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基建将支撑新消费 传统基建短期内仍会占据主要规模
新基建·新未来
封面新闻专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
盘和林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各行业已步入经济恢复正轨。疫情对经济增长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催生了新型消费,也让行业看到了下一阶段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抓手。应对疫情影响,新基建、消费等仍然是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发力点。
4月2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谈到疫情过后新基建如何引领新消费。他说:“疫情过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开始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更多元化的方向靠拢。而新基建将引领新的消费文化形成,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已成为消费的潮流,既有利于消费回补扩容,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激发新动能。”
理性对待
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
随着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复工和基建投资项目的公布,“新基建”正成为资本市场新一轮投资热点。日前,有专家判断,2020年的新基建投资或在1万亿元左右。
“新基建”领域的投资“破题”,何日才能见到回报,传统基建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盘和林判断,新基建投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为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传统基建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占据主要规模。
“经济增长没有灵丹妙药,所以各行业仍然需要理性对待、认真分析新基建投资的项目可行性。”盘和林认为,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别是科技门槛,这对资本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民营资本,都应该在充分考虑了杠杆率、投资回报率等因素后再入场。
新基建的红火也反映在投资市场。新基建概念明确,基建板块随之起舞。从市场表现看,尤其“新基建”概念迅速“走红”,涉及的相关股票表现强劲。
“从过去一段时间股市对新基建概念的热情就可以看出来,新基建正在成为投资者的追捧对象。”盘和林指出,从经济发展的宏观大背景来分析,全球供应链布局调整、海外新冠疫情蔓延,外需不足、内需承压,经济增长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新基建凭借其促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的特点,自然而然成为新一轮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提及传统基建,盘和林认为其依旧重要。他强调,从数字来看,目前新基建的市场规模远不如传统基建,产业链长度和吸纳就业能力也不如传统基建,因此出现了二级市场投资热情高于一级市场的局面,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在实际的投资参与过程中还是有其他考量的。
相辅相成
新基建与新消费将合力拉动经济反弹
疫情之下,诸多大众消费行业受到了沉重打击。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同比下降了20.5%。
不过,“阴云密布”的消费数据中也有新亮点:与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相关的消费“逆势”增长,疫情倒逼企业加速开拓线上业务,进行数字化转型,还衍生出例如“云蹦迪”“云开会”“云签约”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基建和新消费在疫情之后相互促进,正成为带动经济反弹的“双引擎”。
疫情催生新消费,新消费呼唤新基建提供和加强硬件保障,新基建反过来又为新消费创造更大施展空间。“新消费和新基建的共通之处在于‘数字’和‘智能’。”盘和林指出,新消费业态需要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作为基础,因此新基建需要发挥好对新消费的支撑作用,从基础层面提升消费者体验感。新消费为新基建指明了投资方向,因此新基建必须贴合市场实际需求,提高整体效能。
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三大方面、七大领域,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与传统产业相关的内容被纳入。那么,新基建将如何推进传统产业实现升级?对此,盘和林认为,新基建创造了多种新型消费应用场景,可助推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提供能够克服空间障碍、更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生产和服务效率更高的更智能化的服务,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他以无人快递社区零售、智能汽车等举例建议,在此次新基建浪潮中,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与时俱进。企业经营者必须时刻思考、谋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升级,以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