱,南方不仅拥有更完善的制造业体系,还具备高收入与人口规模支撑的商业优势,从而形成了转型与发展的进一步分化,也就是第二次分化。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是不是北方地区必定会继续衰退呢?事实上,目前北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条件并不比南方地区差,各有利弊。南方制造业升级面临瓶颈,但是,北方地区在要大力发展的关键设备、新材料、机械工业等领域具有产业基础,新兴战略产业也与南方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北京、天津、东北、西安等地众多高校在科技与工业领域具有优势,每年培养大量人才。南方虽有制造业市场化优势,但关键零部件、新材料、新设备等依赖进口,北方在这些领域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但此前被进口产品长期冲击,当前有机会大力发展。

  工信部评出全国256家单项冠军企业,山东以60家名列第一,其次是浙江、江苏与广东,各有46、39、19家。如果算上90家待培育的单项冠军企业和161家单项冠军产品,北京、安徽、河南、辽宁、陕西等省市的数量也在前列。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北方拥有一定的条件和机会追赶南方,但是必须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组织创新资源,在技术以及产业链等方面加强全国合作,攻关一些重大难题和项目,借鉴德国模式,重建在工业领域的优势,与南方地区差别化发展与竞争。

  舆论应该减少对北方在经济总量上的唱衰, 多发现北方一些产业优势,提高他们的士气,尤其是很多隐形冠军企业本身不为公众所知,容易形成舆论盲点。事实上,南北都有各自的压力和优势,应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携手前进,要往前看,迈步闯,不要怨天尤人,画地为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亚龙

制造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9 中晶科技 003026 --
  • 12-09 鼎通科技 688668 --
  • 12-09 森林包装 605500 --
  • 12-08 明微电子 688699 --
  • 12-08 同兴环保 00302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