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投资逆势飘红表明信心: 撤离中国做不到

外企投资逆势飘红表明信心: 撤离中国做不到
2020年04月14日 02:07 第一财经

  外企投资逆势飘红表明信心: 撤离中国做不到

  作者: 缪琦

  在上海,近6万家外资企业贡献了超1/4GDP、逾1/3税收、约2/3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就业人数。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的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有关“外资撤离中国”的说法也屡次引发讨论。

  近日,美国个别官员提出吸引美企撤出中国的政策建议、日本政府给予日企产能回流补贴等信息,更成为了一些人过度解读的依据,引发了外界对于“外资撤离中国”的担忧。

  事实上,大量的外资正在用实实在在的投资行为表明态度——中国是全球最理想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撤离做不到,持续扩大投资理由充分、信心足。

  外资对华信心未减

  用艾尔建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总裁王炜的话来说,“即使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丢失过一天的信心。”

  4月8日,全球制药企业艾尔建公司获得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地区总部认证。在当天第32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现场,共有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用投资行动表明了对于中国及上海的信心。

  除了8日的这场仪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朝表示,今年以来,上海于1月和3月先后2次举办外资项目集中签约,共签约129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39亿美元。

  目前,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累计达730家和466家。今年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实现了逆势飘红。

  生产纤维原料和服装等产品的日本伊藤忠纤维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辻贵由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是集团最看重的市场,而上海不仅是通往中国市场的大门,更是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地区总部设立在上海,为集团在亚太区的扩张创造了更好的机会。

  同样把地区总部设在上海的迈羲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闵军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医疗大健康市场,他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获颁地区总部以后,公司打算利用上海人才集聚、资金集聚、信息集聚、政策集聚的优势,与中国区域性医疗流通企业展开产业和资本上的合作,共同做大“蛋糕”。

  作为法国最大的体外诊断公司,梅里埃于2018年把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从去年就着手准备的研发中心最近也获得了上海官方认证。

  梅里埃大中华区财务总监黄咏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疫情对企业的常规业务有些影响,但对于今年全年的业绩达成有信心,预计接下来能回补疫情期间的损失,“仍然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微生物检测领域对公共卫生安全发展本身的要求和期望。”

  根据计划,世界500强企业贺利氏光伏80%的新增投资都将发生在上海。2019年11月下旬,该公司投资数百万欧元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创新中心,计划把在华的研发规模扩大一倍,从而为中国以及全球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该中心的落成,是贺利氏集团过去18个月中扩大在华研发规模的第三个项目。贺利氏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凌瑞德表示,这些投资表明贺利氏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并对太阳能行业长期持续增长持乐观态度。

  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则让越来越多的外资相信,上海的环境将越来越适合国际性企业的发展。

  疫情之下,第三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一直没有停转。4月9日,原本的线下海外路演改成线上。在首个网上海外路演推介会目的地——德国,目前已有近百家企业报名参展,其中不乏大众、宝马、蔡司、西门子等知名国际大企业,还有诸多“隐形冠军”。

  德国海外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关于进博会对于德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19年有40%的德国企业认为“非常重要”,40%认为“比较重要”,较2018年仅5%企业认为“非常重要”显著提高。

  不只上海,长三角地区和其他城市也在涌入更多外资。

  3月下旬,美国陶氏公司与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根据协议,陶氏公司将在未来五年中对张家港基地增加3亿美元投资,以创新解决方案来满足全球相关行业和市场不断攀升的需求。

  “这项投资计划印证了我们对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坚定信心。”陶氏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林育麟这样说。

  2月17日,橡树资本全资子公司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册,成为了国内首家外资金融资产管理企业。橡树资本中国区总经理巢瀚婷表示,疫情作为短期因素的干扰,不会改变他们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看法。

  还有一些跨国车企为抓住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和共享化的发展契机,也正在中国持续增加投资和扩大产能。

  比如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于4月2日正式成立,该合资公司计划于5月内正式开业,未来将开发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纯电动车。

  不同于在比亚迪丰田合资的新公司上牛刀小试,丰田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这两家合资公司身上则 “大手笔”追加投入。近日,有消息传出,广汽丰田正在建设投资额为49.9亿元的第四生产线,专为新能源车型,年产能20万辆。此外,广汽丰田还将在2022年建设完成第五生产线,将投产全新EV平台下的两款SUV和一款MPV,年产能同样为20万辆,投资额为63.4亿元。

  打造透明投资环境

  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预期和不曾减弱的信心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这些因素是外商持续加码对华投资的动力,也让“撤离中国”成为无稽之谈。

  从1月1日至今,中国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已实施超过100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商投资便利化持续提升,促进和保护力度加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缩减,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外商投资法》实施的第一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75.7亿元,同比增长4%,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2%,延续了平稳增长势头。

  作为全球最受外资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上海历来高度重视外资企业的发展。在上海,近6万家外资企业贡献了超1/4GDP、逾1/3税收、约2/3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就业人数。

  今年,上海相继推出了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加强投资促进32条、进一步利用外资“24条”(《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等举措。

  上述最新推出的“24条”包括:建立招商引资奖励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金融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和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和政府采购等。

  德勤亚太市场总裁、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提出,《外商投资法》从法律框架上做了准入门槛的突破,解决了外资企业能不能进来的问题,而“24条”则更多解决企业落沪后的发展问题,比如人才如何留下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含金量很高。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区两级领导集中走访了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重点外资企业,市政府先后召开9场政企合作圆桌会议,试图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坚定外资企业投资上海、扎根上海的决心和信心。

  王炜表示,疫情期间,当地政府对于企业持续的关心和帮助,让企业对上海的管理水平充满信心。最新推出的“24条”则让外企再一次享受到在沪发展的政策红利。

  于4月10日通过并施行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包含了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营造宽严适度的监管环境等十大“硬核”内容,直击营商环境优化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杨朝介绍,为了不断提升外商投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全球投资者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上海还设立了“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通过中英双语形式打造全方位的共同服务平台。

  (李溯婉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覃肄灵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6 北摩高科 002985 --
  • 04-16 芯瑞达 002983 --
  • 04-15 万泰生物 603392 --
  • 04-15 财富趋势 688318 107.41
  • 04-15 湘佳股份 002982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