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志凌: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激活微观经济活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阶段性特征,如何激活微观经济活力,重树微观市场经济基础,《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活则市场经济兴,企业的改革一直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黄志凌对记者表示,当前,优化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是这一切的关键。
对于民营企业改革,黄志凌谈到,要紧扣完善治理结构和培养契约精神两大核心。他说,建立完善的现代治理体系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多数民营企业都有着浓厚的家族色彩,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以血缘为纽带进行公司治理无可厚非,但随着企业做强做大,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家族企业中企业经营决策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一人,企业主有限的经验和能力可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决策风险。此外,过去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问题也同样出现在民营的家族企业中,共同创业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纲常也成为建立明晰产权关系的障碍。”
民营企业的信用约束也是一个需要强化的问题。黄志凌表示,同时还要加强契约精神的引导,鼓励民营企业诚信守法,对不诚信的民营企业要及时予以处罚惩戒。当前,民营企业的信用“软约束”和金融机构“不敢贷”已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于部分民营企业不透明、不真实的财务数据以及贷后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影响了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放贷,而部分民营企业在无法取得正常信贷资金的情况下,也只有寻求高成本资金并将这些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扭曲了正常的经营行为。
“中国的民营企业,要真正做到和国际接轨,一定要有完善的、科学的治理结构。”他说。
而对于国有企业,他表示,应该根据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和具体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持续优化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完善激励机制,激活创新能力。黄志凌说,从根本上说,国企活力来自于改革。围绕增强国企活力,未来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必须尽快完善激励机制,而建立科学完善激励机制的前提是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无力无效甚至负向激励,与评价体系不科学有关。必须下决心解决国企评价体系科学性问题。
“激活微观经济活力,还应当鼓励‘僵尸企业’出清和市场重组。有价值的要重组,真正无价值的要退出。”黄志凌表示,“僵尸企业”的存在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大量低效的“僵尸企业”借新债还旧债,占有金融资源,僵而不死。而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却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经营发展和创新研发都受到制约。应当鼓励企业出清和重组,打破市场对“僵尸国企”隐形担保的认识,恢复市场机制的运行,将信贷资源从“僵尸企业”中解脱出来,合理配置到更加高效的领域。
而对于政府如何深入推进职能转换,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黄志凌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减税降费、简化审批程序和流程、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大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进展明显。
他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市场机制的直接干预。中央政府要强化机制建设,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地方政府要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做好企业的各项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杨亚龙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