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无限量宽与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 管涛
在好的前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有更大空间。特别是考虑到疫情过后,市场恐慌情绪消退、流动性危机警报解除,而回归经济基本面,美国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消化吸收这次疫情应对大放水产生的后遗症。而处于财政货币政策正常状态的中国,自然会对国际资本产生吸引力,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功能。
据SWIFT统计,今年2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为2.11%,较上月上升了0.46个百分点,较上年底上升了0.17个百分点,为上年9月份以来新高。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贮藏与支付功能均有所提升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在中国集中暴发。2月底以来,中国境内疫情控制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却加速扩散,美欧成为重灾区。受疫情蔓延叠加油市崩盘的影响,2月底以来,以美股“七连跌” “四熔断”为代表,全球发生了股灾。
尽管同期中国股市跌幅较小,展现了相当的韧性,但全球金融动荡依然通过信心和金融渠道对中国产生了传染效应。1月21日至2月20日(美股“七连跌”前夕),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净流入224亿元人民币,2月21日至4月9日转为净流出825亿元。第一季度,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出179亿元。
不过,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市的表现却要好于在股市。今年第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734亿元(其中2、3月份合计净增持587亿元),超过陆股通项下资金净流出额较多。同期,QFII和RQFII项下分别新增投资额度18亿美元和183亿元人民币;前两个月,两地基金互认项下内地基金香港发行销售净汇入资金3.1亿元人民币,香港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65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今年以来,境外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规模总体将趋于上升,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贮藏功能进一步增强。
从支付功能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有所上升。据SWIFT统计,今年2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为2.11%,较上月上升了0.46个百分点,较上年底上升了0.17个百分点,为上年9月份以来新高;排名全球第五位,较上月提高了一位。据外汇局统计,今年前2个月,境内非银行部门跨境收付中,人民币占比32.4%,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5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为2009年推出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业务以来新高。
美联储放水对人民币国际化短期有正外部性
为应对疫情全球蔓延的冲击,3月份,美联储陆续祭出了“零利率+无限量化宽松”的“王炸”。3月底,随着卫生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揽子疫情应对措施逐步到位,美股反弹、美指回落、黄金和美债价格回升,全球市场恐慌情绪和流动性紧张局面有所缓和。同时,这也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企稳,缓解了中国资本外流压力。
一方面,股票通项下北上资金重新回流。3月24日(美联储宣布无限量化宽松次日)至4月9日,中国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日均净流入24亿元,3月10日(美股第一次熔断次日)至23日日均净流出69亿元人民币。同期,股票通项下陆股通与港股通轧差后北上资金日均净流入2亿元,3月10日至23日为日均净流出147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减轻。3月24日至4月10日,境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下午四点半收盘价均值较3月23日分别升值了0.31%和0.52%。同期,1年期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日均为0.70%,略高于3月10日至23日日均0.44%的水平。其中,4月10日为0.38%,已连续8个交易日回落至1%以内。
中长期看量宽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有两种前景
一种是好的前景,主要源自中国经济具有率先走出疫情冲击的多重优势。一是中国较早进入疫情应对状态,出手早、措施准、效果好,现在境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速回归正轨。二是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经济政策空间大,且前期政策针对性强、有效性高,加之国内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广阔,应对疫情海外蔓延的外部冲击的回旋余地较大。三是这次疫情应对中再次充分展现了中国效率、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也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有助于增强各界对于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进一步释放中国金融市场成为全球避风港的潜力。
在这种情形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有更大空间。特别是考虑到疫情过后,市场恐慌情绪消退、流动性危机警报解除,而回归经济基本面,美国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消化吸收这次疫情应对大放水产生的后遗症。显然,美联储将较长时期维持宽流动性、零利率状态,美国政府债务负担也将会只增不减(除非未来能够实现财政盈余)。而处于财政货币政策正常状态的中国,自然会对国际资本产生吸引力,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功能。
另一种是差的前景,主要因为未来中国经济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一是尽管本土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仍有可能要陪着全球走完下半场,这将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从供需两端阻碍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二是近期清算中国的海外舆情甚嚣尘上,将本国疫情应对不力的责任甩锅中国,甚至提出巨额国家赔偿要求。三是如果海外疫情扩散持续时间较长、控制措施较严,不排除发达经济体由股灾、衰退陷入金融乃至经济危机。此外,不排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疫情大暴发,形成第三波冲击,将世界经济拖入更加持久的衰退。
如果发生后一种情形,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危机初期,美元将继续扮演传统避险货币的角色,所有非美元货币都将承压,这些国家将出现国内资产被无差别抛售,资本大量外流。受累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将会遭遇较大的挑战。
对策建议
鉴于中国危机应对的体制机制优势,预计发生后一种情形将会是小概率事件。但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按照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精神,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工作准备。
1.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少说多做。高调的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授人以柄且口惠而实不至。况且,只要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有比较优势,自然就会有市场吸引力,投资者会不请自来。
2.扩大金融开放要稳中求进。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较快,同人民币国际化与可兑换同步推进、离岸市场主导转向在岸市场主导,即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密不可分。然而,所有资本流动冲击都是流入开始的。为此,要进一步消化吸收前期金融开放的成果,做好“家庭作业”。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形成市场化,健全财政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落实金融服务业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国内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增强金融供给能力,提高金融竞争的软实力。在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部门政策协调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拟定应对预案,有备无患。
3.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币国际化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中国经济韧性有多强。中国政府这次领跑全球疫情应对,既保持了政策定力,又留有了政策余地,与美国孤注一掷的做法各有千秋。为对冲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一步要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前提下,按照全产业链供应链的要求推动企业复产复工。同时,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当务之急,政策重点是要稳住中小企业生存的基本盘,解决社会就业问题,避免短期疫情演变成长期冲击、系统性风险。
4.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回应外界对于中国政府的抹黑和诋毁,关键是要趁热打铁,借这次疫情应对之后的恢复与重建,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将第12次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的落实纳入议事日程。政府现在可以着手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做一些事情,如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政府、社会和企业投入,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体制改革等。这有助于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提振民众信心。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覃肄灵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