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驳斥新冠病毒阴谋论:公职人员不负责任行为的顶峰

CNN驳斥新冠病毒阴谋论:公职人员不负责任行为的顶峰
2020年02月20日 21:04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外媒称,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可靠证据支撑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的恶意猜测,一些西方政客和跨国信息集团借疫情煽动反华火焰居心叵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2月19日报道称,参议员汤姆·科顿正在用他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猜测玩一场危险游戏。

报道指出,汤姆·科顿不是传染病学专家。正因如此,这名阿肯色州共和党人在16日亮相福克斯新闻频道时,决定胡乱猜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武汉的一家实验室,才会显得如此怪异。

简而言之,科顿的意思是这次的病毒要么是实验失败的结果,要么是有意释放生物武器所导致。

报道强调,这看似大新闻,但没有实际证据支持科顿的说法。

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事实核查员塔拉·苏布拉马尼亚姆就科顿的这一说法发表意见称:“对于科顿说病毒起源于某个实验室的假设,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传染病学专家威廉·沙夫纳说,他没有看到任何人提供了任何可靠的信息来支持这一理论。他认为现在可以把它划掉,权当没听说过。”

“沙夫纳说,他和一些人士就这个问题有过交流,也读到过一些人的相关观点,他们都认为,这种病毒来自天然渠道。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但没有听说任何邪恶的东西。”

在福克斯新闻频道露面后,科顿在推特上澄清说,他并没有直接暗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是某种出了问题的生物武器——只是说这是一种可能的源头。

报道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科顿在电视上就这个疾病抛出了一个完全没有证据的阴谋论。

报道指出,这是公职人员不负责任的行为达到的顶峰。目前公众对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有了相当严重的恐惧和误传,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发表这种言论无疑是雪上加霜。毕竟,在红迪网站留言板上随心所欲发表的言论与美国参议员在面向全国的电视台编造阴谋论之间是有区别的。或者至少,两者应该有所不同。

【延伸阅读】最新研究:新冠病毒系自然进化产物而非人为制造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18日刊发题为《冠状病毒:科学家回击了人类制造这种致命传染病的谣言》的报道称,一些研究人员回击了有关去年底在中国中部城市武汉出现的冠状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传言,并指出这种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摘编如下:

在2月17日发表在美国《病毒学方法杂志》月刊上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流行病学家W·伊恩·利普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爱德华·霍姆斯和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克里斯蒂安·安德森——说,有重要的遗传线索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在实验室产生的。

报道称,尽管科学家一再努力揭穿谣言,但有关这种病毒起源的阴谋论一直十分盛行。

2月17日公布的这项未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是科学家一系列分析和评论中的最新一例,这些分析和评论都指出,这种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报道称,该研究依靠来自这种病毒和已知冠状病毒毒株的基因组序列数据来确定该病毒结构演变的关键指标。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病毒是基于计算模型而不是自然进化,其中一个指标——影响病毒“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的结合方式——会出现不同的变异。如果这些结合是经过设计的,它们将被优化,从而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研究人员写道:“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似乎是在人类或类似人类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上选择的结果,它允许出现另一种最佳的结合方案。这是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基因工程产物的有力证据。”

他们还指出了这种病毒“刺突蛋白”的独特特性,这是以前在“相关的B系beta冠状病毒属”中未曾出现的,这进一步证明这不是实验室产物。

报道指出,未参与此次研究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罗伊·霍尔从事的是病毒蛋白结构方面的研究,他认同研究人员有关这些特征的证据及其总体结论。

“如果这是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病毒,那么其设计者就会使用一种已知会感染人类并导致疾病的病毒,并使用同样的基因结构。但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些特征),因此病毒是自然进化而来的。以前没有人看到过它们,因此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对它们进行基因改造,”霍尔说,“声称这种病毒是在实验室中经过基因改造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鉴于研究人员提出的证据,我完全赞同他们的说法。”

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还说,如果这种病毒是由实验室研究人员操纵的,那么它将会在一种“以前使用过的病毒主干”基础上设计,但事实也并非如此。

