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解结构性矛盾 让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每经评论员 李彪
也许没有什么比能找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更重要,一人就业,背后撑起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0年7月15日、7月22日、7月29日,连续三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议题——就业。这反映了国务院对于推进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严峻。一位江浙地区的地方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企业的效益降低,招聘规模明显压缩,甚至是不招人,只要是有招聘考试的现场,都是人山人海,今年工作不好找。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则提出了“老生常谈”的问题——招工难。一家全国性大型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向笔者吐苦水,企业一直在招人,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企业不得不转而尝试招聘一些同行业其他公司离职的员工,希望短期内能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
越是在效益不太好的情况下,企业对于招人越挑剔,越不愿承受招聘中的“试错成本”。对于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而言,在应聘的过程中,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对个人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结构性矛盾越发突出,在多渠道扩大就业的过程中,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可谓正当其时,也到了关键时期。
所谓就业结构性矛盾,就是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产业结构调整,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原有的就业岗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会出现很多新的职业和岗位,而一些新的岗位和工种却一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然而,这些岗位对于新增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很强,在原有就业市场难以扩容的情况下,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能够拓展非常大的就业空间,对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具有积极作用。
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地方政府层面,要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针对员工培训的激励、补贴政策,同时,针对各地的企业、劳动力市场等实际情况,对于当地急需的岗位,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培训,形成良性的定向输送人才模式。对于企业自主进行员工培训,可以给予更多样化的支持方式,降低企业在培训、招聘员工上的风险和成本。
在高校、企业层面,高校应该与企业建立畅通的渠道,高校可以为企业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并通过企业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可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打通学与用之间的通道,使得高校毕业生更加匹配社会上的岗位需求,也进一步降低找工作和招聘的成本。企业也要有员工培训、晋升的方案和通道,给予新员工更多学习成长的空间。
从个人来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实践和原有书本知识之间有一定差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面前,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即便有某些方面的特长,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也难以发生。同时,在找工作的时候,切忌好高骛远,需要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从学徒开始,当没有找到自己预期的工作时,可以先找一个与自己职业规划相关的岗位,在不断学习、成长中寻找新的机遇。
促就业、稳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的每个角色都尽力做到最好,就业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杨亚龙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