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可能的病毒进化途径:一种理论认为,病毒是通过自然选择从动物宿主进入人体的;另一种可能是,病毒的前身从动物身上进入人体,随后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过程中完成进化,直到病毒变得足够强大,导致疫情暴发。

其他科学家的分析也指出了自然进化的明显证据。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特雷弗·贝德福德本月早些时候在推特上发布了一系列图表和评论,重点是模拟病毒的迅速传播和进化,他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2020-02-20 13:53:30)

【延伸阅读】韩国学者:应吸取韩国应对MERS疫情教训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文/陆睿) 在中国凝聚全国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邻邦韩国也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大韩医师协会传染病政策与法规改善委员会委员长、高丽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授崔在旭日前在首尔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疫情发展尚存在不确定性,重要的是要根据每天的情况变化、国际共享的医疗信息随时调整应对方式,提高防疫措施的敏捷度。

药物使用具有灵活性

崔在旭说:“针对新冠确诊患者的治疗,我们目前借鉴参照了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的诊治方法,根据每位患者情况和医生判断,首先采取有助于患者缓解症状的方式,如果情况有所恶化,我们再尝试使用抗病毒、抗癌症药物。”

“但这样的治疗方式是否对其他患者有效,能否推而广之,目前还很难讲,因为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具有很大灵活性。”他接着说。

崔在旭表示,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和MERS冠状病毒相比虽然基本属性类似,但产生了一些变种,具备不同特征。因为缺乏相关临床研究,各国对该病毒掌握的信息都很有限。

谈到韩国国内疫情,崔在旭表示,现阶段疫情仍有在社区传播的风险,对于社区潜在感染者的全面监测非常重要。同时,从全球范围看,新冠肺炎患者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是否增加、呈现何种发展趋势,也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封闭隔离是最优选择

“中国政府现在在多个省市实行封闭隔离,禁止指定地区的人员外出,这是传染病防控手段中最严格的措施。虽然暂时会给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或困难,但从长期来看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遏制病毒扩散的最优选择。”崔在旭对记者说,“我认为,中国疾控部门、中国政府正在竭尽全力抗击疫情。”

“我们还看到,在中国全国范围内积极动员,调配所需医疗、生活物资,集中全国力量支援患者和一线医护工作人员,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在控制病毒向全球扩散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他说,比如对感染最严重的地区实施彻底隔离,禁止旅行团出境旅游,加强在机场等关卡的检验检疫力度,严防新冠疫情向海外蔓延。

不过,他表示当前很难对疫情的未来发展态势作出准确预测。“从新型传染病在流行病学呈现的发展规律来看,新增确诊人数的趋势存在曲折变化,不一定是维持直线上升或直线下降,因此要谨慎应对。”

对疫情不能反应迟钝

回顾2015年肆虐韩国的MERS疫情,崔在旭直言,那是令韩国人“痛心”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问题。“当时韩国政府在信息公开上做得不够透明,导致谣言、虚假消息满天飞,总体影响了社会稳定,也打击了韩国经济。”

他还提到,实时更新传染病判断标准和做出快速应变十分重要。“应对MERS疫情时,由于也是新型传染病,韩国政府对确诊患者、接触人员的判断标准不太正确,这一点可以理解,但重要的是要根据每天的情况变化、国际共享的医疗信息随时调整、更新应对方式,当时韩国在这一点上反应迟钝,导致一周之内确诊患者出现暴发式增长,我想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

“目前中国政府不仅及时公开最新研究的学术论文,并且每天分门别类公开各种统计数字,这是非常正确的。不仅对中国国内预防和治疗大有裨益,也对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十分有用。”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日,世界各国携手战“疫”、共克时艰不仅重要,而且必需。崔在旭表示,中韩两国政府、医疗机构从疫情初始就保持了密切沟通。“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民间的医疗团体之间也应分享信息和资源,相互支持帮助。”

“比如说,假如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异,那么通过包括韩、中、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就能实现及早发现、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防疫措施的敏捷度。”

采访结束时,崔在旭特别向记者强调,希望向湖北省抗击疫情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表达支持和鼓励,也对中国新冠肺炎患者致以问候。他相信,这场面对新冠疫情的战役终将取得胜利,中国也一定能渡过这次难关。

高丽大学预防医学教授崔在旭接受记者采访。(陆睿/摄)

(2020-02-20 15:29:09)

【延伸阅读】英国流行病学家解读:是什么让这次疫情如此凶险?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2月18日刊登了该报科技版编辑贝利特·乌尔曼对英国流行病学家、热带医学家、促进医学研究的非营利基金会威康信托基金会董事杰里米·法勒的采访。在采访中法勒解释了是什么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此危险,并就相关信息作了解读。现将报道摘编如下:

《南德意志报》科技版编辑贝利特·乌尔曼问(以下简称“问”):您经历或观察到许多疫情的暴发,与以往相比,这次有多大不同?

法勒答(以下简称“答”):就我所知,在过去100年间不曾有过像今天如此之快、如此具有挑战性的疫情暴发。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暴发期间,9个月内有8000人染上。这次新冠疫情从确诊首批病例之后的大约6周内,已正式确诊6万名患者。

问:我们对这种病毒究竟了解多少?

答:我们可以假设该病毒是动物来源,而且是首次传给人类。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免疫力。另外这种病毒极具传染力。每个人平均可能传染2.5至3人,然后被传染者再传染约2.5到3人。流感的传染率约为1.4。1.4和3之间的差异似乎很小,但结果巨大。症状从非常轻微到死亡不等。如果我今天嗓子发痒,我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被该病毒感染。这种情况极难控制。而且我们没有药物和疫苗。如果我早些时候被问到:您最担心哪种情况——那么我会确切描述目前的情况。

问:您相信这种病毒已经广泛传播了吗?

答:病毒将或多或少无处不在,只是时间问题。如果看一下人们从中国飞往其他地区的频率,就会发现该病毒首先是在中国扩散,然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这似乎正是我们在经历的。

问:还有机会完全阻止疫情的暴发吗?

答:完全阻止它,将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现在应该看的最重要的地方是新加坡。该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卫生系统之一。如果新加坡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周内未能控制住该病毒,那将令人担忧。

问:人们还能实现什么?

答:仍有可能至少遏制这种传染病,从而避免最糟糕的情况。中国采取了严厉措施。我们每个人有生以来都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是这种方法无疑减缓了中国以外的疫情。人们不应低估这一点;特别是在北半球,我们正处于流感季节。只要我们将疫情推迟两到四周,我们将走出流感季节,对卫生系统的压力将会减少。这可以挽救生命。放慢脚步也意味着我们还有可以准备的时间窗。

问: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答:有四个领域。第一,检疫隔离、保持手的卫生、限制旅行等社会措施。这些都非常有效,目前最重要。第二,提高诊断能力。第三,疗法。我们必须研究哪些药物有助于抵抗这种病毒。在疫情暴发源头武汉,已经开始临床试验,正在对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测试。另外,我们还需要确保在任何地方都有足够的治疗能力,例如呼吸机的应用。第四,研发疫苗。

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接种疫苗?

答:我们应该诚实地讲:如果幸运的话,我们最早会在一年内得到疫苗。但这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15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寻找一种抗感冒的疫苗,研发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苗也有五年了,到目前为止没有成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立即着手研发。该疾病可能成为地方病,由此永久立足,那么我们就需要疫苗。

问:有些人说:你们已经多次向我们发出警告,但是最终情况没那么严重。例如,SARS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就是这种情况。

答:没错,就像SARS病毒一样,新冠病毒可能会再次消失。但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中国不能永远保持隔离措施。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们必须为最坏的情况自我担保,就像为自己的家庭购买保险一样。如果我们不利用我们拥有的这一时间窗,我们可能会后悔。如果疫情进一步蔓延,对于较富裕的国家而言,后果可能是深远的,但是对于较贫穷的国家,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2020-02-20 15:14:45)

【延伸阅读】新型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上能存活多久?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月18日刊登了记者亚塞明·沙普拉克奥卢的一篇题为《新型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上能存活多久?》的报道,编译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能在物体表面存活多久?

简短的回答是,我们不知道。但根据一项新研究,如果新冠病毒类似其引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其他人类冠状病毒“近亲”,那么它可以在物体——如金属、玻璃或塑料——的表面存活长达9天。相比之下,流感病毒仅能在物体表面存活约48小时。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数十篇此前发表的有关人类冠状病毒(新冠病毒除外)的论文,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体外能存活多久。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冠状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超过一周,但在温度高于30摄氏度时,其中一些病毒保持活跃的时间就没这么长了。

他们还发现,家庭消毒剂可以有效清除这些冠状病毒。例如,根据这项研究,含浓度62%至71%乙醇、0.5%过氧化氢或0.1%次氯酸钠(漂白剂)的消毒剂,可以在一分钟内“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研究人员写道:“我们预计(这些措施)对新冠病毒有类似效果。”

但即便新冠病毒是SARS冠状病毒一个相似变种,仍不清楚其特性是否与SARS病毒一样。

这项研究称,在接触已发病病人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手部受到病毒污染的几率有多高目前仍不清楚。研究写道,世卫组织建议使用含酒精洗手液为手部消毒。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说,人们在触摸受污染的表面或物体后“再摸自己的口鼻或眼”,就可能被感染,“但据信这并非这种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这种病毒最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以及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呼吸道飞沫(这些飞沫会落到附近人的口或鼻中)进行人际传播。

这项研究2月6日发表在英国《医院感染杂志》上。

(2020-02-20 13:49:55)

【延伸阅读】研发抗病毒药物为何难度大——专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病毒专家王宇歌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文/彭茜) 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可谓源远流长。从长期困扰人类的艾滋病、丙型肝炎、流感,再到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一直希望开发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抵御病毒对人体的“攻击”。王宇歌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学者、免疫学博士,目前专攻艾滋病转化医学研究。他近日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分析目前抗病毒药物研发面临的诸多挑战。

病毒和细菌本质不同

《参考消息》:抗病毒药物研发究竟难在哪里?为何我们常见的有效广谱抗生素比较多,而广谱抗病毒特效药相对较少?

王宇歌:广谱抗生素即抗菌药多,是因为抗生素研发历史已长达约80年之久,但抗病毒药物研发时间相对较短。更重要的是细菌和病毒虽同属于微生物,但有本质不同:一个是独立代谢系统,一个是寄生代谢系统。细菌是有独立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不需要依赖其他宿主细胞,所以比较容易开发抗生素来针对细菌的整个细胞结构。而病毒是一种寄生于宿主细胞的微生物,没有自己的细胞结构和代谢系统,只有自己复制的核酸和少量蛋白质。病毒寄生于人体细胞之中,药物就很难在细胞中发挥作用,所以很难开发抗病毒药。

另一重要原因是,抗病毒药物开发有一个难点——只能靠抑制病毒复制来抗病毒。但很多病毒复制所用的细胞器就来自人体,比如核糖体。常见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抑制的是细菌本身的核糖体。而病毒要依赖人体核糖体表达它的蛋白质,所以我们没法设计一种抗病毒药来针对人的核糖体。如果有这样的药,那么副作用会非常大。

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就是通过抑制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但病毒也有很多种,有DNA病毒、RNA病毒,RNA病毒又包括正链、负链、双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等,每种病毒复制情况不一样。如果只有一种药笼统抑制病毒核酸的话,它就不能精确抑制病毒复制。这也是没有广谱抗病毒药的原因。

 药物研发有利益驱动

《参考消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和曾经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都同样由冠状病毒引发。SARS疫情结束已经十几年了,为什么多年来都没有出现SARS特效药?

王宇歌:SARS没有特效药的主要原因是药厂利益驱动问题。因为SARS只在2002年和2003年有过集中暴发和大流行,之后该病毒再未出现过,大家就认为没有开发SARS药物的价值,相关药物研究、药理研究等都相对停滞。药研机构和药厂没有急迫性,造成没有SARS特效药。除此之外,2004年后SARS彻底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发生过传播,也就没有SARS病人,无法进行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

《参考消息》:相比之下,流感和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成果比较多。

王宇歌:其实流感并没有很好的特效药。吉利德公司研制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后来把专利权授予罗氏制药公司,这个药就是著名的达菲。但达菲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因为病毒感染有自限性。急性病毒感染周期是7到14天,如果发病后患者没有死亡,一般会自愈。所以很多情况下很难评价是药物作用,还是病人自动痊愈。

和急性感染相比,有很多病毒引起的是慢性感染,最典型的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HCV(丙型肝炎病毒)。这些慢性感染病程很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或接受长时间治疗,从药厂开发药物的价值来看更有意义。有持续存在的病人,也能保证药厂可以做临床试验。

 “老药新用”是一种思路

《参考消息》: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为何会被寄予厚望?面对应对突发疫情的急迫需要,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要注意哪些方面?

王宇歌:瑞德西韦是核苷类抑制剂,主要是抑制冠状病毒的RNA聚合酶,这种聚合酶是病毒才有的特殊酶,哺乳动物细胞一般很少有,所以这种酶的抑制剂对于病毒的特异性比较强。

瑞德西韦正在中国进行两个临床试验,一个是治疗轻中症的,一个是治疗重症的,都是直接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目前临床试验设计唯一有挑战性的地方,是这两个临床试验都没有进行剂量依赖/药物逐渐加量的临床试验,所以想通过这两个临床试验找到最佳药物剂量,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从临床试验设计本身来看,比较全面可靠。

《参考消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老药新用”也是一种思路吗?

王宇歌:现在都鼓励“老药新用”,因为不需要做从头开始的复杂临床试验,尤其是一期二期,可直接进行三期扩大的临床试验,确认一些已有药物对病毒的效果,针对目前的病人来做。所以主流倾向是希望有更多老药能治疗这种病。

 中国研发新药有差距

《参考消息》:目前中国在新药研发和生产上市方面还和美国有一定差距?您觉得主要差在哪里?

王宇歌:现在制药业大概分成两大方向:一个是传统化学药物合成,一个是开发新的生物活性分子,包括生物治疗。前者中国和美欧,如瑞士、德国仍有差距,主要因为基础问题。中国有机合成、药物设计的基础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缩小。因为中国现在培养了大量专业人员,还有海外归国人员来填补空白。而在生物活性分子、生物治疗方面,中国正迎头赶上。现在上市的新生物单抗药物,中国在全世界占了很大一席之地。

但中国制药业主要问题是一些药厂求“短平快”,不愿意做原研药,即走从寻找药物靶点—设计分子—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的全过程,因为全程可能需15年。大量药厂没有长期投资、等回报的耐心,投资人也没有耐心。所以很多药厂主要还是根据国外一些药的生产方法和结构,复制类似药物。

《参考消息》:针对这种情况,您对未来新药研发和制药产业能否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王宇歌:我们有大量技术人才,技术水平肯定够了。我觉得未来更需要一个国家支持的机制、有长周期的经费支持让很多人免除经费、发文章的压力,在15到20年时间踏踏实实做原研药,而不是只做生物类似物或仿制化合物。以现在的进步和积累,我觉得可能5到10年以后,中国会有很多自己的原研药。

另一方面,要多加强国际合作。国外药厂来中国研发可以培养中国的相关技术人员,让中国人参与到国际制药的研发中。如果很多研发产品线平台在中国构建,也可以帮助中国相关上游企业。

(2020-02-20 13:46:49)

阴谋论 疫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3 聚杰微纤 300819 15.07
  • 02-27 雪龙集团 603949 12.66
  • 02-26 瑞玛工业 002976 --
  • 02-19 建业股份 603948 14.25
  • 02-17 紫晶存储 688086 21.4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